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发性皮肤曲霉病(PrimaryCutaneousAspergillosis,PCA)是皮肤曲霉病的一种类型,是皮肤科少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主要致病真菌为黄曲霉。PCA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如果能了解PCA发病的危险人群,认识危险因素,将该病纳入可疑皮损的鉴别诊断范围,给予患者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阻断其进一步向播散性曲霉病发展,降低该病较高的死亡率。本文将对PCA的流行病学、特定人群PCA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别介绍。

  • 标签: 原发性皮肤曲霉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 简介:针对有机大米产量明显低于普通大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有机大米产业化与野生稻优异种质利用的关系,分析了野生稻优异基因利用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在有机水稻品种选育过程中,通过利用野生稻优异基因,提高有机水稻品种抗病虫性、抗逆性(耐寒、耐旱、耐贫瘠)和光合效率等特性,从而推动野生稻优异种质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解决化学物质残留和污染等问题。

  • 标签: 有机大米 产业化 野生稻种质 利用
  • 简介:体癣常经密切接触传染而获得,泛发性体癣目前已较少见。作者见到1例由于饲养宠物猫而导致急性泛发性体癣,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犬小孢子菌 体癣 宠物
  • 简介:发性体癣临床较少见,在临床中诊治本病患者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职员。因腹部出现红斑伴瘙痒渐扩大30余天入院就诊。

  • 标签: 体癣 泛发性 伊曲康唑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了解2000~2008年间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PCC)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并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文献报道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病例资料,对比分析2000~2008年与1985~2000年报道的PCC病例及免疫正常与免疫受损PCC病例的特征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检索出2000~2008年间符合PCC诊断标准的病例28例。近8a来PCC仍好发于年龄较大者,但男性更多见;免疫正常或受损宿主均可发生PCC;HIV感染患者发生PCC几率更小;外伤可能为PCC重要的诱发因素;皮疹部位仍以四肢等暴露部位为主;皮疹性质由以前较特异的化脓性指头炎或蜂窝织炎为主变迁到以溃疡、结节、红斑、肿块等非特异性皮疹为主;治疗仍以抗真菌药物口服或与手术联合为主,氟康唑仍为一线药物;预后一般较好。结论近年来PCC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宿主的免疫状态可能不影响其发生PCC的机率或影响较小,而仅影响隐球菌感染后的转归。

  • 标签: 真菌 隐球菌 皮肤隐球菌病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RVVC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对45例RVVC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悬滴法检查和真菌培养法检查,根据药敏结果氟康唑(对氟康唑耐药改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阴道用药强化治疗3个月,再用克霉唑阴道片巩固治疗6个月,停药后定期随访1a,记录研究对象主诉,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悬滴法和培养法检查是否存在念珠菌。结果45例研究对象的阴道分泌物中,白念珠菌39例(86.67%),光滑念珠菌4例(8.89%),克柔念珠菌1例(2.22%),热带念珠菌1例(2.22%)。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28.89%、22.22%、17.78%、8.89%和0.00%。随访1a中共有4例复发,治疗的有效率为91.11%,无效率为8.89%。结论RVVC的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高、耐药性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阴道局部用药作强化治疗加克霉唑阴道片巩固治疗,有较高RVVC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真菌培养 药敏 两性霉素B 氟康唑
  • 简介: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在2009年3~9月,采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外用抗真菌药治疗33例泛发性体癣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泛发性体癣 伊曲康唑 联合治疗
  • 简介:为了给临床医生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指导性意见,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性病学组牵头组织国内皮肤性病学、真菌学和妇科学专家参考国内外文献,就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开展多次讨论,最终形成专家共识,供临床医生参考使用.参与讨论的专家有(按姓氏笔画为序):史宏晖、刘维达、李小毛、李若瑜、梁雪芳、温海、廖万清、廖秦平及性病学组全体委员.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中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患者,女,57岁。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18a。躯干出现片状红斑、鳞屑瘙痒3a。经口服伊曲康唑,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外用治疗体癣,以及点阵激光联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封包治疗甲癣9周后痊愈,复查真菌阴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体癣 甲真菌病 红色毛癣菌
  • 简介:目的应用乌鸡白凤丸巩固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VulvovaginalCandidiasis,RVVC),通过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有无降低RVVC复发率的作用.方法486名处于VVC急性发作且以往有RVVC史的非孕育龄妇女,急性期阴道给予克霉唑栓强化治疗.达到临床及真菌治愈标准后,随机分为3组采取不同方案进行巩固治疗或临床观察.A组:每月月经净后3~7d,继续单次阴道给予克霉唑栓500mg,为期3个月;B组:每月月经净后口服乌鸡白凤丸每次1丸,1次/d,3周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对照组:仅作随访观察.各组在巩固治疗期间及巩固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巩固治疗期间,A组和B组分别累计有17人(10.12%)和23人(13.61%)出现复发,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巩固治疗结束后,随访第3个月A组和B组分别累计有31人(21.83%)和37人(26.62%)出现复发;随访第6个月A组和B组分别累计有73人(51.41%)和79人(56.83%)出现复发,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A、B组间各阶段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RVVC近期治愈后采用乌鸡白凤丸巩固治疗,能够抑制念珠菌生长,增强免疫功能,控制阴道局部炎症反应,有效预防复发,效果满意且相对安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 巩固治疗 乌鸡白凤丸 克霉唑
  • 简介:目的报道2例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用大剂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后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其治疗经过及相关文献复习。方法2例难治性ITP患者用大剂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后发生IFI,用大扶康、两性霉素B,降颅压,辅助呼吸等治疗。结果例1发生隐球菌脑膜脑炎、例2出现肺曲酶菌感染,均经抗真菌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难治性ITP患者发生IFI的危险因素,治疗困难,确诊后用药应足量、足疗程。

