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韩国有孔氏是从孔子第56代孙随使出访高丽并留居开始,迄今已有500多年。目前韩国有5万多孔子后裔,辈份最高者为第74代,最低者为86代,而中国最低者仅为80代,这是因为韩国有早婚之习。韩国孔姓多有名人,在政府和工商界的地位颇高。仁川的唐人街有座建于1127年的孔庙,迄今保存完好。朱子后裔在韩国有14万人。东渡高丽的朱氏先祖朱潜,是朱善次于朱钜之孙。朱潜的父亲来 在抗元之战中殉国。朱潜面对宋王朝即将覆亡,痛心疾首,遂携二男一女,与门人叶公济等七学士东渡高丽,在全罗南道锦城定居。朱潜待人接物宽厚仁慈,有朱子之遗风,与当地乡民相处融洽,人们誉称其居地为“仁大里”或“君子里”。朱氏后裔尊奉他为在韩的
简介:《诗》在孔子之前已经结集成书,广为流传于春秋前中期的上层社会.而对于它的品评——《诗》说,也陆续相续问世.考察古代典籍得出,先孔时代已经出现了“献诗”说、“记物”说、“义府”说、“言志”说、“断章”说、“合意”说、“观乐”说等七种《诗》说.这些品评概有所主,各有所因,其立说角度不一,旨趣归属不同,而于中国古代诗学之意义则大致相伦.它们客观上揭示了《诗》之来源渠道、伦理内蕴、社会效用、缘作本意、歌乐关系等诸多重要问题,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先孔时代人们对于《诗》的认识、理解、鉴赏与运用,对于其后诞生的大思想家孔子的诗歌见解以及汉代儒生之《诗》论等,都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它们是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研究及其体系建构的一项必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