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作为非“乌托邦三部曲”结束之作的《春尽江南》白面世以来受到了不在少数的“追捧”,我也不断听到业内人士不惜的赞美和热荐。值得注意的是《人面桃花》和《山河人梦》的“乌托邦”的说法恰恰是在台湾出版的时候,这其中自然又承担了一种文化政治的想象。尽管非借助小说人物说出“别跟我提乌托邦这个词,很烦”,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非这代人的小说叙述都有着一定的精神乌托邦的情结——其差异只是在于呈现的方式和途径不同。实际上作家具有乌托邦精神并非是什么坏事,因为时下的写作者几已丧尽了这种能力。

  • 标签: 格非 先锋文学 “历史” 江南 想象 “乌托邦”
  • 简介:1978年,美籍、波兰裔、犹太族、意第绪语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IsaacBashevisSinger,1904-1991)在世界文坛毫无争议的拥戴中戴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瑞典皇家科学院给辛的颁奖辞说:"他那充满激情的、植根于波兰犹太人文化传统的叙事艺术,逼真地反映出人类共同的处境。"辛的身份是复杂的。复杂的身份不仅为他的生活带来的磨难,也赋予了他多元的

  • 标签: 作家艾 奖作家 带着根
  • 简介:戈迪默以南非特殊历史背景中的剧烈政治冲突为语境,以社会关系与家庭关系相互投射为中介,聚焦导致主体遭受磨难与精神错乱的文化根源,探讨了超越国家、民族、性别、阶级、种族及具体文化范畴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群体性的文化病理,揭示了这种体现个体与文明冲突的文化结构之“年寄话语”本质,提出了治疗或颠覆这种文化病理结构的“青春诗学”式文化政治。因此,《伯的女儿》通过探索主体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化特征,解析了列维一施特劳斯与弗洛伊德所试图解答的人类生存之基本命题。

  • 标签: 《伯格的女儿》 文化病理 年寄话语 青春诗学
  • 简介:一谈到对经典的引用,我们很自然想起20世纪英美现代主义代表诗人T.S.艾略特,在他的代表作《荒原》中,艾略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这首十九页四百三十三行的诗,引用了三十五位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以及《圣经》和流行歌曲,并使用了六种外文,这使得《荒原》看上去就像是用大量引文构成的蒙太奇组合,也使得艾略特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一位广征博引、用引语写作的诗人。反感者认为他“掉书袋”、“卖弄”,而欣赏者则认为,引用过去时代的文本,可以作为对现实的对照。瑞恰慈在他的《T.S.艾略特的诗歌》一文中,也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肯定了这种引语写作策略,他认为:“艾略特先生笔下的典故是追求凝练的一个技巧手法。《荒原》在内容上相当于一首史诗。倘若不用这个手法,就需要12卷的篇幅。”[1]的确,关于诗的长度,艾略特和爱伦·坡的观点相同,他认为一首诗的长度,应以令人一次坐下即能读完最为理想,因为这样才能使人读过之后,

  • 标签: 《麦田里的守望者》 T S 艾略特 塞林格 解读
  • 简介:针对女人在父权制下主体地位的丧失以及女人系谱在父权制下缺席的现象,伊丽瑞以批评弗洛伊德有关女性性欲的两种有限模式为发端,提出了"双唇"的意象来对女人性欲形态进行肯定的建构,以展现女人系谱的缺失来呼唤女性话语的实践,以此走向女人自我发现与自我实现之途.这是在象征秩序领域的一种乌托邦式的美好的呼吁和探索.

  • 标签: 露茜·伊丽格瑞 法国 女性主义 自我发现 心理学 性欲
  • 简介:美国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IsaacBashevisSinger,1904—1991)出生波兰,后移居美国,终生用一种行将消亡的语言——意第绪语进行创作。"在创作上,他尊重传统,又吸收了意第绪文学中的营养,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1]他主张作家创作要起到娱乐读者的作用,让读者得到艺术享受。所以他的故事叙述生动,文笔轻松幽默,

  • 标签: 写作艺术 凄美赞歌 小人物凄美
  • 简介:7月7日,第37届英葛伯·巴赫曼奖(Ingeborg—Bachmann—Preis)评选活动在奥地利凯尔藤州州府克拉根福特尘埃落定。大奖得主是生活在柏林的女作家卡特娅·彼特夫斯卡亚(KatjaPetrowskaja),她以小说《或许是艾思特》(VielleichtEsther)赢得了奖金为25,000欧元的巴赫曼奖,同时赢得的,可能是一条文学生涯的通衢,也可能是好事多磨的前程。如此危言耸听,是因为今年此奖在颁发之前的几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都在暗示此奖项即将寿终正寝。

