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发生在1915到1916年的护国运动是继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革命行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称之为“第三次革命”。护国运动摧毁了袁世凯的“洪宪”帝制,维护了共和民国,其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应予肯定。反袁护国战争的爆发,孙中山及其领导的中华革命党的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固然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与梁启超、蔡锷等人的积极策划密不可分,但是首先发动护国起义、宣布脱离袁世凯反动政府的,却是以云南都督唐继尧为代表的西南地方实力派,如果没有唐继尧的参与和支持,护国战争是很难迅速发动起来的,因此,唐继尧对护国战争可谓举足轻重,功不可没。

  • 标签: 《孙中山全集》 唐继尧 梁启超 袁世凯 护国战争 护国运动
  • 简介:8月份深圳博物推出了馆藏珍宝“深圳博物征集文物系列展之二——青铜器展”。本次展览展出了镇馆之宝“蟠螭纹铜鼎”、“兽耳铜鉴”、“硕父铜鬲”等自商周至秦汉历代青铜珍品8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15件,还有的是目前世上仅存的孤品,价值之珍贵难以估计。

  • 标签: 深圳市博物馆 青铜器 文物征集 展览活动
  • 简介:清鲜宗藩关系的形成是在1637-1644年,即清建都沈阳时期。当时清认为已将朝鲜纳入附属国范畴,但朝鲜并未完全承认清的宗主国地位。本文通过考察沈的设立和外交活动,以及沈阳在17世纪东亚社会中的政治地位,阐明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沈超出了质子所的意义,成为清与朝鲜交涉的主要渠道。两国间除了具有正常宗藩体制因素即使节往来与外交仪式之外,还存在朝鲜储君作为质子常驻沈的现象。当时双方信任度极低,关系脆弱,沈成为相对稳定的交涉渠道,这无疑确保了尚未稳固的清鲜宗藩关系的健康发展,是通过当时正常的使节渠道无法做到的。沈的设置,相当于将朝鲜东宫置于清的直接控制之下,使沈秉承清的旨意从事朝鲜对清的外事活动。在清鲜宗藩体制初创期,形成了沈馆外交这种独特的外交机制。

  • 标签: 清入关前 沈馆 宗藩外交
  • 简介:在沈阳城内故宫西侧有家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字号饭店——那家.以经营东北民间满族风味的白肉血肠著称,那家的白肉血肠制作精细.选料考究,白肉肥而不腻.血肠鲜美细嫩,名扬东三省,享誉海内外。

  • 标签: 那家馆 中国 沈阳市 历史发展 操作方法 辽宁
  • 简介:中山博物成立于1984年9月28日.隶属中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址为1934年建成的中山县侨立医院,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庭院建筑.主楼三层.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中山博物下设:中山美术中山商业博物、中国收音机博物和灯饰博物

  • 标签: 博物馆 建筑面积 中山市 新闻出版局 中西合璧 美术馆
  • 简介:戚继光纪念位于浙东椒江市区(海门)东山西南麓。明嘉靖年间,倭寇大举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海门位于台州湾边,滚滚椒江从这里流入大海,故有"台郡咽喉"之称,成了倭寇争占的要地。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自幼读书习武,父教极严,17岁袭职为登州卫指挥

  • 标签: 戚继光纪念馆
  • 简介:澳门博物座落于澳门的心脏,葡萄牙人登澳最早的落脚点——大炮台上。1565年耶稣会士开始在澳门定居,他们选中了能俯看内港的大炮台山,在那里兴建了炮台、神学院和教堂,这就是俗称的大三巴。大炮台的兴建整整用了9年的时间,1617年动工,1626年竣工,占地2000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与城市的围墙连接。

  • 标签: 澳门博物馆 展览工作 陈列内容 建筑设计
  • 简介:在一些公众眼里,博物是一座特殊的建筑,它里边盛满了宝物,而在我们这些从业者的眼中,这些物乃是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物证,总之称得上是琳琅满目。但博物不完全是藏宝楼,博物也不完全是展示艺术的缪斯堂。博物这个屋檐下其实是个神奇的公共性精神与文化空间,它围绕藏品展开工作,但其实,博物的一切工作——包括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都是在以历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内涵与手段,在为着善——人和社会的完善而努力。

  • 标签: 博物馆 人类生存 展示艺术 文化空间 从业者 公共性
  • 简介:今年恰逢南通地方志办公室成立20周年,为进一步发挥地方志资政、存史、教育的功能,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南通方志。在史志、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方志落户于南通博物苑内,9月26日,市委书记罗一民、省方志办主任方未艾为南通方志揭牌。

  • 标签: 南通博物苑 方志馆 市委书记 政府决定 文化部门 地方志
  • 简介:扬州博物是一座地志性综合,创建于1951年,时称“扬州文物”,馆址设在文保单位“史公祠”内,同年易名为“苏北博物”。1953年改称“江苏扬州博物”,其时属省一级建制的文保单位。1954年4月撤消“江苏扬州博物”,扬州人民委员会成立“扬州文物管理委员会”,

  • 标签: 扬州博物馆 馆藏文物 展览活动 青少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