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水温12.1~13.9℃下和直径80cm、高60cm,水深40cm的圆形选育缸中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1200lx600lx和300ix)对平均体质量为10.10±0.8g的山女鳟(OncorhynchusmasoumtTsolz)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显著影响山女鳟幼鱼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和变异系数(CV)(P〈O.01),高光照强度组SGR和CF值显著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而CV值则是高光照强度组显著低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高光照强度组摄食率(仃)明显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实验表明,适度增强光照强度有利于山女鳟幼鱼的生长,这对于优化山女鳟幼鱼培育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从1985年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应用不同外源基因导入虹鳟鱼、鲤鱼、鲶鱼等有经济价值的养殖鱼类。但受精卵发育到何时注基因源射外获得高的成活率(孵化率)和整合率一直是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法国的Chourout等在1986年就做了虹鳟鱼受精卵不同发育时期注射外源基因与孵化率关系实验。美国的Thoms.T.then等人也做了鲤鱼等受精卵在不同发育时期注射外源基因对其成活率、整合率影响的研究。由于外源基因对受体鱼的整合机理比较复杂,不仅这方面的研究不多,而且各实验室之间的研究结果也很不一致,因此至今对某种鱼类的受精印发育到何时是注射外源基因的最佳时期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本研究以鲤鱼受精卵为材料,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在受精卵的不同发育时期把鲤鱼MT启动因子基因,大麻哈鱼CH基因的融合基因导入受精卵中,按孵出的鱼苗数分别计算成活率,再通过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杂交检查整合情况,计算整合率,以探索外源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的最佳时期。
简介:本研究以杜大长早期断奶仔猪为对象.分2次试验探讨了小肽制品对早期断奶仔猪的添加效果。试验1设计4个小肽制品的添加水平(0‰、2‰、4‰、6‰),探讨其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此选择最佳添加量.试验2以试验1选出的最佳水平为添加量.研究小肽制品对仔猪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小肽作用的某些机理。试验1结果:添加2‰小肽制品的试验仔猪与对照组相比,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55%和17.3%(P〈0.05):而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试验仔猪的生长性能呈下降趋势。故确定小肽制品的最佳添加量为2%0。试验2结果:以添加2%od、肽制品的日粮饲喂仔猪.试验仔猪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增加了15.7%(P〈0.01)和18.1%(P〈0.01).料重比和腹泻率分别减少了2.1%(P〈0.05)和54.8%(P〈0.05),这与试验1结果基本一致;血清总蛋白浓度和球蛋白浓度分别增加了45.8%(P〈0.01)和19.4%(P〈0.05),尿素氮浓度减少了39.6%(P〈0.05).白球比降低了33.9%(P〈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分别增加了282%(P〈0.05)、26.6%(P〈0.05)和39.9%(P〈0.01).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了22.1%(P〈0.05),以上结果显示.小肽制品能显著提高蛋白质的沉积率.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增强其免疫机能。
简介:在水温9.0-16.0℃下,将体质量0.5g±0.2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放养在放置了混凝土制的中空型(A类)、楼层型(B类)和井字型(C类)附着基的塑料水槽(45cm×31cm×30cm)中,投喂配合饲料,采用每周清洗一次附着基(A’组、B组’和C’组)和不清洗附着基(A组、B组和C组)的方法饲养80d,研究了3种形状附着基对仿刺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洗对仿刺参特殊增长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清洗与附着基形状的交互作用对仿刺参特殊增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清洗的楼层型附着基组(B’组)特殊增长率最高,不清洗的楼层型(B组)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饲养的前60d,放置不同形状附着基的水槽水中亚硝酸、氨氮和COD等的含量低而稳,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后期各组上述水化学指标急剧上升;定期清洗的水中均低于不清洗组。放置附着基而不清洗的水槽中的仿刺参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YS)的活性分别比冲洗的水槽中高32.28%、9.17%和5.71%。A组仿刺参体腔液中SOD的活性与A’组差异极显著(P〈0.01),B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5),C组与C’差异极显著(P〈0.01)。文中从生态作用和空间面积比例等讨论了附着基结构与功能对仿刺参生长影响的机理。
简介:试验比较了3种不同生产工艺制备的中草药添加剂对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48头9kg左右的长×荣二元杂交猪,随机分成试验1、2、3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添加含1%常粉、1%超微粉、0.3%中药醇-水提取物(相'-3原药1%)的中草药添加剂.试验结果显示:日增重试验1组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2、3组比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料耗试验1、2、3各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饲料消耗14%、5.8%、5.2%。在提高饲料报酬.有效预防仔猪疾病和综合经济效益方面.中草药添加剂不同制剂以超微粉碎与提取物制剂效果较好.常规粉剂较差.