  • 标签: 文学生涯 巴赫曼 奖项 尘埃落定 评选活动 奥地利
  • 简介:《圣阿尼丝之夜》是在当代济慈研究领域最具争议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如何理解诗中波菲洛和玛德琳之间的关系成为西方针锋相对的两派学者的分水岭。以瓦瑟曼为首的学者认为两位主人公之间是纯真的爱情关系,而以斯蒂灵杰为首的另一派则认为两位主角并非传统意义上浪漫、纯洁的恋人,而是类似莎翁《辛白林》中的“亚西莫和伊墨琴”,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欺骗与凌辱。本文从两派学者的基本观点出发,联系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基于两派观点衍生出的形形色色的文本解读,从历史的角度为这首诗的文本阐释勾勒出清晰的边界,并试图从中归纳出济慈诗歌文本阐释的一般规律。

  • 标签: 济慈 《圣阿格尼丝之夜》 文学解读 边界
  • 简介:彝族是中华民族中历史文化悠久、深厚、奇特的民族之一,也是一个诗人、作家辈出的民族。仅当代在国内外影响巨大的作家、诗人就很多,如李乔、吉狄马加、李纳、吴琪拉达、张昆华、普飞、纳张元、杨佳富、李骞、李成生、黄玲、吕翼、周祖平、米切若张、木祥、李学智、段海珍、黄光平、柏叶、包倬、王红彬、阿卓务林等,他们用小说、诗歌、散文、文艺评论等作品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光添彩,为社会主义的文学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标签: 诗歌创作 诗人 艺术特色 别具一格 彝族 中华民族
  • 简介:当代小说与精神病理学有密切的关联,小说在某种层面成为了"精神现象学"(病理学)的例证。很多作家的创作都可以印证,非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的很多小说走进内心世界,探询隐秘的精神世界,通过小说叙述,达到精神治疗。这其中以《傻瓜的诗篇》最为典型,《傻瓜的诗篇》提出了一个十足的弗洛伊德主义主题,即关于精神病的发病机理与治愈手段,同时小说还讨论了另一个特别重要的精神现象学和哲学的命题,即精神分裂与诗歌思维之间的隐秘关系。《傻瓜的诗篇》是作为精神病学的"元小说",揭示出了诗歌写作是一个精神现象学的问题,它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 标签: 当代小说 精神病理学 格非 《傻瓜的诗篇》
  • 简介:埃·拉·尼是美国著名的剧作家,他的戏剧取材于日常生活,语言诙谐,形式新颖,敏锐地观察现实中WASP文化的没落。作品《狗魅·西尔维亚》创造出“他者”的形象,在势不两立的太太和狗之间,细腻地解读男主人公格雷格无奈的情感世界,映射出WASP文化中的主导者白人男性在现代社会中经历的一系列危机。

  • 标签: WASP文化 《狗魅·西尔维亚》 危机意识
  • 简介:当下,对以扬·穆卡若夫斯基为代表的布拉学派文论的译介与研究,是我国外国文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特别是俄苏学界的研究。从总体上看,俄苏学界对布拉学派文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总体规模不如欧美,但因为其悠久的文论研究传统,加之与布拉学派之间存在历史及学理上的密切联系,所以他们的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俄苏学界不同历史时期在穆卡若夫斯基文论研究上的几部颇具代表性的文本进行考察,并结合欧美的研究现状,对俄苏学界的布拉学派文论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 标签: 布拉格学派文论 扬·穆卡若夫斯基研究 回顾
  • 简介:一盛况空前的辛百年庆典2004年是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萨克·巴什维斯·辛(IsaacBashevisSinger,1904-1991)百年诞辰.从2003年底到现在,美国图书馆(LOA)、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和全国人文学科捐赠基金(NEH)为纪念这位美国犹太作家联合组织了规模空前的纪念活动.美国各地图书馆和各地犹太文化组织、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争相参加活动的热情,也是盛况空前.从2003年11月起,在美国图书馆协会倡导下,全美范围的图书馆开展了一场争夺辛百年诞辰承办资格的角逐.

