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一般来说,国际投资对国际贸易有促进作用。过去学者们经常谈到直接投资带动了与投资内容有关的成套设备和原材料的出口。现在专家们又注意到海外子公司逆进口对增加贸易的作用。同时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通过直接投资对当地市场份额的占有,等同于出口的延长,是不表现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途径。然而从本来的意义上来说,这毕竟是国际投资的结果而不是国际贸易本身。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说明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有着替代作用。我们所说的替代意义在于:在市场容量限定的条件下,由国外进入的商品和要素二者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具有替代作用。本部分从实证的角度具体说明日商对华投资在中日贸易上引起的两重效果。
简介: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已经成为公司金融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政府行为的认识,也有助于拓展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认识。本文基于企业契约理论,通过引入内外部管理要素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不同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借助“哈耶克三角”,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人的行动概念,本文构建了与以往相关研究存在明显差异的实证模型,并选择2003-2012年312家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理论分析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本文研究表明,由于企业间的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在政府对信贷资金配置施加微观干预情况下,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降低外部管理能力相对较强企业的融资约束,并加重内部管理能力相对较强企业的融资约束;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极易扭曲利率信号,引导企业将资源从短期项目错误地转移至长期项目,因此,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外部管理能力相对较强的民营企业就会因为其易于优先获得更多信贷资金以扩张投资而导致其投资效率下降。本文认为,政府应致力于强化金融领域的事后产权保护,减少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微观干预,进一步提高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此外,政府应谨慎使用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
简介:去年以来,面对供过于求、通货紧缩的“准萧条”状况,国内要求效仿罗斯福新政的议论随之而起,不少人以此为依据,要求加大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具体则以呼吁加大对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的投资力度为最。应该说,去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的投资实践大体就是上述政策主张的落实。但这种投资实践的客观效果却不够理想,原因何在?用两句成语可谓:淮橘为枳,东施效颦。效法未得其神,即使其形亦仅似一点(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其客观效果又怎能理想?何谓罗氏新政之神?美国历史学家拉尔夫·德·贝茨说:“诸多新政立法的基本信念是,经济收入较低阶层和经济特惠较少的集团消费力不足乃是造成萧条的首要原因。这种弊病尽可由政府采取行动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