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前苏联文艺派翻译理论家索博列夫(Л.Н. Соболев)说:“翻译的目的就是把一种语言中的内容和形式移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前苏联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费奥多罗夫(А.В. Фёдоров)说:“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Л.С. Бархударов)说:“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产物的过程”。 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维列夏金、科斯托玛罗夫合著的《语言与文化》(1971)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前苏联学者在对外俄语教学中总结出来语言国情学,探讨并揭示语言与国情的关系。文化语义研究与此有着深厚的渊源。其基本理论是“语言不仅具有交际功能,而且具有文化蓄载功能和指导功能,其中文化蓄载功能对语言国情学的创立和发展尤为重要”。语言的蓄载功能主要体现在词语的文化意义方面。本文将就文学翻译的国外研究进行梳理,并找出适合中国文学作品俄译的文化义素分析路径和方法。
简介:摘要:在我们日常语言表达中渗透着相当一部分的比喻表达。以身体语言为媒介的隐喻表达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本文尝试根据隐喻、换喻等比喻机制,基于认知语义论和语义扩张原理,将使用频率高、意义丰富的韩语身体词汇‘눈’和汉语“眼”作为研究对象,对‘눈/眼’的语义扩展形态进行对比分析。
简介:从认知角度,分析“BEFORE/AFTER”的语义结构。基于意象图式为基础,借助空间隐喻为手段,二词的方位语义映射产生时间、状态及逻辑关系语义。并通过分析BNC语料,得知在二词的语义网络中时间语义的地位最高。借助分析“BEFORE/AFTER”各认知域语义与意象图式间的关系,揭示二词的语义存在三个层次,即表层、中层及深层。在汉译过程中,译者首先需要使用“花园路径”的方法判定二词的语义层,然后再确定二词的具体语义。希望此研究能全面提高英语学习者对二词的综合使用能力及汉译能力,并激发更多的学者将认知与翻译相结合,取得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