  • 标签: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先锋作家 美国 小说作品 文学研究 百年庆典活动
  • 简介:洪炳文是近代杰出爱国剧作家。他的《电球游》传奇开创了我国科幻剧的先河。洪炳文的剧作鲜明地体现了传奇杂剧在近代特定背景下的时代新变:传奇杂剧体式走向融合。剧作多“案头之曲”.借助新式道具表现新内容及外来语科技语入传奇等诸多内容。

  • 标签: 洪炳文《电球游》科幻剧 爱国情怀 创作新变
  • 简介:海外华人女作家数以百计,她们大多以小说、散文、诗歌创作知名,写传记文学的极少,写外国作家传记的更是罕见。然而,有位德籍华人女作家周双宁,却写成了与众不同的卡夫卡传记《看不见的城堡卡夫卡与布拉》(以下简称《卡夫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这部关于卡夫卡的传记文学作品以崭新的创意取胜。

  • 标签: 卡夫卡 女作家 布拉格 城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传记文学
  • 简介:1948年1月2日星期五除夕过得很愉快,那位老太太和她的孙女喝醉了香槟酒;孙女天真可爱,虽只15岁,还长得很漂亮,却像个假小子,跳舞时爱做惊险的跳跃动作。这个年纪的女孩最令人不安。她知道许多事,又不知道其他许多事。我若生来是个男人,可能会是个花花公子,被少女爱上和跟她们做爱当然会带来强烈的欢乐,但是日子一长,我会很快甩掉她们,因为经常她们太蠢,太无知,很快令人生厌。我当教师时,时常会有女学生爱上我,这并不总是叫我反感,甚至有三四次我顺着她们几乎到了没规没矩的程度,这样就产生说不尽的是非,因为对我来说这样很开心,但是没有真正重要的意义,但是对这些女孩至少有一段时期影响是很严重的。我必须小心翼翼对待她们……这些妙龄少女既有讨人喜欢的一面,也有令人腻烦的一面。

  • 标签: 波伏瓦 第二性 平等 阿尔及利亚 跳跃动作 小说
  • 简介:还不认识李世俊时,只知道他是一个文化官员,岭南书画院院长曲斌告诉我,李世俊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大家。有幸在北京和广州见过两面,我对其人其书法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追求本体的精髓。书法的经典碑帖,是古代书法大师创作的结晶。对于它们,李世俊已由主观意志质变为客观存在。他少年学书,从唐人楷帖起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 标签: 李世俊 生而知之 气格 结体 无惑 载道
  • 简介:1950年10月10日星期二我在这座灰色小城里患了讨厌的重感冒,躺在床上给你写信。我感到很不称心,因为我强烈希望、也迫切需要继续写我自己的书。到目前为止还办不到,因为萨特把他写热内的一部书稿交给了我(译者注:指《圣热内、演员和烈士》),850页,令人望而生畏,他要求我在一周内仔细读一遍。这是一部怪书,萨特借口阐述热内,其实什么都谈,道德、艺术、社会等等。他把哲学与淫亵奇妙地混杂一起,比如提出男性肛交的存在主义理论,热内作品中的乌七八糟东西和左拉作品中的乌七八糟东西的区别。一部分摘录在《现代》中登了后,萨

  • 标签: 萨特 写作 存在主义 战争 译者 福克纳
  • 简介:通过"诗性功能"这一概念,俄罗斯形式论学派首次将"功能"这一方法论范畴从语言学成功地引入文学学。受其启发,布拉学派的扬·穆卡若夫斯基提出了"审美功能"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将文学的功能研究从语言层拓展至审美层。比较"诗性功能"与"审美功能"这对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诸多差别,这些差别归根结蒂根源于两派文学功能观的不同。

  • 标签: 诗性功能 审美功能 布拉格学派 扬·穆卡若夫斯基
  • 简介:晚唐五代诗的大量出现是“儒者”主体意识与诗风极盛背景相结合之产物。与以科举为导向的经学教育相交织,诗成为孤寒沉沦之士修身立心之要途。作为诗歌创作形态的“苦吟”也因此被赋予了彰显儒者之心的深意,形成了风骚雅正的基本诗学思想。同时,又将以《毛诗正义》为核心的“比兴”“讽刺”理论加以拓变,形成“物象比”“内外意”等新批评概念,对晚唐诗的重立“意”以及隐喻化和象征性思维也有深刻影响。进而,又从“诗道”与“格调”两大层面提升了近体的诗学、诗史地位,其在唐诗学形成中的独特价值不容抹杀。

  • 标签: 诗格 儒者 苦吟 毛诗正义 比物讽刺 诗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