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四川的神奇令人慨叹,有人曾把它比作远古的昆仑——众神的乐园,因为气候温润、江川浩淼、土地肥沃、富甲一方。然而,“众神之所”百年来灾祸不断,生态堪忧,以至有人发出“救救川人”的呐喊。纵观巴蜀百年历史,人祸集中之时,也正是自然灾害最多、生态恶化的年份。人有病,天知晓!农业革命曾使森林变为农田,经济发展有时也以植被减少、河流污染为代价,环保意识淡薄,又加速了生态失衡。污水横流、垃圾成山、森林萎缩、沙漠逼近……在聆听新世纪钟声的时刻,我们隐隐地听到了自然界对人类心灵深处的严正告诫——生存,还是毁灭?森林本世纪初,四川森林覆盖率是40%。放眼巴蜀高山、丘陵,郁郁葱葱,绿涛滚滚。其后三四十年间,因为人们对森林的无度索取,到40年代末,森林覆盖率降为19%。1958年后的两三年间,“大办钢铁”、“大办食堂”,全省滥伐森林,到50年代末,森林覆盖率直线下跌至9%,荒山秃岭面积急剧扩大。嗣后,痛中思痛的全川军民,奋起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回升,到1981年,达到133%,高于全国127%的水平。但是,林地分布畸形:甘、阿、凉三州占58%,川中53个县几近一半不足3%,个别县不足1%。1980年,全省森林蓄材1347亿M3,...
简介: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感悟、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外国的历代教育家们所处的时代和立场虽然差别很大,但他们在十分重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体育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和主张强化德育这一方面却是一致的.如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明确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可以说,外国的教育家都很重视德育,他们对德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选择外国部分杰出教育家对德育问题的阐述,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