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根据青海省50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最大冻土资料和站址迁移情况,采用t检验和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对各站迁站前后年最大冻土资料序列进行了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t检验有13个站15次、SNHT检验有10个站共10次因站址迁移造成了资料序列不连续,共有9个站9次迁站年份年最大冻土资料序列存在非均一性。针对检验结果,结合青海气候变化情况,对资料不连续的迁站年份逐一进行甄别,确定利用SNHT方法对9个站年最大冻土深度进行订正。对各站1961—2013年因冻土项目开展较晚或缺测的不完整资料序列,用待补台站与参考台站线性拟合的方法进行了插补延长。最终形成了青海省50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年最大冻土资料数据集,为青海高原气候变化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简介:近期在沙依巴赫(Shaybah)油田钻成一口有8个侧向分支且组合水平长度达12.3km的最大油层接触面(MRC)水平井,本文阐述其钻井、完井、井下动态和油藏特性描述结果。该井是作为一项先导性试验方案的组成部分而钻的井,用以评价最大油层接触面井的实际挑战和对油藏动态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在沙依巴赫油田内8口具最大油层接触面井的结果指示出,在油井生产能力和降低单位开发费用方面有可证实的显著效益。钻最大油层接触面水平井这一先进的钻井技术,对于高效开发致密相油层有肯定的积极意义。与水平长度1km的单侧向水平井相比,组合长度12.3km的最大油层接触面水平井的生产能力提高6倍,单井开发费用减少4倍。
简介:利用40a(1961—2000年)的海温资料和同期NCEP资料以及高原51个测站的降水资料,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平均海温增暖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500hPa月平均高度的相关关系,以及在这种相关影响下气温、比湿和气流动能等的变化状态。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增暖(SSTA≥0.5℃)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500hPa月平均高度场之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相关关系,这种滞后性相关不但影响到高原高度场,还影响到气温、比湿和气流动能等,使高原500hPa气象场发生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又与高原东部地区表征旱涝状况的Z指数的时空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当受影响的高度、气温、比湿增大及气流动能减小时,高原东部地区发生涝(多雨)的几率较大;当受影响的高度、气温、比湿减小及气流动能增大时,高原东部地区发生旱(少雨)的几率较大。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