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银屑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总计65例,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即实验A组(32例)和实验B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A组总共20例患者有护理效果,其所占比例为62.5%;实验B组总共28例患者有护理效果,其所占比例为84.8%,则实验B组的护理效果比实验A组的护理效果较好。实验A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治疗管理、沟通评分低于实验B组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治疗管理、沟通评分。结论:中医护理在本次研究中效果较好,对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疗效以及控制作用,值得推崇。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精神因素对于银屑病的影响分析和比较。方法:选取银屑病患者102例,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100例等问卷能够进入调查。从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等几方面进行调查,调查方法包含几方面,社会因素、精神因素,做好社会因素对于银屑病的影响、精神因素对于银屑病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患者社会因素对于银屑病的影响中,其中银屑病受到限制、对于职业受到影响、停业工作以及工作变动、衣着方面包含60%、12%、8%、21%。通过对患者精神因素对于银屑病的影响中,情绪波动、由于银屑病感到痛苦、痒感、外观差、脱屑整体比例分别为26%、83%、81%、70%、63%。结论:对银屑病患者进行精神因素分析,在进行对应的治疗时,给予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对于患者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屑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8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复方氨肽素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观察组采用银屑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PAS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P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屑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皮肤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学龄儿童牙科畏惧相关的人格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畏惧调查表之牙科分量表、数字疼痛强度表等对305例9-12岁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内外向维度高分与低分组牙科畏惧与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值分别为t=-2.90及t=2.46;就诊过牙科组与未就诊组牙科畏惧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5;男女两组牙科畏惧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2、性别、疼痛得分、内外倾向分入选与牙科畏惧水平相关的自变量,回归方程为Y=18.28-4.78x1+1.55x2+0.266x3,F=7.95,P<0.0001。结论9-12岁学龄儿童牙科畏惧程度与性别、疼痛感及内外向得分相关,男性牙科畏惧水平低于女性,既往有就诊经历者牙科畏惧水平低于未曾就诊者,性格外倾者,牙科畏惧与疼痛感水平均低。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M2.5对杭州市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杭州市下城区、西湖区、淳安县各一所小学的3~5年级班级中总共随机抽取2个班的正常健康学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三校于2015年10月和2016年1月分别进行2次学生唾液溶菌酶含量检测及问卷调查。同时收集2015—2016年三校附近的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建立唾液溶菌酶含量增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PM2.5对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的影响。结果共纳入学龄儿童248名,经2次测量杭州市西湖区、下城区和淳安县儿童平均唾液溶菌酶含量分别为(566.55±157.56),(577.92±159.39)和(627.41±204.42)μg/L,三个地区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2,P<0.01)。西湖区和下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80 μg/m3和77 μg/m3,属于高霾区,淳安县为53 μg/m3,属于低霾区。分析显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6.360,P<0.01),低霾区学生唾液溶菌酶含量增高量较高霾区学生更大,开窗通风频次越少唾液溶菌酶含量增高量越大。结论PM2.5对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有影响,雾霾对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存在负效应。
简介:针对学龄儿童通学出行时间与城市通勤高峰时段重叠,常引发学校周边区域严重拥堵,也给学龄儿童出行安全造成隐患问题,以北京市2014年居民出行数据为基础,分析6~18岁学龄儿童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等出行行为特征,并对比北京市学龄儿童2006年、2011年和2014年相应数据.研究发现:近年来北京市学龄儿童通学出行呈现出明显的机动化需求,其中非积极方式通学出行的比例持续增长,积极方式(ActiveSchoolTravel,简称AST)比例下降,就近入学政策对通学出行总体有积极的影响.结合通学出行特征,从发展公共交通、校车、网约车多样化接送服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校园周边AST出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学龄儿童通学出行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觉综合干预对学龄儿童近视预防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来我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300名学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50)接受常规保护视力健康教育,观察组(n=150)接受视觉综合干预,随访1年,比较两组儿童近视发生率和视力检查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儿童中近视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6.67%,P<0.05;观察组儿童黄斑区平均厚度为251.49±22.59mm,对照组为241.23±16.49mm,P<0.05;观察组儿童黄斑体积为7.05±1.21m3,对照组为6.18±1.34m3,P<0.05;观察组儿童眼轴长度为22.17±4.19mm,对照组为24.75±5.24mm,P<0.05;观察组儿童等效球镜度为1.18±0.03D,对照组为1.54±0.08D,P<0.05。结论视觉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学龄儿童自我视力保护意识,对于保护儿童视力、降低近视发生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