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8月在本院收治的 260例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儿 130例,其中,对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护理,对研究组给予静脉留置针护理,并对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不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远远高于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护理的对照组,对照组为( 112/130, 86.15%),研究组为( 130/130, 100.00%),且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为( 106/130, 81.54%),研究组为( 127/130, 97.69%)。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除了可以降低护理人员工作的强度,最主要还是可以有效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身心损害,进而提高了儿科护理工作中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简介:目的观察采用静脉套管针改良硅油注入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6月行玻璃体手术需要注入硅油的患者316例,非盲法按随机号分成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150例,手推硅油组166例。改良套管针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管道注入硅油,手推硅油组采用穿刺针手推注入硅油。结果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用油量(6.4±4.2)ml,手推硅油组用油量(6.8±3.9)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硅油脱开次数、硅油管破碎次数及眼压平稳维持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优于手推硅油组。结论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系统在硅油注入术中应用使硅油脱开次数、硅油管破碎较手推硅油方法明显减少,在维持术中眼压平稳方面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下肢骨牵引针道感染的因素,为患者早期针道愈合及今早开展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骨科住院的98例行下肢骨牵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科室成立研究小组,对可能引起牵引针道感染的一些因素进行讨论并规整,以及查阅文献设置了一个查检表,对这98位骨牵引患者由责护组长每天进行追踪查检,并将查检结果进行专人汇总,对确定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下肢骨牵引患者存在针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生感染的人数为10人,感染率为10.2%。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牵引时间和牵引期间合并其他手术为针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简介:目的探讨PDCA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留置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NICU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178例和PDCA组122例.常规组进行静脉留置针常规维护,PDCA组根据PDCA循环理论进行静脉留置针维护.比较2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非预期拔管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PDCA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为(96.44±18.72)11,长于常规组的(72.25±13.68)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8,P〈0.001)非预期拔管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χ2=4.236,P=0.040;χ2=4.175,P=0.041).结论PDCA应用于NICU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维护中,可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减少非预期拔管和静脉炎的发生.
简介:摘要:随着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由于无需进行反复穿刺,有助于保护患者血管以及保证合理用药时间等特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在临床儿科护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科患者由于年龄普遍偏低,配合度一般,对医院以及治疗普遍存在恐惧心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就可以有效帮助儿科的临床治疗工作,有助于实行医疗操作以及提升其治疗效果。本文旨在通过进行常规穿刺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进行对比,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使用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得出留置针的使用可以明显降低患儿因反复穿刺可能造成感染并发症的情况,有助于帮助患儿的治疗和恢复,大大地提高了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