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共成立后,在短短20多年内,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和阶级话语,对国民的阶级属性曾经先后定性为“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地主买办阶级政党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地主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地主官僚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等。期间,国民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经济政策没有什么变化,它的阶级属性应该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国民对外国势力、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却在不断地变化,使近代中国的政局变化多端莫测。这些必然影响到中国共产党对国民的判断,不得不多次对其阶级属性反复斟酌,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方式。两党关系如此这般,皆缘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双重矛盾、双重任务与两党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国共两党的关系也时而因民族矛盾上升趋于联合,时而因阶级矛盾上升趋于紧张,长期变化多端,最终势不两立。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阶级属性 政治代表
  • 简介:于右任,陕西人,清光绪年间举人,1906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民呼报》和《民立报》,宣传革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由于他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而遭到袁世凯的追捕,迫于当时形势,他回到家乡,组织陕西靖国军,自任总司令。北伐战争时期,他为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无奈而去台湾,结发妻子和儿女则留在大陆。

  • 标签: 国民党 于右任 台湾省 中国大陆 生平 爱国主义思想
  •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国民作为执政党,掌握着全国绝大部分人力、物力、财力,军队数量远超共产党方面,又有强有力的美方援助,在各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最终却败给了共产党。我们认为,国民丧失大陆政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政治方面,发动内战,破坏和平,埋下失败根由。经济方面,巧取豪夺,贪腐成风,丧失执政根基。军事方面,国军将官不和,士兵厌战哗变,注定失败命运。外交方面,外援无门,日陷孤立,锁定垮台结局。

  • 标签: 国民党 丧失政权 必然性
  • 简介:从蒋介石日记可看出蒋介石常存忧党之念,他所关注的国民弊端包括组织分裂、党员腐化和人才缺乏等,在忧党方面蒋介石所言与所思基本一致。由于蒋介石以构筑个人权势为目标,所以他对国民弊端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替自己的政治前途考虑。可以说,蒋介石忧党的背后,其实在忧己。

  • 标签: 蒋介石日记 国民党弊端 个人集权
  • 简介:抗战期间国民军队的兵员征补,为征募并行制度,由专门的役政机构推行.适龄壮丁经国民兵团、后方补充团营、野战补充团营等组织环节,补入野战部队.终战时八年,其征补远超千万,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作战,然而贫瘠的社会土壤、混乱的兵役行政,注定了征补而得的兵员整体素质低下.

  • 标签: 抗战 国民党军队 兵员 兵役 征补
  • 简介:1949年后,台湾现代化进程有两大特点:经济上,国民执政当局采取了“实用主义的经济政策”“在最适当时机采取最适宜措施”,尊重市场机制,合理行使经济职能,创造了许多“能够移植的经验”;政治上,因应内外形势的变动,在蒋经国及其领导的国民的推动下,台湾实现了从威权社会到“选举民主社会”的过渡。相比较而言,民进党执政以来,无论政治、经济、道德皆乏善可陈,其执政能力远逊于国民

  • 标签: 台湾地区 现代化 国民党 治台政策
  • 简介:本文以对县级报刊在1928、1936、1941三个不同年份的分布和归属类型为线索,试图复原在此期间中国报刊基层化的走势与动因。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国民党报在县报的空间扩展中扮演了主角。由于资源获取方式上的差异,党报与民营报刊本不存在彼此消长。但就当时中国普通县份的普遍状况而言,却更有利于被作为组织构成部分,而被自上而下嵌入的党报迅速生长。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富庶县份大多沦陷,大报发行网络的弱化,国民党报在战区各省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在县级的空间分布优势,也在客观上充当了基层新闻流动的主脉。

  • 标签: 基层化 国民党 县报
  • 简介:国民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维持了23年的时间即告覆亡,其中原因很多,既有政治、军事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对于国民在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与国民政权覆亡的关系,学术界的认识还很不一致,就此专文加以探讨,当有助于此问题讨论的深化.

