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制格拉斯哥年龄血压评分(MGAPS)、修正创伤评分(RTS)和改良快速急诊医学评分(mREMS)三种院前创伤评分方法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24 h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 156例急性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45例,女411例;年龄18~100岁[(59.9±15.1)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5分[15 (9,15)分]。以24 h内是否发生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87例)和生存组(1 069例)。所有患者在入急诊室时记录生命体征及一般资料并计算MGAPS、RTS和mREMS评分。比较两组MGAPS、RTS和mREMS具体分值及各自伤情严重程度等级的差异。分别以MGAPS、RTS和mREMS具体分值的连续变量和伤情严重程度等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三种评分对急性TBI患者24 h内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最佳阈值及约登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MGAPS分值[17(12,19)分]和RTS分值[5.0(4.1,6.0)分]显著降低,而mREMS分值[9(7,12)分]显著升高(P均<0.01);死亡组MGAPS的中危和高危患者比例及RTS和mREMS高危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P均<0.01)。三种评分各自具体分值的ROC曲线结果显示,mREMS的AUC最高(0.88),高于MGAPS(0.86)和RTS(0.86);三者的敏感度类似,分别为80.5%、86.2%和82.8%;mREMS的特异度最高(83.4%),高于MGAPS(82.3%)和RTS(78.0%);对应的最佳阈值分别为6分、20分和6.08分;约登指数分别为0.64、0.64和0.65。三种评分各自伤情严重程度等级的ROC曲线结果显示,MGAPS的AUC最高(0.84),RTS次之(0.70),mREMS最低(0.59);MGAPS的敏感度最高(92.0%),高于RTS(47.1%)和mREMS(18.4%);mREMS的特异度最高(98.8%),RTS次之(93.7%),MGAPS最低(68.8%);对应的最佳阈值分别为22分、4分和13分;约登指数分别为0.61、0.41和0.17。结论MGAPS、RTS和mREMS对急性TBI患者24 h内死亡风险均有预测价值,当以各自具体分值评估时mREMS的预测价值最高,最佳阈值为6分;当以伤情严重程度等级评估时,MGAPS的预测价值最高,最佳阈值为22分。

  • 标签: 颅脑损伤 预后 死亡率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对晚期肺癌患者死亡态度及情绪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共把2019.1月-202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该患者纳入,使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分成2组不同的组别,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对比数据结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死亡态度中自然接受高于对照组,死亡逃避与死亡恐惧则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对该患者采用此种护理方式有着良好效果,可转变患者死亡态度,缓解其负面情绪。

  • 标签: 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 晚期肺癌 死亡态度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2017-2020年呼吸一科死亡病例统计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方法:统计2017-2020年呼吸科死亡病例18例,探讨患者在临床中的相关护理对策。结果:2017-2020年呼吸科死亡病例18例,其中其中2017年3例,2018年4例,2019年8例,2020年3例。结论:在综合型医院当中,应加强对呼吸系统死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时为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

  • 标签: 呼吸科 死亡病例统计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定期产检对减少高危孕妇母婴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期间孕产保健门诊接诊的200例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定期产检进行分组研究,定期产检为研究组,不定期产检为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100例。分别对两组孕妇妊娠情况和围产期新生儿问题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产妇妊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产期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孕妇接受定期产检不仅能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水平的重要基础。

  • 标签: 定期产检 高危孕妇 母婴并发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症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并分析不同等级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对住院死亡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和心脏监护病房需要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危重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采用二项回归分析及Cox回归分析评估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对于住院死亡率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172例危重患者,149例(86.7%)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76例(44.2%)为Ⅲ级舒张功能不全,53例(30.8%)在住院期间死亡,21例在中位随访500(12,652)d内死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Ⅲ级舒张功能不全的心脏病与住院死亡率(OR=3.63,95%CI:1.27~10.41,P=0.016)和预后不良(HR=2.28,95%CI: 1.16~4.48,P=0.017)相关。Ⅲ级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中,Cox回归分析表明,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HR=3.80,95%CI:1.27~11.33,P=0.017)、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HR=1.43,95%CI: 1.05~1.94,P=0.022)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HR=0.935,95%CI:0.89~0.99,P=0.017)均与长期死亡风险相关。结论在累及心脏的危重症患者中,Ⅲ级舒张功能不全可影响其院内死亡率和预后。

