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在内黏膜剥离中 运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对患者护理操作 的效果。 方法 将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行 ESD 患者 100 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模式 , 比较 两 组患者术后胃管留置时间、 术后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术后 首次 进食 时间 等情况 。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胃管留置 时间、首次 下床活动时间 、 平均住院时间 、 首次 进食 时间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ESD 术后 患者采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模式,可 加速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黏膜剥离; 护理模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临床实施治疗以内黏膜切除黏膜剥离的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状况。方法:样本为2021年3月截止于2022年3月我院收治且开展手术治疗的62例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以1:1比例法划分为参照组(31例,行内黏膜切除),研究组(31例,行内黏膜剥离)。以评估患者手术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等指标展开。结果:研究组手术状况较参照组优势明显(P

  • 标签: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黏膜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内消化道粘膜剥离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消化道粘膜剥离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护理配合,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需紧急外科手术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着重于手术知识宣教,使医疗器械、设备处于完好应急状态与中娴熟的操作技能、与者默契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保证病人的安全。

  • 标签: 内镜 消化道粘膜剥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黏膜剥离(ESD)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5例大肠息肉行ESD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准备、中病情观察及护理、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45例大肠息肉行ESD,均成功切除。结论规范的术前准备,中病情观察、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内镜黏膜剥离术(ESD) 大肠息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膜剥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粘膜剥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两组手术患者在术前直至手术结束出院为止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身体素质评估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程度以及患者预后不良情况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在出院前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高。在患者出院半个月后进行回访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出血、穿孔等不良时间的发生情况仅1例,而对照组患者不良时间发生多达11例,差异显著(p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临床护理    针对性措施
  • 简介:摘要 : 目的 对于一些消化道癌症患者进行内黏膜剥离手术的护理方式,观察其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8 月份收治的 80 例消化道癌患者, 对其进行内黏膜剥离手术,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护理,一组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综合护理的 40 例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等都出现了明显的缩短,而护理满意度提高。 结论 患者患有早期消化道癌后进行内黏膜剥离手术,并应用综合护理,能够取得明显的改善效果,并发症降低,护理满意度提高。

  • 标签: 消化道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消化道疾病行内黏膜剥离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90例黏膜剥离消化道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围期情况。结果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痊愈出院。结论强化围期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消化道疾病黏膜剥离的成功性,提高患者治疗预后。

  • 标签: 消化道疾病 内镜黏膜剥离术 围术期护理干预 生存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黏膜剥离(ESD)后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统计15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为病变层次m3、病变环周比例≥3/4(P均<0.05)。结论病变层次m3及病变环周比例≥3/4增加了ESD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早期食管癌 食管狭窄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黏膜剥离(ESD)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双盲将50例行ESD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给予雷贝拉唑20mg静脉注射,2次/日,疗程7日,后序贯口服雷贝拉唑20mg;B组20例,给予奥美拉唑40mg静脉注射2次/日,疗程7日,后序贯口服奥美拉唑40mg;比较两组腹痛,创面溃疡愈合,消化道出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腹痛缓解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在7d,14d时雷贝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均能促进ESD术后创面溃疡的愈合。

