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太鼠内脏动、静脉血管壁一氧化氮合酶(NOS)分布及染色强度变化,探讨NO在门静脉高压形成机制中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应用两种NOS特异性抗体.分别观察内皮型(eNOS)和诱生型(iNOS)NOS变化特点.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染色强度进行量化处理。结果:肝硬化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iNOS和eNOS染色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以eNOS增加更为明显。而两组门静脉(PV)NOS染色强度则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组SMANOS染色强度明显高于PV(P<0.05)。结论:NOS在内脏血管表达增多.以及在SMA表达高于PV,提示NO可能主要通过扩张内脏动脉、增加内脏血流量而参与门静脉高压形成。

  • 标签: NOS 肝硬化 内脏 大鼠 PV 血管壁
  • 简介:抗-HCV对清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而肝脏内细胞毒性T细胞(CTLs)对表达HCV核心和外膜抗原靶细胞具有溶解作用。在慢性HCV感染中辅助性T细胞1亚型(Th1)产生γ干扰素(IFN-γ)和IL-2促进T细胞增殖和MHC表达,有助于HCV清除。为探讨Th1细胞产生IFN-γ及其与HCV感染关系,我们对7例接受IFN-α及

  • 标签: 单个核细胞 慢性丙型 IFN-Γ水平 人外周血 慢性HCV感染 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对于消化内镜护理质量中应用追踪管理法影响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先选择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这一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消化内镜手术病人8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不同治疗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治疗组,40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治疗组,也有40位病人。常规治疗组40位病人接受普通护理手段,康复治疗组40位病人施行追踪管理法护理管理方式。比较观察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病人各自应用不同护理方式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交接班,卫生质量水平,手术机械设备故障以及护患沟通等方面的事故发生状况,对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病人在医学临床上护理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康复治疗组护理人员发生事故几率要小于常规治疗组,相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康复治疗组病人对于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要高于常规治疗组病人,相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护理质量中应用追踪管理法存在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医院相关护理工作有序性,确保医疗工作真实性,减少事故发生几率。

  • 标签: 追踪管理法 消化内镜 护理质量
  • 简介:背景:小肠疾病并非少见,尤其是糜烂性和溃疡性疾病更为常见,内镜下取材活检多为慢性炎症,不能得到明确诊断,这些小肠类疾病属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小肠不同节段微生态状况如何?细菌在小肠疾病发生中发挥什么样作用?这些均是不明确问题。目的:了解全小肠不同节段腔菌群和膜菌群组成和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态在小肠疾病中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非腹部外伤意外伤亡者小肠空肠上段、空肠中段、空回肠交界处、回肠中段、回肠下段10种细菌腔菌群和膜菌群微生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标本各节段小肠,肠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主要存在于回肠中下段,少部分标本存在葡萄球菌、酵母菌和梭菌,所有标本均未检出双歧杆菌、拟杆菌和真杆菌。13例标本腔菌群和膜菌群分析显示,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在不同节段小肠肠腔和黏膜分布数量不同,越靠近回肠末段,细菌数量越多;黏膜菌量多于肠腔。葡萄球菌、酵母菌、梭菌仅在少数标本某些节段分布,无明显规律性。结论:上述细菌越靠近回肠末端菌量越多,在同一肠段中,膜菌群较腔菌群占优势。

  • 标签: 小肠 肠杆菌科 集落计数 微生物
  • 简介:顽固性腹水是肝硬化临床终末期表现之一,亦称抗利尿剂性腹水,约占肝硬化腹水16%,其发生为肝硬化严重功能障碍标志.按国际腹水协会定义,难治性腹水是指药物治疗不能消退或经排放腹水等治疗后用药物不能有效防止近期复发腹水[1].

  • 标签: 顽固性腹水 回输腹腔 腹水浓缩 难治性腹水 肝硬化腹水 肝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评价HBV感染者血清TIMP-2水平对肝纤维化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98例HBV感染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IMP-2,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A、PCⅢ、CⅣ和LN,和采用全自动酶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与健康正常人比,HBV感染者五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除慢性HBV携带者PCⅢ、CⅣ、LN、ALT和慢性肝炎轻度患者CⅣ水平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均与对照组比显著性差异(P〈0.05);从急性肝炎至肝硬化患者血清TIMP-2水平依次进行性升高,其中慢性HBV携带者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TIMP-2水平分别为78.56±26.23ng/ml和92.65±21.93ng/ml,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血清TIMP-2与HA、PCⅢ、CⅣ和LN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ALT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文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均可不同程度地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其中以血清TIMP-2较为可靠和有效

