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个人是国家、民族、社会的有机分子和最终载体,因而全球必然对个人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个人面对全球主要有三大挑战和压力:参与与适应,竞争与互赢,合作与和谐。这就使得个人必须针对全球而努力超越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因此,成功应战全球最关键之处在于由外在转向内在,塑造健全的个体人格。全球背景下塑造健全个体人格的首要前提是培养全球意识,根本任务是塑造个人的自由人格、崭新人格和全面人格。

  • 标签: 全球化 全球意识 健全人格
  • 简介: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正确地指出:“从古至今,经济民族主义对国家权力和独立性的奋斗目标始终是压倒一切的。只要国家体系存在,经济民族主义就会对国际关系施加重要影响。”即使在全球进程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加快的世纪之交,虽然国家的作...

  • 标签: 经济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全球化进程 后发展国家 跨国公司 文化民族主义
  • 简介:<正>全球的问题研究最近几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一个前沿课题。它不仅吸引了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注意力,也引起了专事政治学及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的注意。由于全球所产生的辐射性效应之广阔以至于它也引起了人文学科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试图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即从理论上最早探讨全球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而且时至今日,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仍对这一现象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在国际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既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十分关注这个热门话题,而且建树颇多,那么我们东方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是也直该对之

  • 标签: 全球化理论 国际问题研究 人文学科 人文社会科学 热门话题 文化价值观念
  • 简介:20世纪中国庄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影响下逐步现代,其现代转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是同一个历史进程。20世纪上半叶,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些进步学者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自己的庄学研究,迈开了中国庄学现代转型的步伐。20世纪50—7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深入,中国庄学研究者们纷纷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对庄子哲学进行了全面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同时,由于政治话语的强化,庄学在现代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简单和程式的缺憾。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庄学 现代化
  • 简介:列宁究竟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一个极权主义者?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依据历史事实提出,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管理制的政治理想是列宁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诉求。列宁在推进无产阶级民主建设的过程中,正确阐释了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与集中、民主与专政、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等关系问题,并形成了“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与集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民主与专政相反相成”、“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相互依存”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给我们留下了重要启示,同时也证明列宁本质上是一个民主主义者,而不是一个极权主义者。

  • 标签: 无产阶级民主建设 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法制
  • 简介:解放战争是中国内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作战初期,双方的力量对比非常悬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人数只有一百二十万人。国民党军队则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飞机加大炮,军队人数是人民军队的近乎四倍,达四百多万人。因此,国民党军政部长陈诚敢于放言六个月消灭中共军队,摧毁解放区的民主政权。面对强敌,中国共产党唯一拥有的就是民主政治的优势,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民主建设基本上做到了“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 标签: 中国共产党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 民主建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国民党军队 人民军队
  • 简介: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概念,但他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是相通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与邓小平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既有相同之点,又有后者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因此,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对于我们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中,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我们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指导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第二代领导集体 邓小平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对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向纵深,就要保持定力、耐心和韧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注重发挥法治的支撑保障作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注重发挥良好政治文化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

  • 标签: 新时代 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它提供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动力与理论支持,它明确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思路与方法,它决定了廉政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它规定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廉政文化建设 根本指针
  • 简介:智库管理工作是一项很新的工作,也和传统的科研工作不一样,智库实际上是由几个要素来组成的,包括从事决策咨询的渠道、人才、保障、成果、合作网络,可以把它叫做“五位一体”。目前上海社会科学院在探索国家高端智库试点过程当中有很多新的内容。

  • 标签: “五位一体” 智库 上海社会科学院 管理工作 科研工作 决策咨询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经历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创立与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申与曲折、改革开放以来的恢复与改进、新时代纪律建设的最新部署四个阶段。通过梳理党章中纪律建设内容的演变,可以得出四点结论:一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尽管其间经历了曲折,但总体上不断深化对纪律重要性的认识,是纪律严明的无产阶级政党。二是对执纪主体的认识逐步拓展,实现了执纪主体的全覆盖,明确了党委、纪委、党组以及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在执行纪律方面各自的责任。三是党的纪律内容逐步清晰和明确,形成了“六大纪律”。四是对纪律客体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从强调党员要遵守纪律到强调党员、党的干部、党的组织都要遵守党的纪律,尤其是强调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纪律建设 中国共产党章程
  • 简介:本文在简要回顾江苏省近年来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以苏南地区为例,从工业、城市、财政支农、制度创新、政府职能转变等几方面总结了江苏省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并总结了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验启示。

  • 标签: 江苏 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
  • 简介:经济不发达国家如何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真正跨越“卡夫丁峡谷”,是关乎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邓小平与列宁关于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比较,揭示现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以期能够刻画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轨迹。

  • 标签: 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
  • 简介:“执两用中”语出《礼记·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索还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在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中,“两端”之说是关于矛盾的一种学说,是关于对立面的一种理论。

  • 标签: 执两用中 经济建设理论 方法论 邓小平 辩证法思想
  • 简介:2016年1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通过积极申报学科点、以一级学科带动二级学科、重视学科平台建设、主动服务社会等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于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而言,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思想政治理论
  • 简介: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阵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学术特色、明显的学科优势和雄厚的教研实力,积累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拟实施学科领航、卓越人才培养、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计划等八大计划,整体推进学院建设和发展。

  • 标签: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经验 设想
  • 简介:本文认为,应该从对象和主体角度认识西方“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国外非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向西方“马克思学”合流趋势。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和“两个马克思”论是西方“马克思学”的核心观点。应该发展中国的“马克思学”,并把西方“马克思学”研究纳入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

  • 标签: 西方“马克思学” 实质 基本问题 学科建设
  • 简介:面对农业生产力的落后以及劳动力普遍过剩、耕地不足和现代农资匮乏的困境,新中国通过农业合作的方式组织起巨大的人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从劳动对象端促进了农业的恢复、稳定和发展。在农业增产的基础上,依托逐渐稳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维持工农业剪刀差、国家控制关键农产品流通和城乡分割的办法,工业从农业抽取了大量的生产剩余。这种剩余转移为中国的初步工业化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只能覆盖人口中的一小部分,自成体系地嵌入广大农村当中。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农村发展的滞后,一方面为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埋下了伏笔。

  • 标签: 农业合作化 工业化 农业剩余 城乡关系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内涵研究,是我国学术界近年来关注的一个热点。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内涵一个统一的科学界定,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内涵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术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内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表述,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内涵的分析和研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内涵辨析 科学界定 内涵研究 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