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型纤维蛋白结构域结合蛋白5(FNDC5)对亚临床型糖尿病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入选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入院的无心血管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将患者分为亚临床型DCM组和糖尿病不伴心功能不全组(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FNDC5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不同参数和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94例,其中亚临床型DCM组47例,对照组47例。与对照组比较,亚临床型DCM组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病程更长、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更高(P均<0.05)。亚临床型DCM组患者外周血FNDC5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FNDC5水平与亚临床型DCM患者室间隔e′波速度(r=0.451,P=0.005)、二尖瓣环e′波速度(r=0.291,P<0.001)和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E)/二尖瓣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A)比值呈正相关(r=0.490,P=0.002),而与A值(r=-0.399,P<0.001)、平均E/e′比值(r=-0.490,P<0.001)、三尖瓣峰值流速(r=-0.567,P<0.001)、左心房容积指数(r=-0.491,P<0.001)呈负相关。单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NDC5的诊断效能(AUC=0.940,95%CI 0.897~0.982)优于年龄(AUC=0.639,95%CI 0.523~0.752)、糖尿病病程(AUC=0.663,95%CI 0.555~0.772)、HbA1c(AUC=0.740,95%CI 0.638~0.839)、TG(AUC=0.661,95%CI 0.547~0.776)、TC(AUC=0.675,95%CI 0.563~0.788)和LDL-C(AUC=0.644,95%CI 0.532~0.756)。以是否发生亚临床型DCM作为因变量,以年龄、糖尿病病程、TG、TC、LDL-C和HbA1c作为自变量,构建亚临床型DCM诊断预测模型(模型1),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自变量FNDC5,构建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模型2)。采用ROC曲线比较模型1与模型2的诊断效能,结果示引入FNDC5作为自变量的模型2对于DCM的诊断效能优于模型1(AUC分别为0.980和0.879,P<0.001)。进一步对两个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发现当灵敏度同为0.617时,模型2的特异度高于模型1(0.979比0.936);当特异度同为0.532时,模型2的灵敏度高于模型1(1.000比0.915)。结论FNDC5联合其他相关基础临床资料对亚临床型DCM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诊断亚临床型DCM的生物标志物。
简介:摘要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其组织学特征为非干酪性肉芽肿,最常累及肺部,临床症状常无特异性。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是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为特征的罕见疾病,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女性,可累及多个系统,肺部最易受累,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复发性气胸、进行性呼吸困难、顽固性乳糜胸等,在临床工作中易误诊、漏诊。本文报道诊治结节病患者伴发LAM 1例。同时检索了国内外报道的结节病合并LAM的病例,讨论结节病和LAM的特点及相关性。结节病患者出现薄壁肺气囊或有关LAM的临床表现时,需要警惕LAM可能。尽早诊断以减少此类疾病的误诊、漏诊率,提高对该疾病的进一步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张家港市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患病率及疾病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通过义诊及对张家港市5家医院(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家港市中医院、张家港澳洋医院、张家港市锦丰人民医院和张家港乐余医院)的病历检索,收集并纳入户籍地址为张家港市且明确诊断为CD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数据,计算2017年张家港市CD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患病率。描述CD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诊断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CD患者123例,其中2017年新确诊患者14例。该市2017年的CD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12.08/10万人,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1.54/10万人。患者男73例,女50例,男女比例为1.46∶1;确诊年龄39(27,51)岁;20~29岁、40~49岁为高发年龄段,对应患者分别为27例(21.95%)、25例(20.33%);病程45(24,82)个月。疾病位于回肠末端72例(58.5%),其中2例(1.6%)累及上消化道;位于结肠28例(22.8%);位于回结肠23例(18.7%)。71例(57.7%)患者病变表现为非狭窄非穿透型,42例(34.1%)为狭窄型,10例(8.1%)为穿透型;23例(18.7%)患者伴有肛周病变。96例(78.0%)患者使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64例(52.0%)采用营养支持。63例(51.2%)患者出现诊断延迟,诊断延迟时间为8(2,36)个月。多因素分析提示肛周病变(OR = 4.081,95%CI:1.159 ~ 14.367,P = 0.029)是患者诊断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城镇户口(OR = 0.169,95%CI:0.073 ~ 0.393,P<0.001)则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张家港市CD患者患病率和发病率较高,男性多见,确诊年龄趋势呈双峰型。疾病多累及回肠末端,多为非狭窄非穿透型。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营养支持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超半数患者出现诊断延迟,伴有肛周病变的患者发生诊断延迟的风险高,而城镇户口患者发生诊断延迟的风险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糖尿病病人经糖尿病管理中心实施综合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于本社区2020年4月份到2021年4月份统计的糖尿病病人中选取48例,分析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实施综合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指标与疾病认知水平指标的差异。结果:48例社区糖尿病病人的FPG干预前(14.57±2.78)mmol/L,干预后(6.46±2.24)mmol/L,2hPG干预前(18.73±4.35)mmol/L,干预后(8.57±3.11)mmol/L;健康生活方式认知良好干预前25例(52.08%),干预后47例(97.92%),血糖指标重要性认知良好干预前38例(79.17%),干预后46例(95.83%),糖尿病并发症预防措施认知良好干预前30例(62.50%),干预后43例(89.58%),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病人实施综合干预,可提高患者控糖水平,故而可作为社区患者管理首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不同CD4+淋巴细胞计数艾滋病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时免疫重建反应对皮肤病产生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实施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53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通过统计学软件的统计手段对CD4+淋巴细胞计数于皮肤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结果:开展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CD4+淋巴细胞计数在200个/ul以上开始实施抗病毒治疗的56例艾滋病患者中皮肤病发生率为3.57%(2/56),而CD4+淋巴细胞计数在200个/ul以下开始实施抗病毒治疗的97例艾滋病患者中皮肤病发生率为14.43%(14/97);两组不同CD4+淋巴细胞计数艾滋病患者之间对比的皮肤病发生率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免疫重建程度与皮肤病发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且CD4+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免疫重建反应引发的皮肤疾病发生率越高,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 1 例糖尿病足合并尿毒症、wagner4期足溃疡伴感染患者,伤口的处理,通过动态评估伤口及营养因素,采取创面局部处理采用2次VAC治疗,和全身综合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流浪与非流浪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梅毒螺旋体(TP) 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的差异与分析。方法 采用ELISA法对HBsAg、HCV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进行检查。对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对象进行送亳州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对梅毒抗体阳性者,立即复查梅毒二项,加做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并进行滴度检测。结果 流浪精神病住院患者中HBV、HCV、TP、HIV感染率分别为:2%、0%、10%、1%,非流浪精神障碍住院患者HBV、HCV、TP、HIV感染率分别为:1%、0%、1%、0%。结论 流浪精神病患者乙肝、梅毒、艾滋病都有感染,其中以感染乙肝和梅毒为主,明显高于同期非流浪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对来诊者应该加强检测及健康卫生宣教,及时施治,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