  • 标签: 肝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 透明质酸 III、Ⅳ型胶原 层粘连蛋白
  • 简介:近年来,消化道肿瘤与胃肠道激素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促胃液素(gastrin,Gas)对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等促进作用。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对消化道良性病变33例、消化道肿瘤37例及肿瘤术后患者19例血清Gas含量作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血清 促胃液素 消化道肿瘤 胃肠道激素 GAS 含量测定
  • 简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横向分化和免疫调节作用。MSC是一种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较原始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基质细胞特性,能支持造血,在适宜条件下能增殖被诱导分化成骨、软骨、脂肪、神经、心肌、肝脏等组织细胞。目前关于MSC对免疫系统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对其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骨髓基质细胞 成体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自我更新
  • 简介: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但致病机制尚未清晰。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是I型却主要毒力因子,在印诱导疾病特别是胃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胁,作用后人胃腺癌上皮细胞(AGS)钙离子相关蛋白钙网织蛋白CRT以及钙离子结合蛋白CALNUC磷酸化程度发生改变,提示坳可能会影响AGS细胞钙稳态,通过钙离子通路影响细胞增殖或凋亡。目的研究却作用于人胃腺癌上皮细胞后,AGS细胞内钙离子时序性变化,以及CagA对AGS细胞内钙离子影响,进一步揭示却致病机制。方法采用钙离子荧光标记示踪法,AGS细胞以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特异性地活体标记AGS内钙离子,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Hp26695及其CagA缺失株(Hp26695ACagA)分别作用于AGS细胞1h、2h、3h、4h、5h、6h后,AGS细胞内钙离子变化情况。结果幽门螺杆菌与AGS细胞相互作用1h,胞内Ca^2+部分流失.5h胞内Ca^2+大量流失。1-6h内,Hp26695与Hp26695ACagA作用AGS细胞荧光强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He作用会导致AGS细胞内ca喇夺,且与CagA存在无明显关联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人胃腺癌上皮细胞 荧光标记 Ca2+时序性变化
  • 简介:近年来研究表明,胃癌发生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Hp感染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但Hp感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其不同毒力株。研究认为,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Hp菌株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旨在探讨胃癌高发区CagA阳性Hp感染与胃癌发病关系。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胃癌 Hp CAGA 毒力菌株
  • 简介:目的:剖析急诊科急性胃肠炎护理中人文关怀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院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时接诊急性胃肠炎患者60例为实验组,另以2016年1-12月院未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时接诊急性胃肠炎急诊患者60例为对照组。综合分析两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各组护理满意度做出比较。结果:实验组干预后SDS和S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比对照组85.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积极用于急诊科急性胃肠炎护理中,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预后及临床急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文关怀 应用价值 急诊科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17水平和胃癌关系。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5月间选取210例患有胃病疾病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首先进行胃镜下活检,研究人员根据活检结果将患者病种分为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非萎缩性胃炎组三组。然后对所有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来检测空腹血清PGⅠ、PGⅡ以及G-17水平,研究PGⅠ、PGⅡ以及G-17水平和胃癌关系。结果:经过实验研究可知,三组患者PGⅡ、G-17水平及PGR(PGⅠ/PGⅡ)水平都有明显差异,胃癌组PGR水平要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PGⅡ以及G-17水平都要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PGⅠ水平在三组患者中并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可以知道PGⅡ检测胃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7%(55/70)、82.14%(115/140);PGR检测胃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5.71%(25/70)、92.86%(130/140);G-17检测胃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29%(45/70)、89.29%(125/140)。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PGⅠ、PGⅡ以及G-17水平联合检测胃癌患者可以提早诊断出胃癌,提高胃癌诊断率,尤其是G-17联合PGR检测。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可以让患者提早接受治疗,从而降低胃癌患者死亡率,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这种检测方法。

  • 标签: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胃癌 关系
  • 简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术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特点鲜有报道。目的:评估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术患者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情况,分析其与血清HBVDNA、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术连续病例72例,取肝组织行HE、网状纤维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HBVDNA和临床生化指标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相关性。结果:81.9%(59/72)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组织严重活动性炎症(G3、c4级);43.1%(31/72)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DNA阴性,其中77.4%(24/31)患者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G3级。MELD评分、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而ALT、HBeAg和HBVDNA水平不能反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结论:持续存在活动性炎症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主要病理学特征以及接受肝移植主要原因,HBVDNA载量并不能反映患者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

  • 标签: 肝硬化 肝炎病毒 乙型 炎症
  • 简介:生物制剂作为近二十年来新兴治疗药物,对炎症性肠病(IBD)疗效已得到肯定。然而,目前用于IBD治疗生物制剂均需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部分制剂需要在严密观察下输注。因而,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口服生物制剂具有积极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新型口服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生物制剂 投药 口服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发生于肠道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主要认为其病因与免疫因素、遗传、环境及饮食因素有关。病程长、易反复已成为其最突出临床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UC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维生素D缺乏与疾病活动性相关。现就维生素D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免疫炎症反应
  • 简介:Wnt信号通路是一条进化上高度保守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迁移、凋亡等生理过程,其异常激活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一种有着较高恶变潜能肿瘤,Wnt信号通路激活在LST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Wnt信号通路在结直肠LST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WNT信号通路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
  • 简介:胰岛素抵抗(IR)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关系已成为医学研究关注重点。肥胖是2型糖尿病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可通过脂肪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参与或加重组织IR,损伤B细胞而导致糖尿病发生。IR被认为是多种代谢疾病、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共同原因。随着对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本质认识深入,人们发现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机制参与了IR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IR所致代谢异常和导致IR某些因素与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但IR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确切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结直肠癌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慢性肝病之一,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和非基础治疗。非基础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方法,因而也成为近年来一个全球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本文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基础治疗中药物和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介绍。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基础治疗
  • 简介: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涉及多因素相互作用,其中免疫因素起重要作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对肿瘤发生、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而肿瘤细胞通过自身适应性变化可改变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作用。本文就细胞因子在结直肠癌发生中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因子类 结直肠肿瘤 免疫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