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保护性备灾措施对企业的连续性运营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来自美国加州地区933家企业的备灾模式和主要影响因素.数据来源于美国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中心在1997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搜集的资料,主要地点是受1989年LomaPrieta地震影响的地区.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的保护性备灾措施可以分为4类:规划类,资源准备类,知识学习类和保险购买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之前的因灾损失和决策者的风险认知是总体上影响企业备灾措施的显著因素.此外,位于不同领域的企业在采取保护性备灾措施方面也有所不同,金融/保险/不动产行业更倾向于采取备灾措施.另外,不同的因素在规划、资源准备、知识学习和保险购买4个维度的效果也不太一致.最后,在基于上面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一些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简介:识别空气污染的高社会脆弱性地区,查明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这对于降低因空气污染造成的社会不平等、提升空气污染防治的效果都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提出了面向区域的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概念模型,并据此建立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而以省级行政单元作为分析单位,运用投影追踪聚类模型,识别了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排名前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本科及以上人口比例"、"每千人医院床位数"、"儿童(14岁及以下人口)"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通过集成社会脆弱性指数来探索中国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4年,社会脆弱性指数均值保持了逐年下降的趋势。2000~2010年,社会脆弱性指数标准差持续上升,2010年后出现下降。在整个研究周期内,全国各省的社会脆弱性经历了普遍偏高至部分好转再至好转局面扩大的变化。社会脆弱性的好转始于东北局部,再扩展至东部沿海,继而向中西部推进。在空间分布上,中部和西部省份的社会脆弱性偏高,北京和上海的社会脆弱性最低,华北和华东地区的社会脆弱性水平居中。
简介:应急准备,又称备灾,是有效减缓灾害影响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灾害防治的新方向和新要求。近年来,我国开始强调关口前移,从注重事后处置向注重事前预防转变。2015年,我们对成都市某社区干部开展了一项小规模试调查(N=114),重点了解了社区第一响应人的应急准备情况及影响因素。问卷设计了20种应急准备活动,结果显示,总体上应急准备水平可接受,但是不容乐观。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政府信任度与应急准备水平显著负相关,男性干部应急准备程度更高。风险感知、对利益相关者责任分担感知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状况作用并不显著。另外,我们重点分析了人们没有进行应急准备的原因。结果显示"没意识到"或者认为某项应急准备活动"没必要"是人们未采取应急准备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对风险防护行为研究以及应急准备/备灾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简介:本文通过对3777名中小学在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的校园欺凌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绝大多数欺凌者同时也是被欺凌者;校园欺凌形式中语言欺凌是主要形式,而关系欺凌最具重复性;校园欺凌行为的参与者表现为明显低龄化与性别差异化的特点,男生参与校园欺凌行为的概率要显著高于女生;中部地区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学校,且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把隐瞒事实作为第一选择。相关性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少旷课、少玩网络游戏、较开明的教育方式、与同伴相处融洽、不结交帮派朋友可以降低校园欺凌的风险;父母关系紧张、专制型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不融洽、家庭结构不完整、师生关系差、与同伴的关系较差、欺凌环境恶劣是校园欺凌的风险性因素。校园欺凌风险防控应该以学校为核心,学生、家长、教师形成反校园欺凌联盟,社会与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监管互动,构筑反校园欺凌的环境。
简介: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邻避问题逐渐增多。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但是缺乏对已有研究的量化分析。本文以WebofScience和CNKI作为数据来源,运用信息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外核心期刊中邻避冲突研究的517篇文献进行全样本分析。运用Bibexcel软件对文献进行共词分析,提取高频关键词、高产作者、核心机构、高被引论文;通过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提取研究热点;并结合UCINET、GIS等可视化软件绘制邻避冲突研究的知识图谱。透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热点和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相比国外而言,国内邻避冲突研究呈现出学科交流少、定量研究少、缺乏本土化理论、研究影响力小等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进一步提升研究质量、大力拓展学术合作网络、丰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影响力等建议。
简介:雾霾给居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尽管学术界已对雾霾成因、构成和后果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有关雾霾风险感知的研究依然不多。本文从社会脆弱性和社会建构性视角出发,利用2018年上海市1656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雾霾风险感知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雾霾风险感知同时存在脆弱性和建构性两种机制,很难说哪一种机制是主导或是根本性的,但是两种机制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存在“叠加效应”,即拥有脆弱性特征并处于建构性环境的人群会表现出更为强烈的风险感知。最后,本文认为利用建构性机制,加强风险沟通,推动空气信息和雾霾知识的科学传播,有助于提高居民对雾霾风险的重视程度。
简介: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国际性通讯社对当今世界新闻信息传播仍起到主渠道作用。突发事件报道是中外通讯社重要的角力场,也是外国通讯社借机抹黑和歪曲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通过对中外六大国际性通讯社对“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文字报道进行梳理和编码,着重分析了六大通讯社有关报道的总体情况。本研究发现,中外通讯社对沉船事件基本情况均积极关注,但在报道体裁、报道数量、关注焦点、人物主体、消息源等方面的差异反映了中外通讯社在报道立场上的本质区别。建议政府部门应做好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强化服务意识,从情绪管理和公共关系维护的角度影响媒体报道,通过行业自律组织和专业规范约束不负责任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