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城市化是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就邛崃而言,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建设管理还不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邛崃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探索经营城市,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路子。一、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管好用好土地。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使城市的土地开发利用成为城市建
简介:基于生态理性之上的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系统阐述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辩证精神:注重以生态理性来主导生态文明建设,主张用生态理性的整体性驾驭经济理性的片面性,用生态理性的有限性规制经济理性的无限性,用生态理性的公正性统御经济理性的自私性,从而保持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之间必要的张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朝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力促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简介: 文章结合环境法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更新,分析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在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中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中确立“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合理性。
简介:我们已经幸运地跨入了21世纪,享有着人类在漫长的文明里程中所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精神成果,与此同时也应负有保护、优化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地球的历史责任。这个话题并不新鲜,却比较沉重。因为以工业革命为起始的人类现代文明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缺少自觉的环境意识-忽略了自然生态保护,我们确实付出了过多的代价,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遭到了大自然不同方式的报复。于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发出了“为地球减负”的呼吁-关注自然生态保护,旨在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响亮地倡导“维护地球的文化色泽”-关注文化生态保护,旨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促进相互间的交流。遗憾的是,它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或仅停留于抽象概念的认识),这正是本文想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简介:西部旱地是指年均降水量大致在250~500毫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中部以西和以北的地区。这里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生产力低而不稳,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群众生活贫困。1950年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旱地农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农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强,人均占有量显著增加。再加上乡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和城镇化发展,面向生态系统的生产压力和生态恢复压力显著降低,为发展生态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农户生计改善和乡村环境治理奠定了重要基础。一、新世纪之前的旱地农业近百年以来,黄土高原旱地农业以小麦和马铃薯为主体、小杂粮为辅的种植业结构,通过轮荒基本实现了低水平下的可持续发展。到新世纪之前,旱地农业的基本土地利用形式是轮荒和梯田,主要作物种类有小麦、马铃薯、小扁豆、绿豆、小红豆、豌豆、蚕豆、大豆(黄豆)、荞麦、莜麦(燕麦)、胡麻等。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在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大量探索。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梯田建设。早期的梯田建设质量标准较低,90年代后期以来,新修梯田标准普遍较高,为其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