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但婴儿颅内AVM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月龄的颅内AVM急性破裂出血伴多发动脉(2个)患儿,急诊行开颅手术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术后患儿有持续癫痫发作,给予镇静、抗癫痫、维持循环、抗感染、尼莫地平等治疗。术后2周患儿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四肢活动基本正常;术后3个月随访无癫痫再次发作,无肢体活动障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等4家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患者3 724例,其中采用开颅手术夹闭动脉2 417例,采用血管内栓塞动脉1 307例。采用1 ∶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血管内栓塞组和开颅手术组各41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疗效及动脉复发率。结果开颅手术组动脉破裂率为22.9%(95/415),高于血管内治疗组的17.3%(72/415)(P=0.046)。术后并发症方面除了继发慢性脑积水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颅内感染及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均为开颅手术组高于血管内治疗组(均P<0.05)。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治疗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0.0个月和33.0个月。末次随访显示,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治疗组术后动脉复发率分别为0.7%(3/415)和2.9%(12/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级结果显示血管内治疗组预后好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的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均优于显微手术夹闭,但动脉复发率相对较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但婴儿颅内AVM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月龄的颅内AVM急性破裂出血伴多发动脉(2个)患儿,急诊行开颅手术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术后患儿有持续癫痫发作,给予镇静、抗癫痫、维持循环、抗感染、尼莫地平等治疗。术后2周患儿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四肢活动基本正常;术后3个月随访无癫痫再次发作,无肢体活动障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等4家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患者3 724例,其中采用开颅手术夹闭动脉2 417例,采用血管内栓塞动脉1 307例。采用1 ∶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血管内栓塞组和开颅手术组各41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疗效及动脉复发率。结果开颅手术组动脉破裂率为22.9%(95/415),高于血管内治疗组的17.3%(72/415)(P=0.046)。术后并发症方面除了继发慢性脑积水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颅内感染及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均为开颅手术组高于血管内治疗组(均P<0.05)。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治疗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0.0个月和33.0个月。末次随访显示,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治疗组术后动脉复发率分别为0.7%(3/415)和2.9%(12/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级结果显示血管内治疗组预后好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的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均优于显微手术夹闭,但动脉复发率相对较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响预后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n=50)和常规组(n=50)。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围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明显比常规组患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治疗后复发的颅内分叉部动脉患者行支架辅助栓塞再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介入组收治的初次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治疗后复发并接受支架辅助栓塞再治疗的20例颅内分叉部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55.5岁(范围:33~71岁);首次治疗行单纯弹簧圈栓塞17例、开颅夹闭3例;复发后15例行单支架辅助栓塞治疗,5例行Y形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收集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患者初次及再次治疗后的随访时间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对再次治疗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近端载动脉主干与支架侧分支的夹角大小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90.0%)患者术后即刻脑血管造影示致密栓塞(Raymond Ⅰ型),2例(10.0%)示颈少许残余(Raymond Ⅱ型),术后随访[M(QR)]8.5(16.3)个月,与初次治疗后随访时间的15.5(27.0)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7.7,P=0.25)。随访期间2例患者复发,均为术后即刻颈少许残余病例,其中1例为Y形双支架辅助栓塞病例。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缺血6例,其中4例为Y形双支架辅助栓塞病例;未发生围手术期出血等并发症,无手术相关的永久性致残及死亡病例。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载动脉主干与支架所在分支成角分别为(115.4±28.9)°和(132.6±26.8)°,均较术前的(90.1±21.1)°明显增大(t=5.14,P<0.01;t=7.78,P<0.01)。结论初次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后复发的颅内分叉动脉患者再次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是可行的,动脉再复发率较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支架 栓塞
  • 简介:摘要腹主动脉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主要采用腔内治疗的方法进行处理。开窗或分支支架治疗腹主动脉(fenestrated or branched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F/BEVAR)是近十余年来逐渐发展的一种手术方式,对于累及分支的腹主动脉具有良好的疗效。然而最近的临床数据显示F/BEVAR的再干预率逐渐升高,且主要与其并发症有关。本文将从内漏、分支血管闭塞、支架结构破坏、移植物感染、脊髓缺血这几方面简要介绍F/BEVAR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视网膜大动脉32例(32眼)纳入本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B组行单纯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BCVA均有提高(A组:F=16.109,P<0.001;B组:F=6.145,P=0.001),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均下降(FA=63.107,PA<0.001;FB=22.842,PB<0.001);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间BCVA及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CVA和CMT早期恢复更快;治疗后6个月,两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4, P=0.164),但A组CMT低于B组(t=-2.478, P=0.026)。A组的激光光凝(1.19±0.40)次少于B组的(1.44±0.63)次(t=-2.236,P=0.041)。结论康柏西普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凝及单纯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均有明确疗效,联合治疗早期恢复更快。

