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植物乳杆菌CCFM8661及其酸耐受突变株LPV-30、LPV-48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酸胁迫对其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而探索其可能的耐酸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酸胁迫引起H^+-ATPase活性提高,胞内ATP含量降低,植物乳杆菌利用H^+-ATPase,通过消耗胞内ATP,将胞内H^+排出,从而保持胞内pH的动态平衡。与原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都保持了较高的H^+-ATPase活性和胞内ATP水平。细胞膜脂肪酸分析表明:酸胁迫引起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减少,不饱和度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并且突变菌株保持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植物乳杆菌的酸胁迫抗性机制。
简介:为了探讨超声波处理对低嘌呤脱脂豆腐粉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红外光谱技术及动物实验分别研究超声波处理对低嘌呤脱脂豆腐粉微观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及营养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的豆腐粉颗粒大部分呈球形体,且表面布满微孔;未经超声波处理的脱脂豆浆、低嘌呤脱脂豆腐粉和经超声波处理的脱脂豆浆、低嘌呤脱脂豆腐中蛋白质的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的总含量分别是59.64%,52.49%,65.46%,56.21%;低嘌呤脱脂豆腐粉的雄性和雌性小鼠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是79.33%,70.03%。超声波处理改变了低嘌呤脱脂豆腐粉的微观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改善了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简介:探究纳豆菌制剂(BNPr)对SPF小鼠免疫功能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选取体质健康小鼠128只,随机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C,调节组R共4组,预防组P共2组,模型组M。灌胃30d后测定免疫指标及其细胞因子分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BNPr调节组脾脏和胸腺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iNOS活力和小鼠血清中的白蛋白、球蛋白和白球比的值极显著上升(P〈0.01),BNPr调节组极显著增加血清中IL-2,IL-10,TNF-α,IFN-γ的分泌量(P〈0.01)。试验组的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BNPr显著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NPr预防组的脾脏指数与正常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制剂的浓度的升高,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都不断升高。高剂量BNPr调节组显著增加了IL-2的释放(P〈0.05),中剂量BNPr调节组能调节TNF-α水平至正常水平。中剂量BNPr预防组IL-10的分泌量极显著减少(P〈0.01),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升高。结论:BNPr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
简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测定黑豆、黄豆、绿豆豆芽中异黄酮、多酚的水平,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方法分析3种豆芽异黄酮和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异黄酮对黑腹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豆芽的异黄酮、多酚含量最高,黄豆芽次之,绿豆芽最低。4种异黄酮单体中,从黑豆芽中检出染料木苷、大豆苷和黄豆黄苷,从黄豆芽中检出染料木苷和大豆苷,从绿豆芽中只检出大豆苷。3种豆芽异黄酮、多酚提取物的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剂量依赖性,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R2)在0.8957~0.9997区间,提示异黄酮、多酚质量浓度与自由基清除率之间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黑豆芽异黄酮、多酚的IC50值最低,黄豆芽次之,绿豆芽最高,表明黑豆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优于黄豆芽和绿豆芽。3种豆芽异黄酮的IC50值均低于多酚,说明异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高于多酚。用含有0.5mg/g豆芽异黄酮的培养基饲喂果蝇,可使其SOD、GSH-Px活力明显升高。黑豆芽异黄酮提升果蝇抗氧化酶活力的效果最佳,优于黄豆芽和绿豆芽。本研究为豆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简介:目的:观察金线莲多糖(AR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细胞周期及分泌IL-2、IFN-γ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ARP单独及协同ConA、LP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含量。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AR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没有毒性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D值明显升高(P〈0.05),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ARP与ConA或LPS共同作用小鼠脾淋巴细胞时,其OD值明显高于ConA、LPS单独刺激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RP组G0/G1期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S期、G2/M期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P〈0.01);ARP组IL-2、IFN-γ分泌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ARP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并与ConA、LPS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使小鼠脾淋巴细胞通过G1期限制点,加速G0/G1期向S期,S期向G2/M期转化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并且可能与其促进IL-2、IFN-γ的分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