  • 标签: 危重症 舒张功能不全 死亡率 预后
  • 简介:摘要铁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参与各种重要的生理活动。由于铁的潜在毒性,人体具有严格的铁代谢调节机制来维持体内铁稳态。铁代谢失调及过量铁积累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于铁的促氧化性质及其对DNA的破坏作用,过量的铁会促进白血病的发展,而且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需要获得更多的铁来维持快速生长和增殖,即"铁成瘾"。铁螯合剂可清除白血病细胞内的铁,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然而"铁成瘾"使得白血病细胞更易受铁过载影响,对一种铁离子介导的细胞死亡形式——铁死亡更加敏感。根据白血病细胞和正常细胞对铁的不同需求,通过铁过载来选择性杀死白血病细胞的方法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文章就靶向铁稳态治疗白血病的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铁代谢障碍 白血病 铁螯合剂 谷胱甘肽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基于铁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构建的预后模型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从FerrDb数据库下载铁死亡相关基因,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建库至2021年11月结肠癌患者RNA测序基因数据和临床数据。应用R3.6.3软件对从TCGA数据库获取的结肠癌基因表达数据与FerrDb数据库铁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分析,获取结肠癌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铁死亡相关基因;应用R3.6.3软件计算结肠癌铁死亡相关基因和lncRNA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确定结肠癌铁死亡相关lncRNA。筛选出与生存相关的差异表达铁死亡相关lncRNA,将其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构建结肠癌预后模型;根据lncRNA表达量,通过预后模型计算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风险评分。根据中位风险评分,将从TCGA数据库收集的临床病例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各223例,对两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应用预后模型风险评分及临床特征预测所有患者生存的效果。应用GSEA 4.1.0软件对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lncRNA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用R3.6.3软件的ggpubr程序包对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间差异表达lncRNA进行免疫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结果依据数据库获取的铁死亡相关基因和差异表达基因的交集获得了65个差异表达的铁死亡相关基因,分析最终纳入24个结肠癌预后相关lncRNA,基于这些lncRNA构建了预后模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风险组的生存优于高风险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应用预后模型风险评分预测所有患者1、2、3年生存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50,风险评分预测所有患者1年生存的AUC大于年龄、性别、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GSEA结果显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差异表达lncRNA集中在肿瘤和免疫相关通路;ssGSEA结果显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间T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刺激、人白细胞抗原(HLA)及Ⅰ型、Ⅱ型干扰素反应方面均存在差异(均P<0.05),其中免疫检查位点的CD200、TNFRSF14表达量差异明显(均P<0.01)。结论铁死亡相关lncRNA可能在结肠癌的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用于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 标签: 结肠肿瘤 铁死亡 长链非编码RNA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人群主要伤害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为伤害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主要伤害死亡数据,通过计算4种主要伤害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来描述主要伤害死亡状况,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9年伤害标化死亡率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AAPC=-3.5%,P<0.001),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0%,P=0.104)。主要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波动上升趋势,50~79岁人群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50~岁组AAPC=3.9%,60~岁组AAPC=5.6%,70~岁组AAPC=4.6%,均P<0.001)。男性主要伤害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性道路交通事故和溺水下降速度较女性更快(男性道路交通事故组AAPC=-5.3%,女性道路交通事故组AAPC=-3.8%;男性溺水组AAPC=-4.0%,女性溺水组AAPC=-3.5%,均P<0.001),女性自杀及后遗症下降速度较男性更快(女性AAPC=-6.4%,男性AAPC=-4.7%,均P<0.001)。农村主要伤害标化死亡率高于城市且降速超过城市。中部地区自杀及后遗症标化死亡率最高,西部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溺水标化死亡率最高,道路交通事故和溺水下降速度最快(道路交通事故组AAPC=-5.3%,溺水组AAPC=-5.3%,均P<0.001)。结论2010-2019年中国人群主要伤害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近年来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有回升趋势,老年人、男性、农村居民和中、西部地区是未来防控的重点。

