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直到毛泽东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论,这个问题才在认识方面有了历史性突破,在实践方面有了根本性解决。毛泽东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矛盾学说,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动力论和直接动力论。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探索以体制改革作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可贵的教训。
简介:加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关键在于治理权力。历史唯物主义权力理论认为,权力的产生和运行状况受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辩证决定,权力既可以为恶也可以为善。治理权力不能只局限于权力之间的制约等治标之策,更应从决定权力产生与运行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治本,并发扬权力为人民服务的功能。标本兼治治理权力,才能有效保障人民主权、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简介:以往的企业家理论主要集中在对企业家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但是企业家理论的关键是企业家个体怎样向市场传递其企业家信息并被市场选择.张维迎博士提出的"个人财富--企业家能力"模型在此做了开拓性的研究,提出了个人财富是企业家能力信息的市场显示的原理,但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讨论.本文在该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概念,提出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模型.这一模型把企业家的选择分为两个阶段: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配置.在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个体完成了企业家资格的自我甄别,其中个体的先天心理特质和制度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配置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市场甄别,即市场对个体传递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信号--学历、经历与业绩、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行甄别,以发现"真正"企业家人力资本,并完成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配置.其中个人财富只是一个重要信号,而不是唯一信号.
简介:近30年来,中国的管理实践匹配了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绩,但中国的管理研究却滞后于管理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失灵现象普遍存在。即在学术研究方面完成了同国际上英语语系主导的形式规范的接轨,但从内容创新和实践解构层面来看,还处在学习、模仿和形式应用的层面;在直面实践的研究和基于中国文化特殊情境的研究方面,总体还处于表象、借用和顿悟的层面。就逻辑层次和结构机理的知识论而言,基于中国管理的研究,在普适层与实践层之间存在着情境层,以及基于特定条件科学和社会亚文化层面的理论知识,即情境理论知识是高度抽象的普适性知识与具体实践的实务行为之间的转换纽带和连接桥梁。中国管理研究历经近30年的学习、模仿与带着问题思考酝酿,事实上已进入了创新前夜,但还需要在进一步不断努力积累下,真正进入解决实践问题和理论创新的研究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