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征,加强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某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上报的16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上报人职业、不良反应的分类、病人性别、年龄、可疑药品的类别、不良反应影响到的系统及其主要的临床表现、药物的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603例ADR报告中,男性797例,女性806例,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其中41~60岁年龄段发生ADR最多,为626例(39.05%);抗菌药物诱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23.52%),其次为抗肿瘤药物(21.83%);消化系统是ADR最常见累及的系统(25.14%),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22.52%)。结论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41~60岁年龄段人群的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的合理使用与用药安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加强对医院医护人员ADR专业知识培训,提高ADR上报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所致不良反应 的特点 。 方法:将 2018 年 1 月至 2019年 11 月在我院进行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 患者( 120 例 ) 作为观察对象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相关治疗资料,观察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使用品种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的累及器官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患者 年龄分布情况显示,年龄在 70 岁以上、 60-69 岁患者的占比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明显 ( P< 0.05),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使用品种 情况显示,红花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的所致不良反应占比相比其他药物,差异明显 ( P< 0.05), 发生不良反应后的累及器官和不良反应 情况显示,皮肤及附件 出现不良反应,如荨麻疹、皮肤瘙痒的情况相比其他系统器官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明显 ( P< 0.05) 。结论:老年人在使用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会导致皮肤出现麻疹及瘙痒等情况较多,同时 红花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与其他药物相比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首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IVIG无反应性KD定义为首次IVIG治疗无效,36h后体温仍超过38.5℃,根据对首次大剂量IVIG有无反应分成IVIG敏感组和IVIG无反应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515例KD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其中IVIG敏感者476例,IVIG无反应者39例,发生率为7.57%(39/51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白细胞、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沉、ALT、白蛋白及IVIG用药方案是IVIG无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7.57%KD患儿对初次IVIG治疗无反应。血白细胞、血红蛋白、CRP、血沉、ALT、白蛋白及IVIG用药方案是IVIG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了解2011—2012年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不良反应发生的分布情况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反馈安徽省的2011—2012年共506例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从患者情况、原患疾病、用药剂量、不良反应时间、不良反应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9.9±16.6)岁,以中老年人居多,性别未见显著差异;65岁及以上年龄段中,2011年的平均年龄高于2012年的;累及胃肠系统损害的报告最多,占总例次的24%;原患疾病为脑梗死的患者最多;240mg剂量组严重不良反应显著高于说明书规定剂量组;不良反应转归好转与痊愈占99.6%。结论生产企业应加强主动收集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不良反应信息,开展上市后评价,临床医生应加强合理用药,避免超剂量使用,降低药物使用风险。
简介:目的:了解我市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儿童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市2015–2017年度601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1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54∶1,平均年龄(4.90±2.99)岁,4~7岁患儿ADR发生率最高(40.77%);静脉滴注给药ADR发生率最高(84.19%);给药剂型以注射剂(63.06%)和粉针剂(24.62%)为主;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位居首位(75.21%),其次为中药制剂(13.31%);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1.25%);一般ADR占98.84%,新的严重ADR占1.16%;报告单位主要为医疗机构(93.18%)。结论:应加强儿童ADR监测并完善儿童安全用药监管机制,以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率,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事件(ADIVAE)发生的发生类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等期刊数据库(1978年1月~2012年3月),以“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治疗”、“病例报道”等为检索词,检索文献全文136篇,纳入分析的文献36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药不良反应可累积多个系统一器官,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胃肠道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男女比例各占53.23%、41.94%,19~60岁占比为43.48%,不良反应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占45.05%,1小时内占51.37%,联合用药时占70.36%,结论莲必治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兼具迟发型,多发于青壮年,并且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简介:目的:归纳总结碘海醇、碘普罗胺、碘帕醇、碘佛醇、碘克沙醇等5种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以上5种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种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共检索到111例不良反应,重度过敏反应最多(50.4%)。大多数反应发生于给药10min内。111例不良反应中,36例(32.4%)事前曾行碘过敏试验,6例(5.4%)曾用过碘对比剂,仍然发生了过敏反应。结论: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时,在用药前询问过敏史、用药中和停药后密切观察的意义大于行碘过敏试验。对于既往有使用碘对比剂所致过敏史的患者,建议采用预先给药方案预防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 2019年蒙城县 2330例药品不良反应,为临床规范用药和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上报至我中心的 233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为研究资料,对相关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回顾和统计分析。结果: 233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女性占 50.21%多于男性,其中 61岁以上人群占比最高达 45.97%; 1726例( 74.07%)为静脉给药;涉及药物其中抗感染药和心血管系统药构成比最高分别是 35.45%、 8.49%;临床表现以为消化系统伤害为主。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诸多因素均有关,临床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和管理制度,特别是特殊人群用药管理和抗感染药和抗肿瘤药用药管理,以提高用药安全保障。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儿药品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性,为儿科开展药学服务及促进儿童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12月住院患儿病例共计13294例,对儿科住院销售数量排名前10位药品的用药情况及发生ADR/ADE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儿科住院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64.98%,发生ADR/ADE与用药医嘱的不合理使用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发生率相同或略高。住院医嘱与发生ADR/ADE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分别为未提及儿童用药信息38.89%和28.57%;适应证不适宜36.86%和42.86%;给药剂量不适宜14.96%和14.29%;给药频次不适宜5.19%和7.14%;续接未冲管25.76%和39.29%;滴速不适宜31.37%和46.43%。结论:我院儿科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