简介:将贻贝棘尾虫衰老无性系(分裂200代以上)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经H型强场磁化杯磁化理的无机液中培养;另一组做为对照组,在不经磁处理的无机培养液中培养。在喂食、温度等其他条件一致的下培养三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消除·OH自由基、O2^-自由基能力、脂质过氧程度及脂褐素含量。结果表明,经磁处理的贻贝尾虫衰老无性系,其消除·OH自由基、O2^-自由基能力(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脂质过氧化程度(P<0.05)、脂褐素含量(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根据Harman(1956)的衰老自由基学说,本文从增强抗氧化能力的角度证实了磁处理水在保持细胞活力和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
简介:在14.0±0.3℃下,将体质量为100.00±2.15g的1+龄山女鳟(Oncorhynchusmasoumasou)饲养在循环水族箱(直径0.85m,高1m)中,每天按鱼体质量1.0%投喂对照(基础饲料,对照组)和含3种自组中药方剂(E1、E2和E3)水煎剂的饲料(给药剂量分别为53.4g·kg^-1·、18.6g·kg^-1和2.4g·kg^-1)30d。停食1d后测定脾、血浆、血细胞、肝4种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及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结果表明:对照组中山女鳟体内MHC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脾〉血浆〉血细胞〉肝;IL-1β含量为:血浆〉肝〉脾〉血细胞。方剂E2对山女鳟体内四种组织中MHC含量有促进作用,且在脾内作用最强;而对山女鳟脾及血细胞中IL-1β含量起到略微促进作用,但抑制血浆中IL-1β含量。本实验表明:方剂E2是最适用于山女鳟的免疫调节制剂。
简介:以牙鲆实用饲料为基础试验料,分别按0、300、600、900、1200、1500mg/kg的剂量添加半胱胺,制备6组不同半胱胺含量的试验料,对牙鲆幼鱼进行为期60d的饲养试验。以饱食方式饲喂牙鲆,日投喂饲料3次,采用自然光照,持续充气。结果表明,饲料添加半胱胺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牙鲆的生长性能,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0~900mg/kg范围内牙鲆血清GH呈逐渐升高趋势,在1200~1500mg/kg范围内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牙鲆血清T3水平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500mg/kg组牙鲆血清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血清GLU变化趋势与GH类似(P〉0.05)。血清BUN水平和GOT活力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除300mg/kg组牙鲆血清GP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分析认为牙鲆饲料中半胱胺的适宜剂量为600~900mg/kg。
简介:本文研究了谷氨酸钠、牛磺酸、DMPT和复合型诱食剂对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生产性能、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其中处理1为对照组,其余处理分别添加1%谷氨酸钠、1%牛磺酸、0.04%DMPT和复合型诱食剂(0.02%DMPT+0.1%谷氨酸钠+0.1%甜菜碱),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一重复6尾鱼,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4%DMPT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添加1%谷氨酸钠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血清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5),球蛋白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1%牛磺酸组和添加复合型诱食剂组对生产性能未产生影响,添加1%牛磺酸组血清球蛋白显著降低(P〈0.05),添加复合型诱食剂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实验表明:0.04%DMPT对施氏鲟具有较好的诱食作用;1%谷氨酸钠对施氏鲟的生长和免疫均有抑制作用。
简介:将初始体质量(0.42±0.05)g的杂交鲟(Acipenserschrenckii♀×A.baerii♂)仔鱼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投喂添加0(G1)、0.25%(G2)、0.5%(G3)、0.75%(G4)和1.0%(G5)L-丙氨酰-L-谷氨酰胺(L-AG)的5种等氮饲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500尾鱼,研究L-AG水平对杂交鲟体成分和十二指肠形态的影响。56d的养殖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5%和5.0%L-AG对全鱼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0.75%和1.0%L-AG显著提高了全鱼粗蛋白含量(P〈0.05)。添加0.25%~1.0%L-AG对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1.0%L-AG对肠道绒毛高度、微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外源补充0.75%~1.0%L-AG可显著提高杂交鲟仔鱼粗蛋白含量,但添加0.25%~1.0%L-AG对十二指肠形态不产生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