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80 个结果
  • 简介:温度是水电解制氢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XMT数字显示调节仪应用在温度测量与控制方面,控制简单方便,测量范围广,精度较高,功耗低等优点。本文设计了一种温度测量和控制装置,能对槽体温度进行测量,自动开闭水泵,并能根据温度给定值测出温度调节量,控制执行水泵,实现调节槽体温度的目的,最大化的实现高效的产氢量。

  • 标签: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水电解制氢 应用 数字显示调节仪 温度测量 测量范围
  • 简介:采用MM5模式及其三维变分系统(MM5/3DVAR)对我国夏季降雨进行了一个月的连续预测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试验首先采用“NationalMeteorologicalCenter(NMC)”方法,将2005年8月的MM5模式的预测结果形成与试验区域和水平分辨率相匹配的背景误差场,并将其与全球背景误差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005年8月MM5模式预报结果生成的背景误差场的基本特征与系统提供的全球背景误差场相似,且长度尺度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而减小。之后,分别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NCEP试验)、NCEP再分析资料基础上采用CRESSMAN方法分析观测资料(LITT试验)和NCEP再分析资料基础上采用3DVAR系统同化观测资料(3DVAR试验)形成模式预报初始场,再次对2005年8月降雨进行逐日连续预报。逐日降雨预报结果表明,相对NCEP试验,LITT试验1和10mm的预报评分有明显提高,但25和50mm的预报评分却有所下降,而3DVAR试验的预报评分在10mm以上均有明显提高。对于降雨期间的形势场预报,3个试验,除温度场和湿度场外,其他变量场的均方根误差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但相比而言,3DVAR试验的均方根误差小于其他2个试验。3DVAR试验对降雨的明显改进,可能是因为其对与背景场信息差别比较大的反应尺度系统的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比较靠近观测资料。

  • 标签: 三维变分同化 背景误差 降雨预测 均方根误差
  • 简介:基于辽宁省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的海上大风探测资料,与辽宁省沿岸海域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风场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有效样本数、获取率、可用性、平均偏差及标准差等数据,采用连续探测全部时间和分级处理风力评估高频地波雷达的工作状态,评判高频地波雷达资料反演的总体性能。结果表明: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总体性能优于盘锦高频地波雷达;大连高频地波雷达风向和风速观测资料的获取性能相当,总体基本满足业务应用需求;盘锦和大连高频地波雷达资料的获取率基本持平,但二者数据的可用性均较低,与实际海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低环境风力情况下(风速小于6m·s-1),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探测的风场均与实际风场偏差较大;当环境风力超过6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可以整体反应实际风场的变化,盘锦高频地波雷达表现一般;当环境平均风力超过10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

  • 标签: 高频地波雷达 风场 获取率 可用性 平均偏差 探测性能
  • 简介:基于地面观测资料,应用EOF分解、曲线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中东部地区总云量的变化趋势和周期。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总云量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减少,但年平均总云量标准差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与中国雨带的分布形势相似。1985年以来中国中东部各地区年平均总云量一致减少,华北地区减少最快,四川盆地减少较慢,华北地区和四川盆地总云量在1990年前后由平稳变化开始加速减少,中东部不同地区总云量变化的周期不同。

  • 标签: 总云量 变化趋势 突变 周期
  • 简介:应用GPS探测的大气可降水量(PWV)对2010年大连地区降水过程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PS/PWV资料能反映大气水汽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其变化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性质的降水过程PWV变化特征明显不同,稳定性降水过程PWV变化较为平缓,呈明显的单峰结构,对流性降水过程水汽变化程度剧烈,呈震荡趋势,而混合型降水具有两种性质降水的共同特征;降水过程的GPS/PWV阈值表明,GPS/PWV资料在降水天气预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大气可降水量 稳定性降水 对流性降水 混合型降水
  • 简介:利用据历史文献汉代以来的旱涝灾害记载重建的逐年旱涝等级,结合已重建的东部地区干湿指数序列,通过定义判别历史时期极端旱涝事件的标准,分华北、江淮和江南3个区域辨识了过去2000年的重大旱涝事件。结果表明,各个区域的重大旱、涝多发时段分别是:华北地区出现在100~150年、550~650年、1050~1100年与1850~1900年;江淮地区出现在250~450年与1600~1850年;江南出现在350~400年、1100~1200年与1900~1950年。整个东部地区则出现在100~150年、250~350年、750~850年、950~1000年、1050~1150年、1400~1450年、1550~1650年及1800~1950年。20世纪后50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仅处于过去2000年的平均水平。过去2000年国东部温度与旱涝关系的对比分析还表明,20世纪后半叶的气候变暖并未导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过去2000年 中国东部 极端旱涝事件 频率
  • 简介: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其最小点火能力为0.02mJ,所以只需很小的能量如静电火花,就足以引起其燃烧、爆炸。而由于静电看不见,摸不着,容易被忽视,所以静电火花是引起氢气球发生火灾事故的重要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静电问题 氢气球 防范 施放 易燃易爆气体 静电火花
  • 简介:宋衍涛在《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当前,行政机关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这是改变过去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的一个契机。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机遇,就能塑造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政府是由人所组成的政府,人的素质的改变就意味着政府运行模式将发生积极改变,因此怎样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成为关键性的要素。

  • 标签: 人力资源管理 以人为本 行政机关 管理模式 行政管理 政府
  • 简介:温州市气象局在市场经济大潮,发扬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依托气象科技优势,抓住机遇,强化科学管理(企业化管理),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水平和科技产品质量,使气象科技服务和产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 标签: 抓住机遇 产业 市场经济 温州人 发展轨道 创业
  • 简介:改革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向发展气象的公共关系要效益张昆,张学军(兰州中心气象台730020)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越来越广泛地依赖于信息的获取,特别是作为高科技的气象信息,通过电视屏幕以其生动直观的形...

