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大众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二者之间相互融入、相互需要、相互促进。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的进程中,只有把握好以人为本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双向互动的内在逻辑联系,才能使大众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凝聚大众的力量,在共同的思想认识基础上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

  • 标签: 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辨证关系
  • 简介: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史上的思想大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事业的历史元勋,在发展主体培育、本质内涵分析、根本原则揭示、科学方法制定等方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奠基和开拓作出了独创性贡献。创造性地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一次伟大结合并开启了第二次伟大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者、道路开拓者、实践先行者。

  • 标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重大贡献 当代启示
  • 简介:方法一般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它是解决问题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方法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进程所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毛泽东是讲求做事方式和方法的领导人,他曾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 延安时期 方法论 行为方式 方法问题
  • 简介: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中国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一般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发展过程,它最主要的理论成果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科学理论为解决科学社会主义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高难度的课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商品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体制
  • 简介:肯定性的全球研究强调全球资本主义的积极方面,而批判的全球研究则使用'帝国'和'新帝国主义'之类的概念来分析全球经济的消极方面。然而,批判的全球研究总是缺乏精确的理论上的'帝国主义'概念。将'新帝国主义'概念与作为列宁权威性研究成果的经典帝国主义理论联系起来,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最近几十年的经验数据研究表明,列宁的方法仍然是普遍正确的。这些方法对现实的适用性,巩固了最近全球资本主义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新帝国主义 列宁 经验数据 新变化
  • 简介:当前的贵州正处于工业加速、城乡关系深刻调整的进程之中。这就决定了贵州的改革实践是发达地区已完成的改革的集中再现,也是一个多重关系叠加、时空深度压缩的典型,对观察改革、研究改革具有样本意义。本文深入解剖贵州改革实践中的“顶云经验”“湄潭经验”“塘约道路”“三变改革”等进入中央决策层的改革经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遵循改革辩证法,推动地方改革经验和改革经验地方化,实现地方改革与顶层设计的双重变奏的探索历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实践自觉和理论自觉。进一步统筹推动改革辩证法的逻辑展开和实践展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改革的积极性,汇聚起上下互济的改革动力流;要树牢历史唯物主义观念,保护并引导好群众的改革热情;要充分重视改革辩证法“落实”的中间环节,推动蓝图变为现实;要把强制性改革与诱致性改革有机结合,进一步降低改革成本。

  • 标签: 改革辩证法 改革经验化 经验地方化 贵州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一直存在一个重大误区,就是总以为""是把普遍的东西""为特殊的东西,实际上,离开了普遍的东西,""的那个东西是什么都成了问题。如果说《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中有什么重大的直接意义的话,那么,确实有这样一个,但可惜的是,没有被充分注意到或真正被遗漏了。这就是《资本论》与东方问题,《资本论》与俄罗斯问题,进而,是《资本论》与中国的问题。它表明,无论是什么"",都必须是彻底的:一方面,不能偏离普遍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具体""的特殊性不过表明,这个特殊性的"",不过是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一个环节。

  • 标签: 从具体到抽象 从抽象到具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屈辱的一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挽救危亡前赴后继,各色各样的救亡学说都在历史舞台一一展现。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在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使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肩负起了赋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民族特色、中国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中国的历史使命。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进程中第~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民族特色论思想。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族历史 毛泽东思想 特色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简介: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成长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实现自我创造开辟新的境界的历史。不仅改革开放,而且全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都不符合任何一种既定的理论,原因正是在于其独特的起始条件和在这种条件下中国人民的发奋图强和自我创造。

  • 标签: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世界历史进程 民族创新
  • 简介:麦金太尔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过深入研究,多元的文化背景、对伦理始终如一的追求使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形成了与其他英国新左翼思想家类似的本土属性,期间经历了走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研究、反思马克思主义直至远离的阶段性过程。麦金太尔马克思主义的本土研究过程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以伦理学研究作为最终主旨的目的性、与本国社会及社会主义实际进展的相关性和在一定程度上与英国新左翼运动整体发展保持的同步性。

  • 标签: 麦金太尔 马克思主义 本土化 人道主义 新左翼
  • 简介:当代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起飞期、体制转轨关键期和社会现代临界期。然而,在取得斐然成绩的同时也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和新课题。尽管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一些社会道德风气的问题也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自我反省。我们的目标是蛩建设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和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国家,那么就应当把社会道德建设发展和经济建设发展二者都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 标签: 社会现代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现代化进程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道德建设 经济建设发展
  • 简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公共行政本土是我国行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行政发展的公共行政理论创新过程。科学发展观对公共行政本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公共行政本土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理论和方法体系,来推动行政发展和社会发展。

  • 标签: 公共行政 行政发展 本土化 科学发展观 方法论
  • 简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变革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此,我们必须坚持。正如邓小平所说:“东欧、苏联的事件帮了我们,坏事变好事。问题是我们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再把这样的好事变成传统,永远丢不得祖宗,就是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变革 邓小平 变革观 成果
  • 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自觉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历史。两个《历史决议》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正确地认识党的历史,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而且在于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中国问题'的过程中,对'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思考,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各阶段本质特征的精当把握,对'现时代'实践主题的自觉回应。两个《历史决议》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历史逻辑,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必然性和实践规律性的认知、理解和把握。

  • 标签: 历史决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逻辑
  • 简介:本文就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首先谈到习近平提到的论点:改革就是“啃硬骨头”,指出“硬骨头”是阻碍“全面深化改革”的经济的、生态的、社会的各种严峻问题和矛盾;其次,本文评析中国的民营经济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特征,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新评价民营资本的职能与政治和法律责任,同时作出加强民营资本的社会地位的新决议。作者认为,中国的所有制关系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全球趋势,全球进程不仅对中国经济而且还对中国的上层建筑产生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中国新领导层的改革战略可能会使中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危机周期,中国革命性力量面临新的任务,即重新组织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斗争。

  • 标签: 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 民营资本 功能性社会主义 全球化进程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研究学科基本范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主题进行直接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已有研究成果多为间接论及。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既始终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又根据时代条件和中国国情的变化不断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主题。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主题的研究过程中,还分别使用过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时代主题、实践主题、理论主题、阶段性主题等相关概念。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主题转换的基本脉络,是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规律的关键环节。确立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主题,必须遵循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准确判断时代主题及其基本特征,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及其历史特点等基本原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 概念界定 主题转换 基本原则
  • 简介: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来看,重庆经验与模式是马列主义及其中国理论的实践本地;是中国共产党前60年的优良传统与后30年的科学发展精神的有机结合;倡导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的宗旨和价值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来看,重庆经济建设以民生共富为导向,政治建设以民主高效为导向,文化建设以红色文化为导向,社会建设以平安和谐为导向。生态建设以森林低碳为导向。它为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种案例和示范。

  • 标签: 马列主义 马列主义中国化 党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重庆经验与模式
  • 简介:共产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被隐喻为Gespenst(幽灵),本文考察Gespenst在西方形而上学及文化语境中的修辞学机制,考察Gespenst获得汉语表达时的修辞学问题,指出其中异质精神传统间的创造性诠释关联。通过分析中西形而上学思想在半形而上学层面沟通的历史尝试,本文试图呈现一种客观精神史上的双重变化,即一方面Gespenst因为讲汉语,它在汉语中便不能不发生某种变化而不复保持其原意,翻译因此必定是诠释,是修辞学的再创造;另一方面,汉语因为讲述作为Gespenst的共产主义,汉语本身从而汉语思想本身也要渐渐发生变化。这种双重变化在汉语思想界的发生既是自然的也是自觉的。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Gespenst 幽灵 隐喻 半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