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方法随机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择206例患心肌梗死或需行PCI的患者,手术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循证护理组(n=105)和常规护理组(n=101),对比指标有患者满意度、SF-36生存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局部血肿、上肢静脉栓塞、心律失常等。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男性58例,女性47例,年龄35~69岁,平均(50.7±6.1)岁,常规护理组患者中有男性56例,女性45例,年龄34~68岁,平均(50.2±6.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心梗类型、梗死部位、合并疾病及服用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分别为5.71%和97.14%,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循证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PCI术后给予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进行无创性动脉硬化监测和血压、血生化指标测定,分别按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分为2组:baPWV增高组46例和baPWV正常组42例,ABI低值组38例和ABI正常组50例.结果与baPWV正常组比较,baPWV增高组收缩压[(154.78±18.56)mmHgvs(146.29±17.64)mmHg,1mmHg=0.133kPa]、TG[(1.99±0.42)mmol/Lvs(1.77±0.34)mmol/L]、LDL-C[(3.07±0.52)mmol/Lvs(2.51±0.44)mmol/L]、空腹血糖[(6.58±2.39)mmol/Lvs(5.38±2.25)mmol/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BI低值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TG、LDL-C、空腹血糖明显高于ABI正常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程、收缩压、LDL-C、空腹血糖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标baPWV、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病程、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与baPWV、ABI密切相关,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对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行PCI治疗的病患,随机分组,Ⅰ组62例与Ⅱ组54例患者行相同治疗,Ⅰ组治疗前另行服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24周之后,观察两组患者出现MACCE(心脑血管事件)的情况及血液流变指数、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状况,总结他汀类药物用于患者PCI治疗的价值。结果以他汀类药物配合PCI治疗的Ⅰ组患者MACCE总发生率为4.84%(3/62),明显比Ⅱ组(24.07%)低,P〈0.05;且Ⅰ组术后的血液流变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Ⅱ组均高于正常水平,Ⅰ组明显低于Ⅱ组;两组患者血脂生化指标均有所降低,Ⅰ组TC、TG、HDL—C降低比Ⅱ组显著,P〈0.05,LDL—C与Ⅱ组相比则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医师使用他汀类药物为行PCI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MACCE发生率,控制血液流变及血脂生化指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病因和诱因,为临床防治AHF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13例A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126例)和中青年组(8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因、诱因发生情况。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AHF患者冠心病(17.24%比72.22%)和高血压病(10.34%比34.13%)病因比例显著升高,瓣膜性心脏病(12.70%比4.76%)、心肌病(35.63%比7.14%)、先天性心脏病(26.44%比5.56%)病因比例明显隆低(P均〈0.01)。在病因聚集性方面,老年组多病因较中青年组多见(39.68%比17.24%),中青年组单病因较老年组多见(82.76%比60.32%),P均〈0.01;两组患者诱因均以感染为最多见,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构成不同,老年患者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为主,且多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简介: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术的临床效果及小C臂X光机的可行性.方法对1998年5月~2001年6月间在小C臂X光机下60例冠脉内支架植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定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60例患者植入83个支架:DeNovo支架植入48个,Suboptimal11个,Restenosis2个,Bailout2个.成功81个:前降支45处病变植入40个支架,右冠脉29处病变植入27个支架,左回旋支16处病变16个支架;支架植入的成功率98.9%.本组无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严重出血并发症.随访1~36个月,5例再发心绞痛冠脉造影证实,2例原支架植入处再狭窄,另3例无再狭窄,系多到血管病变,其中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结论冠脉内支架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有效抗凝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是冠脉内支架治疗效果的重要内容;冠脉内支架术在小C臂X光机下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目的探讨中年男性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血脂浓度的关系.方法检测244名40岁~60岁深圳男性血清血脂浓度,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ApoE基因.把入选对象按年龄分为40岁~45岁组(32名);46岁~50岁组(118名);51岁~55岁组(68名);56岁~60岁组(26名).结果不同年龄段中年男性血清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P>0.05).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防治指南对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将人选对象分为高脂血症组(86名)及正常血脂组(158名),两组中最常见的基因型为E3/E3,少见基凶型有E3/FA、E2/E3、E4/E3,未检出E2/E4型.E2/E2+E2/E3基因型频率高脂血症组低于正常血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基因型把入选对象分为E2/E2+E2/E3组(62名),E3/E3组(178名),E3/E4+FA/EA组(4名),方差分析显示3组基因型人群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P>0.05);3组基因型人群血清总胆同醇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P<0.05),E2/E2+E2/E3基凶型血清总胆固醇浓度较E3/E3基凶型低.结论高脂血症较少发生在E2/E2+E2/E3基因型人群.
简介:目的评价脑心通与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至2011年11月30日间Sinomed,VIP,CNKI和WANFANG数据库中关于脑心通与西药比较治疗VaD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手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的536例患者。结果显示,与西药组相比,脑心通能够:①显著改善痴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5,95%CI:1.12~1.40,P〈0.01);②能够提高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3,95%CI:0.95~1.60,P=0.11);③能够提高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70,95%CI:1.17~2.23,P〈0.01);④能够提高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1,95%CI:0.41~0.82,P〈0.01);⑤能够降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87,95%CI:-4.81~1.07,P=0.21);⑥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5,95%CI:0.38~1.50,P=0.42)。结论脑心通是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的中成药物,其疗效优于西药。但鉴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建议按照CONSORTS标准设计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一步评价。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ICU中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治疗,其中复苏成功的患者有40例,复苏失败的患者有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总结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结果复苏成功组心脏骤停原因中窒息、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所占比重与复苏失败组差异不明显,P>0.05,复苏成功组原发疾病中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衰竭所占比重与复苏失败组差异不明显,P>0.05;复苏成功组机械通气实施率高于复苏失败组,肾上腺素大剂量使用率高于复苏失败组,心脏骤停3分钟内抢救率高于复苏失败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心脏骤停时间都是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临床应该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最大程度保障心肺复苏效果。
简介:目的探究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在高血压稳定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稳定患者118例,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68)。对照组给予一般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团队慢性病综合管理模式;随访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控制情况,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稳定期患者血压水平,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社区卫生医院和服务中心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