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112例腰间盘突出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采用腰椎功能评定表(JOA)对患者腰椎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推拿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腰间盘突出的症状,但两者联合的效果更好,不但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更能快速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综合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的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分别是甲组和甲组,甲组的50例患者实施的是针灸治疗,乙组的50例实施的是针灸联合推拿方式进行治疗,两组案例治疗之后总结效果。结果:乙组和甲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经过精细化分析,乙组的比例高于甲组20%以上。乙组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等高于甲组,均在90分以上,数据分析之后乙组的优势明显。结论:针对腰间盘突出的患者实施针灸联合推拿的方式,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应用前景比较可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CT影像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该16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CT影像进行分析,采用下腰痛评估量表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CT影像分为7个指标9种表现,并对上述两种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morl结节、经骨情况、矢状面髓核情况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髓核密度、髓核情况、额状位和水平面的髓核突出大小、髓核压迫神经根与硬囊膜方式,与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的轻重分析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CT影像的某些指标有相关性,CT影像的某些指标可很好地评价患者的症状严重发展趋势,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中期疗效,并探讨MRI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对诊断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76例患者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53例获得3~4年以上随访,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定位责任椎间盘主要依靠腰椎MRI,显示椎间盘退变或同时伴有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zone,HIZ)表现,对显示有退变的椎间盘,在术中进行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反应并进行相关的治疗。随访术后1、2、3、4年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术前和术后评分对比,观察疼痛改善情况,同时对MRI上存在椎间盘退变伴有HIZ的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的阳性率进行统计,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4年时随访到病例53例,术后随访1、2、3、4年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64.9%、59.7%、62.3%、55.8%,中期疼痛症状改善率并没有明显下降。结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中期疗效稳定。退变腰椎间盘MRI上的HIZ表现是术前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客观筛选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成像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3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CT成像扫描检查及常规X线片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CT成像表现出病灶突出于椎间盘突出边缘的局限性软组织影,密度均匀分布,病灶周边疑似钙化,CT值为80~120HU,间接征象硬膜外脂肪间隙未表现出不对称,患者的硬膜囊由于受压发生移位,部分患者合并有锥体以及关节突增生、椎管以及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等表现。通过X线片检查有144名患者能直接诊断,与术后符合率为41.62%,而CT扫描诊断有325例患者能直接诊断,与手术符合率93.93%,CT成像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P<0.05)。结论CT成像能比较准确的对腰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