  • 标签: 康柏西普,注射,玻璃体内 光凝,激光,多波长,视网膜 大动脉瘤,视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对于颅内动脉治疗术后并发症患者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间收治的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微小RNA(miR)-21表达与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174例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4 d行DSA检查并评估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并于介入栓塞术前及术后3 d、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HIF-2α水平,采用逆转录-PCR(RT-PCR)测定血清miR-21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脑血管痉挛程度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HIF-2α、miR-21水平的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检测患者术后3 d、7 d血清HIF-2α与miR-2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3 d患者血清HIF-2α、miR-21水平对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结果174例患者中无、轻度、中度、重度脑血管痉挛患者分别为100、20、38、16例。无、轻度、中度、重度脑血管痉挛患者术后3 d、7 d血清HIF-2α、miR-21的水平均依次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 d、7 d血清HIF-2α与miR-21的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术后3 d,患者血清HIF-2α诊断脑血管痉挛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95%CI:0.615~0.883,P=0.000),血清miR-21诊断脑血管痉挛的AUC为0.715(95%CI:0.590~0.842,P=0.000),血清HIF-2α联合miR-21诊断脑血管痉挛的AUC为0.893(95%CI:0.792~0.985,P=0.000)。取HIF-2α、miR-21的诊断临界点为82.75 pg/mL、1.15时,血清HIF-2α联合miR-21检测诊断脑血管痉挛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HIF-2α、miR-21单独检测。结论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血清HIF-2α、miR-21的水平能够有效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并可能参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发展。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栓塞术 脑血管痉挛 缺氧诱导因子2α 微小RNA-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球囊交替封堵联合腔内人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技术在破裂腹主动脉(rAAA)腔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62±5)岁(范围:46~88岁)。体最大径(65.2±10.5)mm(范围:47.3~100.5 mm),均为肾下型rAAA。患者均在急救绿色通道流程下应用肾下和肾上主动脉双球囊交替封堵联合腔内人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技术成功完成腹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收集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救治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主动脉支架形态、内漏发生率、分支支架通畅率及支架感染率。结果28例患者术前准备时间(45.5±8.5)min(范围:20~100 min),手术时间(100.0±15.5)min(范围:85~210 min),ICU停留时间(7±2)d(范围:1~17 d),住院时间(13.5±2.5)d(范围:5~43 d)。手术救治成功率为92.9%(26/28);死亡2例,1例死于术后多灶性腔隙性脑梗塞并发消化道大出血,1例高龄(84岁)患者因术前腹主动脉破裂出现大量腹水,术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中肾上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13±2)min(范围:12~30 min)。22例腔内注射纤维蛋白黏合剂(14±2)ml(范围:6~28 ml)。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57.1%(16/28)。26例存活患者术后随访(30±3)个月(范围:13~48个月),3年随访率为69.2%(18/26),随访期间患者主动脉支架均在位良好,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内漏发生率为11.5(3/26);术后36个月18例患者均无内漏发生,肾动脉、髂动脉分支支架通畅率为88.9%(16/18);术后支架感染率为7.7%(2/26),分别为术后1个月和6个月各1例,予长时间强化抗感染治疗后均康复。结论在规范急救流程下,rAAA患者在EVAR中采用双球囊交替封堵配合腔内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的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内漏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中长期效果良好。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动脉瘤,破裂 双球囊 纤维蛋白黏合剂 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超声(IOUS)在切除功能区胶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2例功能区胶质患者,其中男26例、女36例,年龄28~68岁;胶质WHO分级Ⅰ级13例、Ⅱ级22例、Ⅲ级21例、Ⅳ级6例。62例患者均行肿瘤开颅显微切除,根据是否应用IOUS分为两组:应用IOUS者31例纳入观察组,未应用IOUS者31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比观察低级别(Ⅰ~Ⅱ级)与高级别(Ⅲ~Ⅳ级)胶质患者的IOUS声像图表现;对中暴露肿瘤时间、手术时间、肿瘤的切除程度、术后第5天患者脑水肿程度等围期指标观察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并依据卡氏评分(KP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位置、级别,肿瘤中心至硬脑膜的垂直距离,术前患者脑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KP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暴露肿瘤时间(23.1±3.7)min短于对照组的(37.3±4.3)min,肿瘤切除程度高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脑水肿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3个月KPS(78.32±4.32)分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KPS(74.22±2.38)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7.4±17.8)min和(194.8±15.8)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IOUS回声均较组织回声高,但前者边缘规整、内部较均匀并可见钙化的强回声,而后者边缘为模糊的的混合回声影、内部呈不均匀回声或无回声的坏死囊变区。结论不同级别胶质的IOUS声像图表现不同。IOUS应用于功能区胶质开颅显微手术中,具有实时定位准确的优点,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轻术后脑水肿,保护及改善术后神经功能。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术中超声 大脑功能区 神经外科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主动脉夹层动脉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0-2021.6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CT平扫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CT平扫(P<0.05)。