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预后集束化干预护理及其影响的研究要求长期随访验证。在市级三甲医院的成人重症监护室,实施了一项多中心合作的群组研究。在三个月基础期之后,执行了基于五种不同治疗措施的一组护理方案,同时记录了16个月间的顺应性、肺炎发病率、重症监护的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等数据。此次群组研究中基础期病人149名,干预后的病人885名。通过各种治疗措施干预后的顺应性小于30%。尽管如此,干预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从15.5%下降到11.7%。这个降幅与手部卫生、囊内压控制、口腔卫生以及镇静状态密切相关.此外,集束化干预护理的采用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0.78%的发病率有关(95%)。我们记录到了重症监护时间的减少(从10天到6天)以及病人在干预期顺应机械通气的时间(从8天到4天)。因此,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以及预后集束化干预护理的工作要侧重在高度重视手口卫生,睡眠质量以及囊内压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4例E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后依患者症状分对照组(52例非VAP患者)与观察组(52例VAP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相关的措施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发单因素与综合指标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EICU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EICU应用机械通气致VAP的单因素(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EICU停留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综合指标(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受侵入操作、留置胃管、免疫功能低、管道污染及糖皮质激素的单因素影响,与临床综合指标相关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术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心脏术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2%。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杆菌)53株,占61.63%,包括鲍曼不动杆菌21株,铜绿假单胞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大肠埃希菌4株,阴沟肠杆菌3株,洋葱假单胞菌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革兰氏阳性球菌31株,占36.0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表皮葡萄球菌12株;白色念珠菌2株,占2.33%。结论心脏直视术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高危因素以及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本院重症医学科中确诊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1例,观察致病原因并总结其高危因素,然后根据具体因素给予适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护理实施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环境、管路、病患、药物以及交叉感染等因素,经临床护理干预后,28例(90.3%)均得到显著缓解获得成功脱机,另3例(9.7%)患者由于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结论重症医学科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通过综合患者实际因素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保证护理实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方法: 将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7 月在本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纳入到研究中,共 86 例,以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 n=43 ,常规护理干预)和实验组( n=43 ,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更低,其护理满意度、动脉血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均更低;均有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 对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可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其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且使其血气指标得到改善,应在临床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与临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收治的100例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症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56例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实验组患者有44例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相关性肺炎发病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总体年龄、使用呼吸机时间都要高于对照组,并且使用抗生素、抗酸剂、糖皮质激素的药物数量都要多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率为38%和66%;对照组患者抗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率为16%和20%;患者住院时间长度、撤机困难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患者使用呼吸机出现相关性肺炎的几率较大,导致其病发因素较为复杂,患者的预后和治愈都会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医护人员需要针对使用呼吸机患者做好病房管理工作,并且针对不同的病发原因实施相应的防御措施,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特点和危险因素,降低VAP的发生,提高对VAP的认识,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和预后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收集130例,发生VAP组62例(47.7%),未发生VAP组68例(52.3%)。发生VAP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VAP组(机械通气时间大于或等于10d者,发生VAP组占82.1%,未发生VAP组占17.9%),侵袭性操作多的患者发生VAP的比例也高于未发生VAP组,年龄越大、基础疾病越多的患者发生VAP的比例也高于未发生VAP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防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进行ICU呼吸机使用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选择常规互利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提前预防和防控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善患者身体指征,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