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地中海贫血与缺血性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中,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验结果。方法:研究样本现金为本院于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各66例,将地中海贫血患者纳入地贫组将缺铁性贫血患者纳入铁贫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验,对比分析调研数据差异。结果:铁贫组患者在MCH指标较之地贫组间数据差异小(P>0.05);铁贫组Hb、MCHC低于地贫组,RBC、RDW、MCV高于地贫组P<0.05)。讨论: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是两种尽量不同的贫血类型,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验,能够明确的明确两种不同类型贫血疾病的血常规指标差异;在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更高效便捷地完成病情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复合维生素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抽选7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盲抽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接受复合维生素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对照组39例,接受复合维生素片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铁调素-25、PON1、INF-γ、IL-2等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铁调素-25、PON1、INF-γ、IL-2等血清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82、9.022、5.483、3.969,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与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并缺铁性贫血对患者Hb水平的改善。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使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右旋糖酐铁分散片治疗)30例,另外30例作为对照组(琥珀酸亚铁片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生化指标改善(Hb、RBC及HCT)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应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和琥珀酸亚铁治疗进行干预,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在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和改善Hb水平等方面的效果更好,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笔者就职医院患缺铁性贫血患儿 78例为 A组,另选 73例健康儿童或婴幼儿为 B组, 70例非缺铁性贫血患儿为 C组,对比三组患儿血红蛋白含量、铁代谢含量及外周血红细胞数等。 结果 A组患儿所测血清铁、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网织红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蛋白及总帖结合力均低于 B、 C两组研究对象, P<0.05。 结论 与传统铁代谢指标及红细胞数量相比,网织红血红蛋白含量更能准确反映患儿贫血状态,检验所需标本较少,检测速度快,检查费用较低,可于临床广泛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方法通过对一例典型的肿瘤相关性贫血病例分析,讨论其治疗合理性。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本案例对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合理,可借鉴参考。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应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进行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间在确诊的68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34例)采用多糖铁复合物进行治疗,实验组(34例)则采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进行治疗,比较组间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就实验组患者而言,其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就实验组而言,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进行治疗的效果较高,该治疗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还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金双歧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成效。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2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金双歧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与实验组(31例:金双歧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以及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金双歧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
简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下降和功能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按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国内将再障分为慢性再障(CAA)和急性再障(AAA),后者亦称为重型再障(SAA)-Ⅰ型。慢性再障如果病情恶化加重,则称为SAA-Ⅱ型。AA病情重,危害大,疗效差,死亡率高,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引起AA发生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了,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紊乱在A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对近年来AA的发病机制、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肾性贫血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68例,排除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实验阶段未患感染性疾病,实验前未接受过正规治疗,根据其血红蛋白(Hb)数值分为2组.第1组33人,HB>90g/L,男18例,女15例,年龄38~71岁;第2组35人,男16例,女19例,年龄21~71岁,HB≤90g/L,则定患者血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血清白蛋白(ALB)及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测定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VitE和VitC治疗后第2组患者血LPO、SOD水平.结果第1组血LPO水平明显低于第2组,P<0.05;SOD水平明显高于第2组,P<0.05,第1组血ALB、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第2组,P<0.05,血甘油三酯及血小板水平第1组也高于第2组,但无显著差异.第2组治疗前后血LPO、SOD水平具有显著差异.血红蛋白与LPO成负相关;与SOD成正相关.结论红细胞内含有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故肾性贫血时由于SOD减少,可加重氧化应激,导致LPO产生增多;提高血红蛋白并给予抗氧化剂治疗后氧化应激可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