结论:对老年腹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明确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总结Tubridg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的适应证及经验。方法选择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的31例颅内复杂动脉患者进入研究。术后即刻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的栓塞程度。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行DSA复查以明确动脉的栓塞情况。结果31例患者共37个动脉。37个动脉共置入32枚Turbridge,均成功输送并释放,其中13个体填塞弹簧圈(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8个,Raymond分级Ⅱ级2个,Raymond分级Ⅲ级3个),24个体未填弹簧圈。1例患者术后发生缺血性并发症,无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无死亡患者。随访时31例患者均预后良好。术后6个月24例(77.4%)患者行DSA复查显示动脉完全闭塞17例(70.8%)。术后12个月25例患者行DSA复查显示动脉完全闭塞19例(76%)。结论应用新型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成功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Tubridge 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军事飞行人员颅内动脉的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影像学检查中检出的2例颅内动脉歼击机飞行员,以及1例颅内动脉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运输机通信员的临床诊治过程及最终医学鉴定结论,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歼击机飞行员均无临床症状、体征,于体检过程中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意外检出直径小于<5 mm的微小动脉。其中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微小动脉,经双座飞行观察1年后最终建议降机种飞行;另1例经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及专家阅片会诊,排除动脉诊断,给予飞行合格、定期影像学随访结论。1例运输机通信员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颅内小动脉,行夹闭术后经13个月地面随访观察,无新发症状及体征,给予特许飞行合格。结论航空环境的特殊性可能对动脉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歼击机飞行员颅内微小动脉未治疗者飞行不合格。运输机等低载荷飞机飞行人员颅内微小动脉未治疗者应结合飞行任务逐例进行分析,可能给予特许飞行;颅内动脉经治疗后,无临床后遗症,可考虑给予特许飞行。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合格鉴定 军事飞行人员
  • 简介:摘要骨肉瘤好发于长骨,颅骨原发的骨肉瘤罕见。本文报道1例40岁女性,左枕部进行性增大的肿块。组织学显示两种形态:一种为实性区,表现为密集增生的梭形肿瘤细胞,局灶间质可见粉染的骨样基质;另一种为囊性区,囊内出血,囊壁梭形细胞增生并可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波形蛋白、RUNX2、Osterix、SATB2阳性,CD99弱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30%,p53、CD34、孕激素受体、SSTR2、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TAT6、BCL2、H3.3 G34W、S-100蛋白、SOX10、MDM2、CDK4均阴性。分子表型:H3F3A基因无突变,USP6基因无分离重排,MDM2基因无扩增。患者经历多次复发及手术,于首次术后17个月去世。诊断时需要与颅骨继发性骨肉瘤、动脉样骨囊肿、骨巨细胞、脑膜及伴有骨分化的软组织肿瘤等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持续脑脊液引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aSAH术后持续脑脊液引流对患者预后结局影响的相关文献,发表文献检索截止到2020年6月。提取的观察指标包括:术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病死率,脑血管痉挛(CVS)、脑梗死及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的发生率。汇总的信息在显示同质性的情况下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否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26项研究(2 455例患者),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8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1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行持续引流组比较,持续脑脊液引流组术后6个月的预后相对好(OR=2.96,95%CI:1.52~5.79,P<0.01),病死率低(OR=0.39,95%CI:0.22~0.70,P<0.01),脑血管痉挛(OR=0.37,95%CI:0.30~0.46,P<0.01)、脑梗死(OR=0.53,95%CI:0.40~0.71,P<0.01)及SDHC(OR=0.53,95%CI:0.31~0.90,P=0.02)的发生率均低。与行脑室外引流者比较,行腰大池引流者的疗效更好(OR=2.90,95%CI:0.64~13.08,P=0.02),但两组间在降低血管痉挛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3,95%CI:0.54~2.37,P=0.75)。12项研究共1 293例患者报道持续脑脊液引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44例)。结论aSAH术后持续脑脊液引流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其中腰大池外引流的疗效可能优于脑室外引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Meta分析 引流术 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破裂前交通动脉术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医院收治的149例未破裂前交通动脉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85例、女64例,年龄18~65岁;小型动脉69例,中大型动脉80例。149例患者中,经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77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72例。应用认知功能电话问卷修订版功能量表(TICS-m)评价患者术后远期认知功能情况,以TICS-m≤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49例患者中109例完成了认知功能的评价,认知功能正常100例,认知功能障碍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认知功能正常和障碍者间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的大小和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继发脑梗死(风险比=11.889, 95%可信区间1.144~123.52, P<0.05)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风险比=0.195,95%可信区间0.048~0.791,P<0.05)是术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未破裂前交通动脉术后患者发生脑梗死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夹闭术后患者康复应用责任制护理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颅内动脉夹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试验组(采用责任制护理),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4-2019.4收治我院接受治疗,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焦虑程度。结果 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对于颅内动脉夹闭患者康复实施责任制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其焦虑程度,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运用。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焦虑评分 脑血管疾病 动脉瘤夹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