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刨削系统(IBS)对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治疗后对月经、子宫内膜厚度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0例为每组人数,常规组以传统宫腔镜电切术为主要治疗方案,研究组以IBS宫腔镜创削系统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术后半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一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IBS宫内创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性,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复发率,提升妊娠率,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ISIwebofknowledge、EMbase、CochraneLibrary、BIOSISPreviews等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3年9月。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1241例孕妇,其中应用替比夫定602例,对照组6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6~12月龄婴儿,替比夫定组HBsAg和HBV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5,95%CI(0.08,0.28),P<0.00001;RR=0.12,95%CI(0.05,0.32),P<0.0001];替比夫定组孕妇分娩前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替比夫定组肌酸激酶升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应用替比夫定孕妇所产新生儿无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替比夫定能阻断HBV宫内感染,其应用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BC)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ABC治疗疣状胃炎及息肉的疗效观察。结果ABC治疗息肉150例计212枚息肉均予以切除。其中直径>1cm者50枚用高频脉冲圈套器+ABC法治疗,而另100枚较小息肉(直径<1cm)仅使用ABC直接灼除。结果证实,ABC治疗息肉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ABC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80例,病灶数共计422枚。3月后随访,70例(87.5%)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复查发现,原病灶处均覆有新生的粘膜上皮及肉芽组织,无明显疤痕形成。10例(12.5%)病人仍见少许疣状灶及糜烂残留,再次行ABC术治疗。结论ABC为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控制的内镜下治疗胃肠疾病的新方法。
简介:目的:应用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测气囊压力,观察气囊压力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更好的进行气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气管导管的外露指示气囊通过三通、延长管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输出端与PHILIPS床旁监护仪压力导联线相连,压力校正完成后,通过监护仪持续监测气囊压力,每小时记录一次气囊压力。结果:各时间点的气囊压力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F=8.367,P=0.001,各时间点的气囊压力存在统计学差异,至少有两个时间点气囊压力存在差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5小时、7小时、8小时气囊压低于起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压力与监测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3,气囊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结论:气囊存在微漏气,气囊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使用压力传感器可以持续动态监测气囊压力,及时发现压力不足,保证气囊压力处于控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