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运用2008年宁波城市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对新生代主体视角下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现状及影响凶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发现: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视角的社会距离建立在融入意愿和排斥预期两个层面基础上;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在增大。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关系网络、居住空间和社会文化会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丁的社会距离。要促进新生代农民丁的城市融人,缩短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民、政府和社会等多方行动者的共同努力。

  • 标签: 社会距离 新生代农民工 主体视角
  • 简介:文章从人口与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国人口城市化滞后和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认为仅仅通过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来遏制消费需求的萎缩是难以生效的,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从人口方面着手。

  • 标签: 消费需求 城市化 老龄化 人口问题 中国 财政政策
  • 简介:通过对成都、义乌两地抽样问卷调查的资料,分析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态度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情感接纳程度>行为接纳程度>认知接纳程度。不同性别、政治面貌和主观阶层地位的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接纳差异性不大。回归模型表明,政治面貌、主观阶层地位、社会关系网络、政策认知认同、对两类子女素质差异的评价以及认知来源是影响城市居民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城市居民 农民工随迁子女 接纳
  • 简介:我国农村至今仍主要实行的是家庭养老,如果没有男孩、多孩作保障农民养老就会面临危机。如今随着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老人每月都有了固定的生活来源,将可能真正告别“养儿防老”传统

  • 标签: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家庭养老 中国 养老制度
  • 简介:农村家庭女性劳动力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部分,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能否促进女性参与就业成为了一个经验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并使用倾向值匹配法(PSM)分析了农地转出行为对家庭女性在本地非农时间和外出从业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转出行为将使家庭女性在本地非农时间增加,但对外出从业时间影响不显著.使用多值分层匹配法(SSM)分析发现,农地转出行为在总体上对家庭女性就业时间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异质性,但在农地转出倾向各层级内部,这一影响却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对农地转出行为影响家庭女性就业时间的个体处理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外出工作经历、家庭负担系数、家庭人口个数等特征差异是造成个体处理效应异质性的主要根源.

  • 标签: 农地转出 女性就业时间 非农就业 反事实框架
  • 简介:针对传统外婚制下娘家与出嫁女的关系,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分析路径,一种是宗族模式的分析路径,认为姻亲关系从属于宗亲关系,出嫁女与娘家没有关系或存在弱关系;另一种是实践主义的分析路径,认为出嫁女与娘家的关系并不是如宗族模式说的那样僵化,而是具有建构性特点,出嫁女与娘家的关系分割了宗亲关系。本文从出嫁女归属的角度,认为在传统外婚制下,娘家与出嫁女的关系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层面。而且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娘家是出嫁女归属于夫姓家庭、家族和村落的坚强后盾,娘家针对女儿及其婆家的一系列行为,诸如督促和支持女儿归属于婆家,敦促婆家接纳女儿,无疑都是为了女儿更好地在婆家立足,更好地归属于夫姓家族和村落。从出嫁女归属的角度,去探讨出嫁女与娘家的关系、姻亲关系,以及妇女与娘家、夫姓家族和夫姓村落的关系状态,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 标签: 外婚制 娘家 出嫁女 归属
  • 简介: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大量的田野资料,对当下Y村外出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闪婚”模式予以揭示和全面呈现,经由当地人鲜活的讲述和故事来透视当地人的婚姻观念和婚恋实践.力图全面呈现当地青年农民工“闪婚”模式中,当事人、媒人、父母角色的变迁,指出“正统”的“闪婚”框架对自由婚恋强大整合消解能力,及“闪婚”与传统婚嫁形式的承续关系,继而清晰全面的洞悉闪婚这一婚恋模式的实践背景及其在传统与现代框架内的运作逻辑。

  • 标签: 现代 传统 闪婚 青年农民工 婚姻 乡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