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论文剖析了批信局与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的关系,认为国民政府的侨务活动是功利导向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华侨的经济力量.批信局联系起了侨汇、侨民和侨眷,而侨汇才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侨民和侨眷的地位与侨汇相关.批信局与侨务委员会虽因侨相连,却因利而相关.批信局与邮政产生矛盾时,侨务委员会以保侨的名义介入,但其行动却以保汇为主要目的.名实不符使得侨务委员会不能为批信局提供稳定的保障.抗战爆发之后,重庆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因争取华侨经济力量而使得批信局与之关系密切,但汪伪政府侨务机构的压迫却让批信局经历了发展过程中的最低潮.从批信局与侨务委员会的政商关系考察政侨关系,可知民国政府的侨务政策是功利导向的.华侨尤其是中下层华侨及其背后的侨眷,背负着不可承受之重.
简介:<正>职工培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改善企业管理及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以求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遂溪县供电局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电力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1990年全县供电量高达1.7亿多千瓦。随着电力事业蓬勃发展,职工培训教育面临迫切解决的问题,(1)人员递增过快,从1980年的103人发展到1990年的492人,根据客观要求,急需各种岗位培训的人员多。(2)专业技术人员少,跟不上客观发展要求,初、中级职称的人员只有106人,占总人数21.5%,其中电力专业职称人员有42人,占总人数8.5%,这些技术人员中,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国家治理的动员模式主要是"革命运动"。期间的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也是以"运动"的方式推进的。通过回顾建国后的"运动"史特别是两次农地制度变革运动的历史,以及对"运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照现实,本文认为,我国的公共管理活动,至今仍然深受"运动"思维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农村土地政策的实施中表现极为明显。一方面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以中国式"圈地运动"的方式进行农地非农流转,使农民的财产遭受损失,导致土地资源配置错位、社会不公,城市化发展缺乏内涵;另一方面在农业现代化的诉求下,政界、学界提出要加快农地流转的改革,甚至断言此次农地流转的改革为"第三次土地革命",于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家庭农庄"等土地经营的组织形式成为一定时期社会舆论的热点诉求和地方政府的主推政策,运动模式的路径依赖问题仍然明显。在当前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突破运动思维迷局,向法治思维转型,就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改变行政权大于法权的现状。捍卫宪法规定的集体所有制这一根本制度的基础上,从法制层面明晰国家(政府)、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改变政府在征地乃至农业产业规划过程中的集体组织失语状态,改变集体成员权"无法可依"形成的集体组织代理悖论。同时要从法制层面完善农地市场化流转的交易规则和秩序,通过强化税收调节和生态补偿的法律工具,完善农地保护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