  • 标签: 奥美拉唑 手术后并发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上皮内瘤变 胃早癌 雷贝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黏膜剥离(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63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于ESD术后密切随访患者的迟发性出血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637例患者共699处病变,其中696处病变整块切除,治愈性切除率为92.1%(644/699)。ESD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瘤变46处,高级别上皮瘤变71处,癌582处。74处病变发生迟发性出血,625处病变未发生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0.6%。迟发性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中出血控制情况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病变≥3.0 cm(OR=1.958,95% CI:1.162~3.299)、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OR=10.598,95% CI:1.313~85.532)的患者ESD术后亦发生迟发性出血。结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ESD术后,应重点关注病变≥3 cm、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的患者,及时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9年6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67例SiewertⅡ型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对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治愈性切除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7例病变中隆起型病变5例,浅表型病变59例,凹陷型病变3例。病变中位直径1.6(1.8)cm,中位手术时间60.0(56.0)min。整块切除率97.0%(65/67),完全切除率91.0%(61/67),治愈性切除率82.1%(55/67)。肿瘤最大径(OR=8.457,95%CI:1.227~58.302,P=0.030)及病理类型(OR=15.133,95%CI:1.518~150.870,P=0.021)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3例(4.5%)患者发生ESD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迟发出血,止血后好转;2例术后瘢痕狭窄,引导下探条扩张后好转。58例随访患者中1例垂直切缘阳性且未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出现复发;1例患者随访中发现异时性早期胃癌,再次ESD切除。结论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操作前应对病变大小、边界、浸润深度进行准确评判,制定适宜的治疗方式及手术策略。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早期肿瘤 内镜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为探讨早期胃癌患者经黏膜剥离(ESD)eCuraC-2级切除后的临床结局并指导其后续管理,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21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经ESD eCuraC-2级切除的9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ESD eCuraC-2级切除后是否立即追加手术将患者分为手术组(54例,占55.1%)和观察组(44例,占44.9%)。通过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远期预后发现,神经侵犯为手术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65,95%置信区间1.113~141.850,P=0.041),未分化型癌为观察组胃癌复发的危险因素(P=0.011)。手术组5、3、2、1年的总生存率与观察组比较(均为97.6%比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瘤生存率比较(手术组5、3、2、1年的无瘤生存率均为100.0%;观察组5、3、2年的无瘤生存率均为90.5%,1年的无瘤生存率为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44)。这提示追加手术可降低ESD eCuraC-2级切除后的胃癌复发风险,伴有神经侵犯或组织学为未分化型的早期胃癌患者应在ESD eCuraC-2级切除后追加手术。

  • 标签: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非治愈性 手术 长期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黏膜剥离(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63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于ESD术后密切随访患者的迟发性出血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637例患者共699处病变,其中696处病变整块切除,治愈性切除率为92.1%(644/699)。ESD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瘤变46处,高级别上皮瘤变71处,癌582处。74处病变发生迟发性出血,625处病变未发生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0.6%。迟发性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中出血控制情况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病变≥3.0 cm(OR=1.958,95% CI:1.162~3.299)、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OR=10.598,95% CI:1.313~85.532)的患者ESD术后亦发生迟发性出血。结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ESD术后,应重点关注病变≥3 cm、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的患者,及时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海博刀行经尿道黏膜剥离(BT-ESD)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该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和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治疗的147例NMIBC患者。通过计算未整块切除、肿瘤复发等独立影响因素,评估影响手术疗效的可能因素。结果随访1年,所有病例均达到根治性切除,复发概率为6.80%(10/147)。无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有且仅有病理分级与术后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5)。进一步行Cox回归分析发现,病理分级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4)。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闭孔神经反射(P=0.003)、肿瘤直径(P=0.006)、手术时间(P=0.001)是肿瘤整块取出的独立影响因素;手术时间是尿管留置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1)。结论利用海博刀行BT-ESD治疗NMIB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未来仍需进行长期、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检验其相对于TURBT的优劣性差异。

  • 标签: 膀胱肿瘤 内窥镜黏膜切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2011年3月—2020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黏膜剥离治疗,经病理确诊的15例幽门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例纳入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其中低级别上皮瘤变7例、高级别上皮瘤变3例、早期胃癌5例。15例均为R0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55.2 min(35~78 min)。仅1例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其余14例中及术后未发生出血、穿孔和腹痛等并发症。平均随访31.3个月(1~106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复发或转移,未见幽门管狭窄。提示黏膜剥离治疗幽门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幽门管早期癌 幽门管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采用黏膜剥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8例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研究,实施黏膜剥离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效果、并发症、住院等情况。结果切除病灶的为38例,切除病变的长度为5~20cm,一次性切除率为100.00%,手术平均时间为(94.33±2.13)min。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有少量的创面出血情况,术后出现食管狭窄的患者为10例,发现率为33.33%。为期1年的随访出现复发的为2例。结论总体来说,黏膜剥离在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近环周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病人黏膜剥离(ESD)治疗应用标准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6月-2023年12月,早期胃癌(EGC)病人黏膜剥离(ESD)治疗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标准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组患者治愈性切除率、相对治愈性切除率和非治愈性切除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非治愈性切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早期胃癌(EGC)病人黏膜剥离(ESD)治疗,采取标准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早期胃癌(EGC)病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标准化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