  • 标签: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气象事业 要效益 气象信息 城市天气预报 气象服务
  • 简介:建立一个高分辨大气边界层模式。然后,把该模式与一个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进行耦合并把模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式能够模拟出大气边界层的流场、温度场和气压场的特征。

  • 标签: 大气边界层 高分辨边界层模式 中尺度预报模式
  • 简介: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上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及其向尺度对流涡旋(MCV)转化过程的动热力结构特征演变和发展机理,利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FY-2E及TRMM卫星资料,对2013年7月22—23日青藏高原上的一次MCC转化MCV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发生的环境背景,以及过程的涡度、温度和能量收支演变等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低层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的转换,以及垂直方向上正涡度的输送,形成了垂直方向上有利于对流涡旋发展的正反气旋性环流配置。转化过程中大气中上部温度正异常主要来自于可分辨的凝结,温度升高使得高层等压面抬升;下方冷却异常主要来自于蒸发作用和垂直运动,低层温度降低引起等压面收缩下降,这样的配置有利于涡旋发展、对流上升运动加强以及降水发生。对流活动释放的潜热能是转化过程的主要能量来源,高空急流入口区直接热力环流引发的有效位能向动能转化,也为MCC向MCV转化提供了能量。

  • 标签: 青藏高原 MCC MCV 动热力结构
  • 简介:根据全国512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数(≥10℃日数)作为划分我国温度分布的指标,经过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REOF)方法处理,找出时间演变过程变化相似的区域归为一类.在此基础上,采用快速样本聚类法(K-means法)、分层聚类法(Ward法)、聚类统计检验法(CAST法)3种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范围的温度变化区域差异进行客观分区,结果分别将全国温度变化区划分为10个地区、9个地区、13个地区,且不同区域分界线与中国地形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K-means法运算简单快捷,结果会不断修正到最佳为止;Ward法聚类过程清晰明了,可以选取需要划分的类别数;CAST法使样本通过显著性检验,不但有助于气候变化的客观分区,而且在划分温度区时客观考虑气候变化对分区结果的影响也有很重要意义.

  • 标签: 聚类分析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日数变化分区
  • 简介:介绍了Delaunay三角阀的性质及其算法类型;根据1980~2009年全国2200个观测站的降水量资料,将观测点和采集的边界点共同进行普通的Delaunay三角剖分,通过删除边界点及其区域外的三角形以实现区域Delaunay三角剖分,得到了较理想全国陆地的Delaunayj角例;随后对球面上的三角片进行面积计算,在已知站点的经纬度情况下,将大地世标系转换到空间直角坐标系,应用平面三角余弦定理获得球面三角内角,从而求得三角片面积,并以面积大小确定各个站点降水量的权重系数,得到全国平均降水鼙值。对比分析了30年的伞吲不同时间尺度(日、月、年)平均降水量,Delaunay三角法对应全国平均降水量均值和标准差都明显低于算术平均法,但是两种方法计算的降水量值的相关系数较高;通过Shapiro—Wilk方法进行正态性检验分析,两种计算方法求得的年平均降水量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在方差奇性的F检验,两者的方差具有非奇性特点;使用t检验,在显著性a=0.05时,Delaunay三角剖分法计算的企困平均降水量总体均值偏小。最后,根据欧洲和日本数值模式2009年的降水预报,对于两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在较大区域的平均降水量计算,较之于传统的算术平均法,基于区域的Delaunay三角剖分法史为合理;区域平均降水量不仅和计算方法有关,还和区域气候特点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区域Delaunay三角剖分法 算术平均法 全国平均降水量 统计检验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GFS0.5°×0.5°逐6h的分析场数据以及多普勒雷达、风云卫星资料,对2013年9月13日浙江北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受西太副高西北部边缘的暖湿西南气流和东移高空槽的共同影响,引发了浙江北部的强对流天气。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场配合下,当低层925hPa的尺度辐合线和对流层中层700hPa的垂直上升运动区相重合时,尺度辐合线附近会产生强对流,这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此次过程强对流天气与雷达回波中心对应良好,尺度辐合线基本与对流发生发展相对应,辐合线周边区域是强天气容易发生发展的区域,辐合线先于降水出现,随后在辐合线周边出现了强降水和大风天气。

  • 标签: 强对流 中尺度辐合线 触发机制 中尺度分析
  • 简介:文中主要介绍Internet/Intranet技术特点及提供的各种服务和我局使用该技术进行网络升级.具体利用Windows2000server作为网络操作系统,并且在网络增加一台远程拨号访问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接入端和拨出端,而局域网内部用户通过远程拨号访问服务器,只需一个Internet帐户,所有局域网用户均可访问Internet,实现了网络用户的拨出和拨入.

  • 标签: INTERNET 气象信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