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奥司明片联合射频痔疮治疗机治疗肛门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并且被确诊为肛门疾病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抗感染治疗,同时采用射频痔疮机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地奥司明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周时的临床疗效以及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44%)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6.9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I、III级疼痛患者数量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司明片联合射频痔疮治疗机治疗肛门疾病的应用价值显著,是一种安全、高效且舒适的治疗方式,更利于患者预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药线点灸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药线点灸联合血液透析(HDF)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改善情况及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P)、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治疗1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PTH、P、β2-M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患者血清PTH、P、β2-MG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周后,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18周后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为(12.70±3.12)分,低于对照组的(17.40±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线点灸联合血液透析可较好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PTH、P、β2-MG,减轻皮肤瘙痒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分析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该院诊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4.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0%,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4,P=7.766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不影响治疗,停药后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同时有效增强了皮肤屏障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路径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行痔疮手术的患者,共计60例,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组30例患者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额外实施中医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术后VAS评分处于3分及以下占比36.67%,对照组占比16.67%。观察组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满意率为80%。各项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文通研究中医护理路径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中医护理路径可以提高肛肠手术患者中的满意率、减轻疼痛、预防并发症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近30年临床实践证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已经成为直肠癌根治的标准术式。在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无论是采取传统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方式,直肠肿瘤远端的分离,特别是前侧壁的分离仍然有一定挑战,尤其在肥胖、骨盆狭窄、男性等“困难骨盆”患者。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totalmesorectalexcision,taTME)提出了自下而上操作的手术理念,改变了传统的从上向下分离方式,在克服“困难骨盆”和降低获得远端直肠安全切缘方面具有优势,从而有望提高标本质量、保护器官功能。在保证肿瘤根治与安全性的前提下,taTME也是未来发展经肛门自然腔道手术的起点。本文对taTME术式的背景、操作路线、安全性、肿瘤学效果及对功能性结局的影响进行简要论述。
简介:目的观察2%酮康唑洗剂对炎热地区部队特发性瘙痒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特发性瘙痒症的16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69例,给予2%酮康唑洗剂联合咪唑斯汀治疗,对照组56例,给予咪唑斯汀单用治疗,安慰剂组40例,给予安慰剂联用咪唑斯汀治疗;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进行随访。瘙痒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并根据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进行整体疗效评估;利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症状积分、DLQI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结束时,试验组有效率为65.22%,对照组为62.50%,安慰剂组为65.00%;3组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DLQ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试验组有效率(50.72%)显著高于对照组(21.43%)和安慰剂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DLQI评分均较治疗结束时增高,但试验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酮康唑洗剂联合咪唑斯汀能有效改善慢性特发性瘙痒症患者的远期症状,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MSM)肛肠尖锐湿疣患者中合并肛肠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感染现况,为肛肠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分别采取MSM人群中已确诊肛肠尖锐湿疣患者(试验组)及非尖锐湿疣患者(对照组)的肛肠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核酸片段检测。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及相关性行为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5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63例,对照组95例。试验组63例患者中淋球菌感染率为17.46%,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28.57%,同时合并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12.70%;对照组中淋球菌感染率为6.32%,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9.47%,同时合并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2.16%。试验组患者肛肠中的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及两组疾病的合并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MSM中肛肠尖锐湿疣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提示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肛肠尖锐湿疣患者肛肠部位的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及其他性传播感染的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TST术与PPH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83例混合痔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83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PPH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ST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康复、疼痛、肛肠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术后康复及疼痛评分都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肛肠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RASP和MASP相比对照组更低,而RMTV则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TST术式对患者术后肛肠动力影响较小,手术创伤更低,患者术后康复快。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外剥内扎术+注射、悬吊、肛门整复术在多发性混合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本院接诊的100例多发性混合痔病患为研究对象,利用投掷子法随机等分100例病例试验组行改良外剥内扎术+注射、悬吊、肛门整复术治疗,对照组行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痊愈率为74.0%,对照组为74.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的安全性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改良外剥内扎术和注射、悬吊、肛门整复术联合用于多发性混合痔病患的临床治疗工作当中,可提高痊愈率,确保手术进展顺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手术术后护理方案以及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套叠小儿患者共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后,小儿患者有1例发生肠瘘,术后7d后采用全麻条件下剖腹探查术,确诊为吻合口瘘,继续采用吻合口瘘修补术+腹腔引流术+近端回肠造瘘术。术后,为小儿患者放置减压管、引流管、腹腔双套管、盆腔引流管、股静脉置管。1例小儿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经过治疗后恢复。结论小儿肠套叠临床病情较为凶险,采用手术治疗有着较大的风险,并且小儿患者由于年纪小而表达能力较弱,因而需要科学的围术期护理,以此来提高肠套叠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小儿患者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肛肠科混合痔手术患者经全程式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肛肠外科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混合痔手术病例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全程健康教育为主的临床护理干预。评估两组疼痛评分、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费用支出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疼痛度评分更佳,住院时间更短且住院费用支出更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出血、尿潴留、以及肛门水肿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混合痔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加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