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南京大学除收藏有部分古画(国家书画专家曾作过鉴定)外,还收藏有现代画——徐悲鸿先生画的马、牛、仕女等.这批作品,是南京大学物理系胡玉章教授赠献的.他现已八旬有余,身体健康,记忆犹新.据胡先生讲,1943年他在金陵大学理学院任教,担任金大理学院渝部行政工作,同时还兼任渝部影音部副主任.1944—1945年间,金陵大学(现在的南京大学是后来从成都迁到南京城的)的校本部在成都.他由理学院影音部绘画员傅南棣介绍,为徐悲鸿先生拍摄作画动作实况电影.拍画的地点在重庆某中学,徐先生作画时,廖静文在旁边磨墨.电影拍成后,放映效果良好,徐先生为了酬谢胡先生的辛劳(胡先生和其他有关人员主持这次电影拍摄工作),送了几幅自己早年绘成的宝画.这些宝画是由影音部绘画员傅南棣(四川人)代徐悲鸿先生转交给胡先生的.因为徐悲鸿先生青年时期家境清寒,得到亲朋好友
简介:<正>《龙王礼佛图》(以下省称“礼佛图”)是敦煌壁画绘制中出现较晚的一种新颖题材。现据莫高、榆林两处石窟统计,尚存四十余壁面(约一百余平方米)。从目前断代资料认定:“礼佛图”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的洞窟中,现存五代四十二个窟就有十三个洞窟(占30.9%)画有这种新型壁画题材。而最晚也是在北宋前期洞窟中出现过,宋代四十三个窟中也有七个窟(占10.9%)画有“礼佛图”。而在此后皆消声匿迹再不出现。这就:“礼佛图”是五代、北宋瓜沙归义军世守时期被绘制于洞窟中的特殊壁画题材。别的历史时期并不画它,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性。为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其次,从目前所
简介:<正>一、福科们的困境西方文化发展到后现代,意义消失了,“人”死了。如果走到后现代话语的背后,清醒的人们会看到,这一切并不具有本体论意义:意义,并不一定非消失不可;“人”,也并不一定非“死”不行。然而这一切在西方却一定要发生。世界,本无所谓意义。人们为了自身的需要赋予它某种意义。人,本是一个自然之子。西方人道主义意义上的“人”,也是一个人造的话语产品。西方人却越来越发现,他们所赋予世界的“意义”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把人带进了深渊;他们创造的理想的“人”,也把自己拖进了陷阱。因此,所谓消解意义,是消解他们曾经赋予的意义,所谓人之死,是他们曾经哺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