  • 标签: 伤害 死亡水平 趋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乳酸(Lac)对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以及Lac是否会影响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院内病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及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ICU 24 h内首次Lac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Lac≤1.4 mmol/L组(Q1组)、Lac 1.5~2.4 mmol/L组(Q2组)、Lac 2.5~4.0 mmol/L组(Q3组)和Lac≥4.1 mmol/L组(Q4组),比较4组患者入ICU后脓毒症相关性AKI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通过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ac升高对脓毒症相关性AKI发生及死亡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ac对脓毒症相关性AKI发生及死亡的预测价值,获得截断值,分析不同Lac水平时脓毒症相关性AKI的发生及死亡风险。结果655例脓毒症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330例(50.4%)发生AKI,325例(49.6%)未发生AKI;330例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中,死亡134例(40.6%),存活196例(59.4%)。随着Lac水平升高,脓毒症相关性AKI发生率逐渐升高(Q1~Q4组分别为34.5%、41.0%、58.4%、66.3%),且院内病死率亦逐渐升高(Q1~Q4组分别为23.4%、29.2%、33.1%、4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非AKI组相比,AKI组脓毒症患者Lac水平显著升高〔mmol/L:3.08(1.84,5.70)比1.91(1.20,3.10),P<0.01〕;校正性别(男性)、感染部位(腹腔)、血管活性药物、基线机械通气、平均动脉压(MAP)、基础肾功能不全、尿酸、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基线血肌酐(SCr)、基础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影响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ac升高是脓毒症相关性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096,95%可信区间(95%CI)为1.022~1.175,P=0.010〕。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Lac水平显著升高〔mmol/L:3.55(2.00,6.76)比3.00(1.70,4.50),P<0.01〕;校正年龄、糖尿病、血管活性药物、基础eGFR等影响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ac升高是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4,95%CI为1.004~1.149,P=0.037)。ROC曲线分析显示,Lac预测脓毒症相关性AKI发生及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3(95%CI为0.611~0.694)、0.593(95%CI为0.530~0.656,均P<0.01),截断值分别为2.75 mmol/L(敏感度57.8%、特异度69.2%)及5.95 mmol/L(敏感度56.7%、特异度83.7%)。当Lac≥2.75 mmol/L时,脓毒症相关性AKI的发生风险是<2.75 mmol/L的2.772倍(OR=2.772,95%CI为1.754~4.380,P<0.001);当Lac≥5.95 mmol/L时,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是<5.95 mmol/L的2.511倍(OR=2.511,95%CI为1.378~4.574,P=0.003)。结论Lac升高是脓毒症相关性AKI发生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当Lac≥2.75 mmol/L时,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风险增加1.772倍;当Lac≥5.95 mmol/L时,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增加1.511倍。

