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肥胖儿童中,至少有50%的儿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NAFLD。在NAFLD进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和胰岛素抵抗,致使肝细胞中三酰甘油过度聚积。鼠李糖乳杆菌是目前研究最为彻底的一种肠道益生菌,其在NAFLD进展中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被重视。鼠李糖乳杆菌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肠道屏障完整性,促进脂肪酸β-氧化,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减少肝脏三酰甘油聚积来改善或延缓儿童NAFLD。新的研究表明,miRNAs从多条通路参与调控以改善NAFLD所致的脂质代谢紊乱,对脂质代谢紊乱相关外泌体的研究为儿童脂肪肝的早期无创诊断提供了可能。本综述主要讨论了鼠李糖乳杆菌可从多个代谢环节改善或延缓儿童NAFLD,旨在为儿童NAFLD的治疗及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靶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5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中27例患者,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患者的70.37%,明显比观察组的96.30%低,(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7.4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29.62%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较好,提升了治疗有效率,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替罗非班抗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替罗非班方式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抗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5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0例,发生出血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25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发生出血不良反应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替罗非班进行抗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吉非贝齐对吡格列酮及其主要活性代谢产物药物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吉非贝齐(GEM)或安慰剂(PLA)600mg,2次·d^-1,连续1周;第3日在服用吉非贝齐或安慰剂1h后口服单剂量吡格列酮(PIO)30mg;第2周期2组交叉服用安慰剂或吉非贝齐,其余给药方案不变。采用HPLC-MS法测定吡格列酮及其代谢产物M-Ⅲ和M-Ⅳ的血药浓度,HPLC-RIF法测定吉非贝齐的血药浓度。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合用吉非贝齐后:PIO的AUC0-∞增加239%(P〈0.01),而M-Ⅲ和M-Ⅳ的AUG0—∞均无显著性改变,M-Ⅲ和M-Ⅳ与PIO的AUG0~∞比值分别减小71%和65%(P〈0.01);PIO的Gmax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别,M-Ⅲ的Cmax减小51%(P〈0.05),M-Ⅳ的Cmax也有减小趋势;三者的半衰期均延长约1倍;总活性成分(TAC)的AUC0~∞增加59%(P〈0.01);Gmax无显著变化,t1/2由24.3h延长至30.2h(P〈0.01)。结论吉非贝齐可同时抑制吡格列酮活性代谢产物M-Ⅲ和M-Ⅳ的生成和进一步代谢。吉非贝齐使吡格列酮及其总活性成分的AUC显著增加、清除减慢,因此临床上两药合用需谨慎,必要时需减少吡格列酮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5月至2021年0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全部患者给予临床药物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n=23)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n=23)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连续用药2w。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药物治疗中,给予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病情早期改善,也能够显著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是理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