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输尿管多发结石是指输尿管中有多个结石出现,一般超过2个。输尿管多发结石常继发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是泌尿外科医生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输尿管镜不适合处理上段结石,然而,本次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规范输尿管镜下碎石的操作一期处理单输尿管多发结石。

  • 标签: 输尿管镜 多发结石 临床效果 单侧 体外冲击波碎石 泌尿外科
  • 简介:患儿女,13岁。因腰背部弯曲变形10年,2011年6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儿2岁时因坐人沸水锅内烫伤,于当地儿童医院治疗1个月后痊愈出院。1年后腰背部开始弯曲变形,无胸闷气促。当地医院予以摄片诊断为“脊柱弯”,未行特殊处理。近5年来腰背部弯曲畸形愈加明显,

  • 标签: 脊柱侧弯 腰背部 瘢痕挛缩 烫伤 弯曲变形 医院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运用TSRH(TexasScottishRiteHospital)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胸腰段或腰段凸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999~2000年用TSRH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15例胸腰段或腰段脊柱凸患者的手术方法步骤和体会进行重点介绍。15例病人中,特发性脊柱凸14例(其中KingⅠ型12例,单纯腰弯2例),麻痹性脊柱凸1例。比较15例患者手术前后冠状面、矢状面Cobb's角变化和躯干移位矫正、顶椎旋转度数改变,并对前路矫形内固定的方法进行回顾比较。结果:术前冠状面弯角平均为55.8°(35°~78°)。术后平均为14°(4°~33°),矫形率为74.8%。未固定融合的胸弯,术前平均为35.9°(26°~51°),术后为21.8°(10°~42°),矫形率为40%。腰段弯矢状面弯曲术前为27.9°(-6°~55°),术后为25.7°(19°—33°)。术前躯干移位TS13.4mm(5~28mm),术后3.5mm(0~7mm),术前顶椎偏离平均47.8mm(21~69mm),术后平均10.8mm(3~20mm),C7/CSVL(Centersacrumverticalline)术前19.5mm(6~42mm),术后11.3mm(0~32mm)。术前顶椎旋转均为3°,术后10例正常,4例1°旋转,1例2°旋转。本组病人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无感染等合并症。1例病人主诉弯凹侧方下肢发凉,考虑手术交感神经受影响,引起同下肢血管扩张,有发热感。术后3月随诊时症状消失。结论:如果适应症选择得当,TSRH内固定系统用于脊柱凸前路矫形固定时,具有良好的矫形效果,同时又保留腰椎矢状面生理弯曲,手术并发症少的特点,为胸腰段或腰段脊柱凸手术方法的良好选择。

  • 标签: 脊柱前路融合 TSRH 内固定 治疗 胸腰段脊柱侧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产时会阴切切口皮内缝合 62 例临床 观察。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在我院妇产科行阴道分娩会阴切的 6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62例均为初产妇,将其分成两组, 对照组 30例,实验组 32例,两组产妇采取相同的会阴切方法。对照组选用 0号可吸收缝合线进行传统的皮外缝合方法,实验组采用 4-0号可吸收线。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临床缝合 方法。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状况更轻、感染率更低、切口愈合更快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皮内缝合的实验组在疼痛感知上更少,产妇切口感染率更低,愈合时间更短,加上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加快产妇恢复进程效果显著。选择恰当的缝合方法以及处置 方法对产妇伤口愈合极其重要。

  • 标签: 会阴侧切 产时切口 皮内缝合 临床 观察
  • 简介:背景:目前关于脊柱凸患者术后发生血小板增多的情况以及预后的报道较少。目的:研究脊柱凸患者术后血小板水平高于600×109/L(中度及以上血小板增高)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脊柱凸矫形手术且术前血小板水平正常的患者资料,术后血小板水平高于600×10~9/L(中度及以上血小板增高)者纳入研究组,同时按照1∶3的比例随机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术后血小板水平正常的脊柱凸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脊柱凸类型、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等信息进行比较,并观察研究组内科会诊及治疗方案、血小板水平恢复趋势以及血栓情况。结果: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术前血小板水平正常的脊柱凸患者2512例,其中22例术后出现中等及以上血小板增多,中度及以上血小板增多的比例约为0.88%(22/2512),重度及以上血小板增多的比例约为0.24%(6/2512)。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色素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12),肺部感染和(或)胸腔积液、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37)。22例患者经内科会诊后均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考虑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行相关检查未发现血栓栓塞事件。2例血小板极度血小板增多患者予以口服阿司匹林治疗。随访中所有患者血小板水平呈逐步恢复趋势,最终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脊柱凸患者术后出现中等及以上血小板增多的比例不高,主要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手术创伤、贫血状态、感染等因素相关,未增加血栓事件风险,对症处理相关因素后一般可恢复正常。

  • 标签: 血小板增多症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脊柱侧凸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修复前臂桡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经验。方法对我科与口腔颌面外科联合修复12例高龄患者口腔缺损的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桡皮瓣在修复高龄患者口腔缺损具有较多优点。结论前臂桡皮瓣作为一种成熟皮瓣,在修复高龄患者口腔缺损中有较多优势。