  • 标签: 难治性ITP 真菌感染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制霉菌素片、克霉唑栓及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A组,克霉唑栓150mg;B组,硝酸咪康唑栓400mg;C组,制霉菌素片100万单位。均于每晚睡前清洗外阴后置入阴道内,疗程均为7d。于停药后第3d、下次月经干净后3~5d及停药两个月后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3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A、B、C组治愈率分别为61.70%(29/47)、74.0%(37/50)和93.88%(46/4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总体疗效比较Ridit均值显示A组疗效最差,C组疗效最好(RA组SN1673-3827

  • 标签: 阴道念珠菌病 复发 克霉唑 咪康唑 制霉菌素
  • 简介:本研究使用伊曲康唑(商品名美扶,天津力生制药生产)口服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生殖器感染患者98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6例患者均来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男性114例,女性82例,年龄19~55岁,年龄19~55岁,病程3个月~1年,复发次数最少2次;均经临床和真菌学检查确诊为念珠菌性生殖器感染患者。

  • 标签: 伊曲康唑 念珠菌性生殖器炎症 复发性
  • 简介: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念珠菌机会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而念珠菌的侵袭与宿主诱发因素是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念珠菌可通过多种方式攻击宿主细胞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而导致机体损伤。Nrf2信号通路是细胞抗氧化的主要调控机构,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机构。一方面,Nrf2通路可下调NF-κB通路和促进Th17、Treg、Th1细胞的活化,启动宿主适应性免疫;同时,Nrf2通路可激活树突状细胞介导机体固有免疫。另一方面,Nrf2通路还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损伤来阻止阴道炎的发展。该文对Nrf2通路在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机制中的抗氧化应激和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综述,旨在研究Nrf2信号通路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间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免疫调节 Nrf2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在治疗妊娠期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中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共266例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期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克霉唑联合中药及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克霉唑联合中药治疗,观察采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调节阴道内微环境后的临床疗效,远期自愈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的近期治愈率相似,近期治疗效果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给予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远期自愈率28.57%明显高于对照组,远期复发率为1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92%,分娩时复发率(10.29%)明显低于对照组(29.23%),两者比较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联合中药及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妊娠期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效果好,远期自愈率高,复发率低,副反应小。

  • 标签: 乳杆菌活菌 念珠菌性阴道炎 复发性 微环境 妊娠期
  • 简介: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并发上消化道侵袭性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该病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上消化道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治过程,分析、总结治疗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骨髓瘤并发上消化道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MM患者1,女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4个月发生腹泻伴腹部隐痛,抗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治疗无效,经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念珠菌病,予卡泊芬净治愈出院。MM患者2,男性,化疗过程中疾病进展,并出现腹胀、腹痛,对症处理改善,再次化疗时上述症状加重并发肺部念珠菌病,发生急性心、肾功能不全,经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念珠菌病,予伊曲康唑、米卡芬净治疗,最终因肺部真菌感染加重,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上消化道侵袭性念珠菌病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首选电子胃镜明确诊断、判断疗效。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念珠菌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