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美国音乐学家、女性主义学者苏珊娜·库西克在《性别化的现代音乐》一文中考察了"阿图西—蒙特威尔第之争"的原始文献,通过对文本中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的分析,揭示了阿图西与蒙特威尔第兄弟各自的写作目的,进而探讨这些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隐喻。库西克的阐释不局限于争论本身的音乐问题,还包括当时社会的性别对立、政治变化,乃至20世纪现代音乐中的相关问题。她关注的并非争论本身是如何发生的,也并非争论事件的性别政治,而是更关注争论文本在话语技巧上与性别政治的关联。在库西克的论文中显示出女性主义学者敏感的学术"嗅觉",以及对男权意识形态下惯性思维的挑战。
简介:露丝.伊里加蕾(LuceIrigaray):1930年生,法国哲学家、女性主义理论家,曾任法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部主任。代表作有《他者女性的反射镜》、《非“一”之性》、《性别差异的伦理学》、《思考差异:为了一场和平的革命》、《我、你、我们:走向一种差异文化》、《我对你的爱》、《二人行》、《东西方之间》和《分享世界》等。伊里加蕾早年批判父权社会用单一男性视角诠释世界,推崇独立于男性主体而存在的女性主体,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建构尊重性别差异的主体交互性,以寻求理想的两性关系模式。她后来把尊重性别差异的立场扩大到尊重文化差异、传统差异、语言差异等更广泛的领域,提倡在全球范围和跨文化视野中实施更普遍的尊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岩教授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参加“露丝·伊里加蕾国际研讨会”期间对其进行了采访,并在之后的多次书信往来基础上改定本文。
简介:20世纪70年代兴盛于英美的华丽摇滚及其带动的变装表演,既成为女性主义及跨性别理论的分析战场,也让时尚界看到了商机:摇滚乐手们任意挪用夸张的“视觉系”符号,使身体成为追求跨性别认同的表演;然而他们刻意追求的戏剧性和舞台感,又不自觉地拉开了与观众的距离,淡化了其激进革命的力量。当这场身体表演变得流行化与审美化之后,时尚消费文化的介入,对原本反讽式的跨性别表演加以再次反讽,使性别革命变得模棱两可。传入日本成为视觉系摇滚,传入中国转变成“杀马特”“非主流”群体后,其中的革命性完全被商业化消费所取代,跨性别身体表演最后反而强化了“菲勒斯中心主义”性别二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