简介:目的:比较和分析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Potentiation,PAP)对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纵跳能力的影响以及探讨PAP对于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的最佳恢复时间,为将PAP运用到实际训练和比赛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试12名跳跃类项目运动员在5次90%1RM负重深蹲刺激后,经过不同恢复时间进行下蹲跳(CounterMovementJump,CMJ),对下蹲跳高度以及下蹲跳过程中动力学数据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蹲跳高度在PAP诱导后的即刻(15s)相对于基准值下降幅度最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4min、12min、16min基本与基准值保持一致,在经过PAP诱导后的第8min的下蹲跳高度相对于基准值增长最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峰值输出功率(PeakPowerOutput,PPO)在PAP诱导后的即刻(15s)下降幅度最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PAP诱导后4min、16min时基本不变,8min、12min时相对于基准值增长较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基准值相比,峰值力量发展速率(peakRateofForceDevelopment,pRFD)在PAP诱导后的即刻(15s)下降幅度最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4min、16min时略微有所下降,12min时的峰值力量发展速率基本不变,在8min时峰值力量发展速率增长最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激活增强效应(PAP)对于跳跃类运动员的纵跳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且最佳恢复时间为8min。
简介:通过对南京20所高校的400名在校大学生关于大学生参与表演性体育课程及活动动机、满意度及所需指导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对参与表演性课程及活动动机持消极态度,主要原因是场地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及活动设置不合理等,大大削弱了大学生参与表演性课程及活动的热情。建议加大学校体育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更新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提升现役教师的业务水平,以促进课程及活动的正常开展。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准备活动对大学生运动员无氧功率输出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MONARK894E无氧功率自行车和HUR测力台对12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三次测试(间隔1周),每次安排不同的准备活动,分别测试运动员30s蹬车及纵跳的无氧能力。结果:慢跑加牵拉运动的混合式准备活动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无氧输出的能力,而单纯牵拉运动效果不显著。结论:混合式准备活动,相对来说对发挥人体无氧能力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