  • 标签: 国民党政权 经济政策因素 中国 土地政策 统治基础 金圆券币制改革
  • 简介:现代农民节的设立是国民的一大发明,是国民对于社会时间资源的一种利用与制作。这种发明性的创造,借助于一系列仪式的操演、纪念活动的举办以及政治宣传的实施,企图在广大农民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日常时间中影响农民的行为与心理,以便于国民政府农村政策的推行,从而达到加强国民对整个农村社会的控制力、提高其统治效能的最终目标。

  • 标签: 农民节 国民党 时间资源 节日功能
  • 简介:国民中央党部秘书长吴敦义近日坦言,大陆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在经济上已快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样的前提下。除非是“白痴”,否则不可能逆时代潮流而行,冲击两岸的和平关系。

  • 标签: 两岸统一 秘书长 国民党 贸易伙伴 时代潮流 经济体
  • 简介: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军的武器装备由以下几种类型组成:日械(日式装备),美械(美式装备)和“国造装备”(自己生产制造的装备)。美械可分为全美械、半美械两种。当时的美械师的标准称呼为“美械轻装备师”,每个师辖3个步兵团,2个炮兵营(1个榴弹炮营和1个山炮营)及工兵营、辎重营、特务连、搜索连、卫生队、军乐队、无线电队、军医院各1个。每个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以及迫击炮连、防炮连、特务排、卫生队各1个;每个步兵营辖3个步兵连与1个机炮连(6挺重机枪与4具火箭筒),每个连有火焰喷射器1具,每个排有2门60毫米迫击炮,每个班有1挺轻机枪与2支冲锋枪。

  • 标签: 特务 国民党 解放战争时期 军医 来源 称呼
  • 简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或"军统")是民国时期一个重要的特工组织,是蒋介石赖以实行独裁统治的主要工具之一,它的产生曾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抗战时期军统的组织与活动作一系统的考察,揭示军统作为蒋介石的御用工具,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组织系统的演进和内部结构的变化,以及如何随着蒋介石对内对外政策的变化,发挥它的作用和体现出的两重性--"阶级性"和"民族性",以此阐述对抗日战争某一侧面的一孔之见.

  • 标签: 军统局 独裁统治 对外政策 特工 阶级性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 简介:摘要:“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把希望寄托给中央,蒋介石却给了张学良“力避冲突”的指示,加上对日军侵略野心的低估,张学良采取了不抵抗主义政策,当时国民内部也矛盾重重,派系斗争不已,中央政府又没有真正掌控全国,无法调动全国军队北上抗战,只能把希望寄托给国际社会,最终导致东三省在短短4个月之余落入日军之手。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 国民党 不抵抗
  • 简介: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岩南漳游击队和红八团密切配合,同数十倍于我的圉民党军和地方反动团匪展开殊死搏斗,在漳平境内形成了以永福为中心,辐射官田、拱桥等乡镇的游击形势,坚持了艰苦卓绝的(龙)岩南(靖)漳(平)地区三年游击争。

  • 标签: 游击战争 西南军政委员会 苏区 红军长征 游击队
  • 简介:邓子恢(1896-1972),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闽西是中国南方三年游击争的重要区域,是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共闽西地方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争,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创造了闽西南游击根据地。三年游击是闽西开展革命战争以来艰苦、复杂的阶段,也是闽西党组织人民经受严峻考验并且获得重大胜利的阶段,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1937年2月7日,毛泽东在延安听取了方方代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汇报闽西南三年游击争的情况后,赞扬说:“你们坚持了三年游击争,保留了这么多干部,保留和发展了部队,保留了20万亩土地,保卫了苏区广大群众的利益,这是伟大的胜利。你回去问候张、邓、谭各同志好,你告诉他们,你们三年的苦斗有很大的功绩。”的确,闽西三年游击取得的成绩,邓子恢功不可没。

  • 标签: 游击战争 邓子恢 闽西 西南军政委员会 无产阶级革命家 共产主义战士
  • 简介:桐柏山区是红军主力长征后在南方八省艰苦卓绝地坚持三年(1935-1937年)游击争的十四个地区之一。桐柏山区的游击争“保存了革命火种,打击了国民的反动气焰,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支援了主力红军的北上抗日”①,为抗日战争在鄂豫边区的迅猛展开...

  • 标签: 桐柏山区 游击战争 党的领导 鄂豫边区 党组织 抗日战争
  • 简介:摘要本文对作者易劳逸《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中国(1937——1945)》一书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对国民的统治的失败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引发了新的想法。

  • 标签: 书评 离心力 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