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利用山西太原的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结合探空和自动站降水数据,研究不同天气背景下大气水汽总量(V)、积分液态水含量(L)和水汽密度(VD)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并探讨微波辐射计资料在降水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显示:1—6月V、L呈增大趋势,非降水日V、L相对较小,降水日,V和L明显增大;VD垂直廓线特征显示,1—6月VD均呈逐渐增大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距地面500m高度以内,降水日VD值明显大于非降水日,且VD随高度升高有减小趋势,降水天气背景下水汽主要在1~2km高度范围内增大积聚,且高值区厚度较大;V的日变化曲线呈现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早晨(06—08时,北京时,下同)和夜间(22—23时),谷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2—16时);初夏季节降水前1h,V、L通常会有明显增大,一般V〉10mm,L〉0.3mm,V、L的平均跃增量分别为7mm和0.6mm,V、L的迅速增大预示着测站上空水汽的迅速聚集,可作为降水可能发生的指示因子。
简介:针对ECMWF(EuropeanCentreforMedium-rangeWeatherForecasts)集合预报,融合降水产品在海河流域的偏差特征,进行基于频率匹配法的降水偏差订正,并对订正前后降水评分结果进行了系统检验。结果表明:经过2016年5—8月逐日试验分析表明,改进后的ECMWF集合预报融合产品显著改善了原产品降水量和雨区范围偏大的特征,订正后降水预报的平均强度与实况更接近,且预报时效越长、降水量级越大、预报偏差越大改进效果越明显;改进后ECMWF的集合预报融合产品降水预报的T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降水预报的Bias评分更接近1,特别是对于小雨和暴雨、大暴雨量级的改进尤其明显,消除了大片降水虚报区;降水预报的空报率明显减小,但漏报率有所增加。
简介:风暴相对螺旋度(SRH)是一个衡量环境风场具有多大沿气流方向的水平涡度及其贡献的参数,对短时暴雨的分析与预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读取雷达风廓线产品,计算分析龙岩11次暴雨过程中的风暴相对螺旋度与降水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SRH增量时间超前于强降水量增量时间,这对短时暴雨的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aretwomainvariablesinclimatechanges.Spatial-temporalresolutionsof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andrecentstudiesonclimatevariabilityinChinaaresummarizedanddiscussedinthisreview.Recent100-yeardatasetsareusedtorevealquasi-20-yearandquasi-70-yearoscillationsineasternChina,aswellasprecipitationpatternshiftinChina.Anoscillationwiththetimescaleof70-80yearsisintroducedineasternChina.derivedfrom500-yearand1000-yearproxyandobservationrecords.Finally,itisnotedthatmoreresearchachievementsonclimatechangeinChinadependupondevelopingorreconstructinglongtermseries,studyinginregularityandmechanism,aswellasuponpredictionandserviceetc.
简介:基于腔减相移光谱(CAPS)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光源性价比好、容易控制和有效吸收光程长等优点,搭建了一套基于CAPS技术的连续测量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的监测系统。测试系统高反射镜片反射率约为0.9999,对应有效光程约为4.4km;通过Allan方差测试分析系统最佳积分时间约为80s,对应消光系数检测极限为0.06Mm-1;将系统应用于实际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的12个周期和48h连续监测,显示空腔相移基本稳定,样品测量相移偏移明显,反演得到的大气能见度结果稳定可靠。由此表明,研制的基于CAPS技术的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连续测量系统应用于实际的测量是完全可行的。
简介:将时间滑动相关方法STC(slidingtemporalcorrelation)用于研究混沌系统和海洋环流模式的可信计算时间RCT(reliablecomputationtime),Lorenz混沌系统的数值试验表明用STC求得的可预报时间和可信计算时间,与使用传统误差限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证明了其有效性。对海洋环流模式LICOM和NEMO的研究发现:1.当海洋模式以非耦合的方式运行时,试验的结果表明其海表温度SST的可信计算时间较长,平均达到6个月以上,这主要是由于海洋模式的运行过程中,采用恢复性边界条件使模拟结果不会太过偏离观测值。对于强迫场从1月开始的试验,LICOM模式的SST可信计算时间在赤道东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存在RCT低值区,其数值不超过2个月。而NEMO模式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全是RCT高值区,NEMO模式的RCT低值区域出现在赤道外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中纬度地区,强迫场从7月开始的试验,RCT纬向平均分布与1月有相反的形式。2.海洋模式以耦合方式运行时,由于去掉了恢复边界条件作用,海洋模式预报的SST可信计算时间明显减小,年平均RCT为1个月左右。按季节平均得到的RCT变化不大,在30~40天之间,RCT的大值区春季位于南半球,而秋季位于北半球,可达2个月以上。耦合模式中所模拟的500hPa高度场的RCT与单独运行的大气模式所得结果相差不大,仍在2周以内。3.无论是按季节平均还是按海区平均所得到的RCT分布,都在30~60天左右,只有极少数区域在特定季节可以达到80天以上,这说明在海气耦合模式中,由于计算不确定造成的可预报上限一般不超过2~3个月,这比使用资料分析得到可预报期限短很多,因此根据木桶原理,RCT可能是制约海气耦合模式SST预报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简介:利用宜春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4年6月19-22日江西省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1-2.5km高度的西南急流增强或减弱与下游降水的增强或减弱有较好相关性,其中,较低层1-1.5km高度的西南急流增强与下游降水增强关系更为密切;-3.5km高度的西南急流增强且风速大于12m/s的较强急流向下层传递,与下游降水增强有较好对应关系,且对降水加强指示提前量约为2h.2)1km高度以下的水平风在垂直方向上的风切变(AV)增大为8m/s以上有利于下游降水增强,当AV为12-20m/s时,降水明显增强,且△V增大较降水增强提前1-3h;1km或0.7km高度以下△V的增大与下游降水的增强关系较为密切,而1km或0.7km高度以上△V增大与下游降水增强关系并不明显.3)指数M、J的大小与下游区域降水量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当指数M、J增大至峰值,且急流指数脉动增强、频率增大时,下游区域降水也将出现峰值,且指数峰值出现较降水峰值提前1-3h.4)0.5-2.5km高度的暖平流增强,暖平流的厚度越大,且暖平流之上伴有冷平流加强,越有利于下游区域降水增强;km高度以下暖平流逐渐减弱,对应下游区域降水也逐渐减弱;km高度以下由冷平流控制,降水则减弱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