  • 标签: 乳酸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术后血小板降低与患者死亡率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498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0例,女148例,年龄(51.7±12.0)岁。根据术后72 h内最低血小板计数将患者分为血小板降低组(血小板计数<75×1015/L,n=178)与血小板正常组(血小板计数≥75×1015/L,n=320),对其围手术期院内死亡率及相关并发症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终点为院内死亡率,次要终点包括二次开胸止血、肺部感染、术后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截瘫、心力衰竭、住院时间及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结果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术后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为35.7%(178/49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血小板计数降低与1项主要终点(院内死亡率)、7项次要终点明显相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计数降低会提高术后死亡率(OR=12.57,95%CI:2.26~69.93,P=0.004)、二次开胸止血率(OR=6.21,95%CI:1.31~29.46,P=0.022)、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率(OR=7.51,95%CI:2.53~22.34,P<0.001)、截瘫(OR=23.99,95%CI:1.47~392.21,P=0.026)、心力衰竭发生率(OR=4.71,95%CI:1.19~18.62,P=0.027)及住ICU时间(OR=1.86,95%CI:1.11~3.12,P=0.019)。结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术后血小板降低(72 h内出现过最低值)与术后院内死亡率有关联。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夹层 血小板降低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血糖变异性是评价血糖控制效果的新指标。长期血糖变异性,反映血糖从几个月到几年的波动,主要表现为随访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异性,与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全因死亡相关。对大型临床试验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行动(ACCORD)的分析发现,在强化治疗组,HbA1c变异性与平均值结合,可以解释强化降糖治疗组的全因死亡增加。这给予日常糖尿病管理重要的启示: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应采取措施将HbA1c的变异性纳入糖尿病的治疗目标。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变异性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特征,为TTP的及时诊断和死亡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治的TTP患者临床资料和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之间差异。联合差异指标构建预后预测评分,计算相应死亡风险。结果本研究纳入83例TTP患者,分别有81.1%(60/74),91.1%(72/79)和86.2%(50/58)的患者入院时谷草转氨酶(AST),间接胆红素(IBIL)和肌钙蛋白(cTnI)结果增高,入院时检测了乳酸脱氢酶(LDH)的患者结果均增高(78/78)。97.5%(79/81)的患者血红蛋白减低,97.5%(79/81)患者PLT小于30×109/L。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25例)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是否存在发热症状、ADAMTS-13活性和PLASMI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死亡组出现神经症状者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ST、IBIL、cTnI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对于低水平者,入院时AST、IBIL、APTT和cTnI高水平者的死亡风险比值比分别为4.86,9.74,3.71和5.33。纳入AST、IBIL、APTT、cTnI和神经症状构建积分模型,每增加1分,TTP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比值比为3.24。结论多个实验室指标对TTP有较高的阴性排除价值。对入院时具有高水平AST、IBIL、cTnI、APTT以及存在神经症状的TTP患者,临床应多加关注、积极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13 死亡风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变化趋势,探索可能的政策效应。方法基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得出的2004—2018年间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数据,采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的分年龄段人口数计算标化死亡率,使用Joinpoint回归分析2004—2018年不同特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04—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整体死亡率由40.02/10万下降到22.00/10万,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为-4.28(95%CI:-5.35,-3.20,P<0.001);2004—2006年间死亡率的年变化百分比(APC)为-9.20(95%CI:-15.63,-2.28,P=0.017);2006—2013年间死亡率下降速率放缓,APC值为-1.56(95%CI:-2.78,-0.33,P=0.020);2013—2018年间死亡率再次快速下降,APC值为-5.99(95%CI:-7.52,-4.43,P<0.001)。女生、乡村、东部地区、10~14岁、1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以及伤害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与整体基本一致;城市、中部地区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和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死亡率在2004—2018年间下降速率呈均匀下降趋势,其AAPC值分别为-3.59(95%CI:-4.38,-2.78,P<0.001)、-2.89(95%CI:-3.24,-2.54,P<0.001)和-6.66(95%CI:-7.64,-5.68,P<0.001)。结论2004—2018年中国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持续下降,且在2011年后下降速率变快。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7-2019年某区户籍居民肝癌发病和死亡趋势。方法利用某区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及死因监测系统中相关数据,计算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粗发病率和粗病死率,并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及Segi's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分别计算各人群的中标率和世标率。利用变化百分比(percent change,PC)、年度变化百分比和经病例数加权的年度变化百分比来评价肝癌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利用年龄别率来分析肝癌随年龄增长的流行趋势。结果某区2017-2019年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的肝癌粗发病率分别为18.86/10万、26.05/10万和11.90/10万,粗病死率分别为21.20/10万、29.29/10万和13.38/10万。男性肝癌粗发病率和粗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PC分别为-16.77%和-20.15%),女性肝癌粗发病率和粗病死率变化不一致,粗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粗病死率先升后降(PC分别为-19.42%和-0.30%)。肝癌发病和死亡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男性30岁之后开始攀升,65岁和75岁左右为加速增长的两个关键点,80岁之后达到发病高峰(130.78/10万)和死亡高峰(201.96/10万)。女性60岁之前为零星发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男性,65岁之后迅速上升,逐渐接近于男性,80岁之后(发病高峰104.40/10万,死亡高峰132.87/10万)约为75~79岁的近2倍。结论2017-2019年某区肝癌发病和死亡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随年龄增长而递增,老年人群疾病负担较重;肝癌在男性中更高发,应积极加大对中老年男性肝癌流行的防控。

  • 标签: 肝癌 发病率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院前急救的意义。方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取样66例,皆为2019年8月~2020年2月入院,随机分为研究组(常规急救+院前急救,n=33)和对照组(常规急救,n=33),比较患者死亡率、治愈率、并发症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死亡率3.03%(1/33),并发症率6.06%(2/33),比对照组18.18%(6/33)、27.27%(9/33)低,治愈率96.97%(32/33),比对照组81.82%(27/33)高,住院(8.91±1.88)d,比对照组(13.40±2.78)d少,ChE(86.15±21.27)h恢复70%,阿托品化时间(2.63±1.02)h,症状(67.53±12.19)min消失,比对照组早,P<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中实施院前急救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并发症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影响分析 有机磷农药中毒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是否能改善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6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发表法分组。平分成对比组(常规护理模式)、疼痛组(疼痛护理模式)。对比疼痛情况、死亡率。结果:在疼痛情况下,对比组VAS评分(5.59±1.57)分>疼痛组(3.02±1.18)分(t=7.286,P疼痛组(2.60±1.23)次/天(t=5.693,P疼痛组29.03%(X2=10.145,P

  • 标签: 疼痛护理 冠心病监护病房 冠心病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定期产检对减少高危产妇母婴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的作用。方法:选取42名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高危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以抽签作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n=21,定期产检)及参照组(n=21,不定期产检)。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4.76%,0.00%)低于参照组(28.57%,19.05%),实验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0.00%,0.00%)低于参照组(23.81%,19.05%),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我院进行治疗的高危产妇,定期产检能够降低母婴的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母婴生命健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定期产检 高危产妇 母婴并发症 死亡率 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