  • 标签: 前臂桡侧皮瓣 口腔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以偏身投掷症为表现的急性脑梗塞的病例报道,并结合相关报道,分析偏身投掷症的发病机制、病变部位及治疗。方法报道了本院诊治的1例病例,并检索相关报道,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脑梗塞病例,急性期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右侧肢体反复投掷样运动,经脑梗塞常规治疗及普萘洛尔10mg口服后投掷样运动消失,结合相关报道及文献,考虑病变部位为基底神经节尾状核、壳核、纹状体等部位。结论急性脑梗塞可出现病变同偏身投掷症,当安定类药物不能控制症状时,可以尝试选用普萘洛尔治疗。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偏侧投掷症普萘洛尔
  • 简介:目的探讨单半椎板"开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23例运用单半椎板"开窗"法,在不破坏椎板完整性的基础上,用磨钻或小的椎板咬骨钳咬开单椎板形成"小窗",经小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瘤.结果23例肿瘤均获全切,没有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脊柱畸形.结论单半椎板"开窗"切除颈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 标签: 半椎板 颈椎 椎管内肿瘤
  • 简介: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但是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的治疗较为棘手。笔者通过微创双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1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钢板治疗 双侧 微创 SCHATZKER
  • 简介:目的为骨间前血管背支骨(膜)瓣转位治疗舟、月骨病变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30红色乳胶灌注标本的上肢解剖观测,探讨骨问前血管背支骨(膜)辩的血供走行,分布和吻合特点。结果骨间前动脉背支距桡骨茎突上6.6±1.4cm处穿骨间膜,在其近端分别向足桡发出分支,其中桡骨有一骨膜支较为粗大恒定。背支在桡骨茎突上2.6±0.8cm分为内外终支分别与尺桡动脉腕背支吻合,以此为旋转轴点,可形成逆行的骨(膜)瓣,结论骨间前血管背支骨(膜)瓣可逆行转位治疗月骨、舟骨病变。

  • 标签: 血管 治疗 桡骨茎突 吻合 骨病 月骨
  • 简介:<正>1病例简介患者,男,43岁。查体发现发现右肾上腺区占位1天。患者1天前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右侧肾上腺区实性占位,继续行MRI检查示:右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图1)。追问病史,无头痛、头晕,无大汗淋漓,无心悸、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无夜尿增多,无腹部胀痛等不适。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查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活性等指

  • 标签: 多发性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血管紧张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占位性病变
  • 简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其治疗方式由最初单一的肋间神经、膈神经、副神经及颈丛神经移位等到后来的组合式神经移位,但施行这些神经移位术的病人中有25%~60.7%的病例[1]其患肢功能仍无任何改善.

  • 标签: 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 研究进展 显微解剖 肢体
  • 简介:目的探讨双基底节区同时脑出血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双基底节区同时脑出血患者的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良好或轻残6例,占30%,重残或植物生存2例,占10%,死亡12例,占60%。结论有效控制血压和积极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侧脑室外引流可以抢救一部分双基底节区同时脑出血患者的生命。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锁骨骨折合并同肩胛颈骨折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对我院接收的40例锁骨骨折合并同肩胛颈骨折患者开展了研究,将患者分组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均有20例患者,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组有11例优秀,6例良好,3例尚可,优良率是85%,非手术组有9例优秀,4例尚可,2例较差,优良率是70%,两组优良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手术组的优良率较非手术组要高,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结论锁骨骨折合并同肩胛颈骨折要结合患者的骨折情况,对其进行分析,视情况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方式,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锁骨骨折 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缝合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斜切、阴部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72h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切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性,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连续缝合法 皮内缝合法
  • 简介:背景:Halo头颅环牵引作为严重、复杂、僵硬的脊柱凸矫形的辅助治疗方法已获得普遍认可。但它需要较长的住院时间,还存在相关并发症及一些禁忌证,如固定的颈椎不稳、脊柱后凸或椎管狭窄等。本文研究临时脊柱内撑开在严重脊柱凸矫形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严重脊柱凸行临时脊柱内撑开治疗的病例10例。我们的目的是:(1)评价临时内撑开对严重脊柱凸的矫形是否有帮助,(2)比较该方法与头颅环牵引的并发症。术前平均凸104°,所有病例均先行凸僵硬部分的后路松解(其中6例同时行前路松解),并在脊髓监护下植入脊柱撑开内置物。10例患者中4例行一次撑开操作(即初次手术或第一次撑开手术)后做融合术,6例行两次撑开操作(即初次手术或第一次撑开手术完成后再行第二次撑开手术)后做融合术。所有病例完成撑开操作后均行后路双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在术前、每次脊柱内撑开操作后、固定融合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均摄X线片,测量凸的角度以明确矫形效果。结果:术前凸Cobb角平均104°。应用脊柱初次内撑开至最终融合前,凸平均矫形率为53%(104°-49°)[范围,39%(70°-43°)-79%(70°-15°)]。这一方法使患者获得了安全、逐步的凸矫形。初次手术至最终固定融合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4周。最终凸平均矫形率为80%(104°-20°)[范围,73%(131°-35°)-91%(110°10°)],无神经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结论:临时脊柱内撑开可使严重脊柱凸经过脊柱融合获得最大的凸矫正,是治疗严重脊柱凸可供选择和有效的方法。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脊柱侧凸矫形 脊柱撑开 辅助应用 严重脊柱侧凸 辅助治疗方法 植骨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中是否存在SP细胞及SP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荧光活化的细胞分选技术(FACS)从胃癌MKN-45细胞株获得SP细胞,进而分析这些SP细胞有无肿瘤干细胞特性;采用实时定量的RT-PCR检测5个干性相关基因OCT-4,SOX-2,NANOG,CD44和ABCG-2的mRNA在SP和MP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使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定性分析发现:5个干性相关基因在SP和MP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有差异;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当SP细胞和MP细胞注射非糖尿病联合重度免疫缺陷(NOD/SCID)的小鼠,SP细胞较MP细胞具有更强的成瘤性。结论综合分析本实验相关结果,可以推测SP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由MKN-45分选获得的SP细胞是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胃癌干样细胞。SP细胞较主群细胞(MP)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率。

  • 标签: ATP结合转运盒 侧群细胞 苯咪唑类(Hoe33342) 胃癌 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