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肝内胆管结石采取不同方式治疗的长期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3月~2004年3月接收治疗的12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6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肝门胆管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8%,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取肝门胆管成形术,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将其作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予以子宫疤痕妊娠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子宫疤痕妊娠患者80例,依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划分成实施腹腔镜下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子宫修复整形术的腹腔镜组,以及实施B超引导下肌肉及孕囊内注射甲氨蝶呤实施清宫术的联合清宫术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清宫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要多于腹腔镜组,腹腔镜组的月经恢复时间多于联合清宫术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两组的血清β-HCG恢复时间并未见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子宫疤痕妊娠患者进行治疗,不同的方式各具备其优缺点,腹腔镜属于有效且创伤较低的治疗模式,而注射甲氨蝶呤实施清宫术适应范围较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排尿方式对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2009~2011年对112例脊髓损伤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将排尿方式分为四组,对比分析耻骨上膀胱造瘘、经尿道留置尿管、清洁间歇导尿、自主排尿(包括腹压排尿、漏尿和可控排尿)这四种排尿方式对上尿路功能的影响。以血清肌酐值代表肾功能,泌尿系B超、CT或MRI评估上尿路形态。结果耻骨上膀胱造瘘、经尿道留置尿管、清洁间歇导尿、自主排尿(包括腹压排尿、漏尿和可控排尿)上尿路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87.5%(7/8)、78.9%(15/19)、20%(10/50)和65.7%(23/35),(P<0.001),膀胱造瘘组出现上尿路损害事件最多,清洁间歇导尿组最少。将排尿方式分为无尿管组(自主排尿+清洁间歇导尿)和留置尿管组(经尿道留置尿管+膀胱造瘘)进行两两比较,后者上尿路损害率显著高于前者(分别为38.3%和81.5%,P<0.001)。结论长期留置尿管和耻骨上膀胱造瘘可损害脊髓损伤患者的正常上尿路功能,清洁间歇导尿是理想的保护上尿路功能的排尿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的产妇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76例高危妊娠产妇和158例正常产妇的分娩方式、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76例产妇,18例(23.4%)自然分娩,阴道助产11例(14.5%),剖宫产47例(61.8%);早产儿9例(11.8%),低体重儿11例(14.5%),新生儿窒息9例(11.8%)以及死亡5例(6.58%);对照组158例产妇,116例自然分娩,阴道助产31例(19.6%),剖宫产11例(6.96%);早产儿4例(2.53%),低体重儿6例(3.80%),7例(4.43%)新生儿窒息以及0例(0%)死亡。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导致高剖宫产率、早产率、低体重率、窒息率、死亡率,对孕妇分娩方式和结局有着不良影响,值得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其结果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80例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患者,将所有健康体检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观察组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集静脉血,对照组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集末梢血。血常规检查结束后,记录两组人员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检查项目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对两组人员血常规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人员的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均高于对照组人员的检测结果,这说明观察组采血方式的稳定性高于对照组采血方式。结论静脉血可以更好的反映出血液中各种成分的组成,且所需时间短,能够稳定、准确的显示患者的体征,提高了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加压空心钉组(加压组)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FNA组),每组各56例患者。然后对术中情况、术后愈合、并发症及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加压组和PFNA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组切口长度短于PFNA组(P<0.05);加压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PFNA组(P<0.05)。加压组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PFNA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加压组和PFN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空心钉及PFNA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切确。各种类型股骨颈骨折,特别是身体基础条件较差的股骨颈患者优选空心加压空心钉治疗,但对于需要早活动、靠近基底型的骨折患者可将PFNA作为首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以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对于本院脊柱手术患者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4岁,胸椎骨折19例,腰椎骨折24例,均无脊神经损伤症状。按随机对照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21例,男12例,女9例和试验组(优质护理组)22例,男13例,女9例,分别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和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优质护理在伤口愈合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增加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者,将所有患儿按照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患儿)与实验组(30例患儿),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分别给予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方式治疗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具有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方式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101份病人血液标本3管/人,分别按三种不同方式处置A组标本抽血后30min内离心分离血清进行多项生化指标检测;B组标本30min内离心但不去盖,放于4℃冰箱内存放,24h后检测标本的生化指标;C组标本不离心直接存放于4℃冰箱内,24h后离心检测标本的生化指标。根据本实验室开展的生化项目,本研究选择了ALT、AST、ALP、GGT、TP、ALB、AFU、CK等36项生化指标为研究对象。结果我们将A组结果为基准,与A组结果比较,B组的AST、LDH、HBDH、CKMB、Zn增高,ALP、GGT、TP、ALB、AFU、T-BIL、D-BIL、CRE、UA、Glu、Cys-C、TG、HDL-C、ApoA、RF、CRP、AMS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组结果比较,AST、BUN、HBDH、CKMB、LDH、HBDH、CK、CKMB、Mg、Zn增高,ALP、GGT、ALB、T-BIL、D-BIL、CRE、Glu、CHO、ApoA、ApoB、RF、CA、AMS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B组结果比较,AST、TP、BUN、Cys-C、LDH、HBDH、CRP、Zn增高,ALP、T-BIL、D-BIL、CRE、Glu、ApoB、ASO、CA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证明血标本离体后会因不同的放置时间和方式而引起生化检验值发生变化,影响相关疾病的诊断准确。因此,实验室的新收的不能及时检测的生化标本必须尽快地分离血清,放于4℃冰箱内或者冷冻起来,以免影响检测的结果,从而对临床疾病的诊疗造成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式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骨折治疗患者500例,260例患者进行髋动力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为DHS组;240例应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为PFNA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中稳定性骨折优良比例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比两组患者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术后优良比例,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DHS、PFNA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但对于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PFNA临床效果更佳,应依据骨折性质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术式治疗的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方法回顾我院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vans分型,并分别使用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3种方式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45例患者按Evans分类Ia型6例,Ib型7例,Ic型13例,Id型11例,Ⅱ型8例。随访时间6~33(平均20.9)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法评分。评定结果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使用正确可靠、髋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者为优,本组14例(31%);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使用正确、术后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不影响正常生活者为良,共25例(56%);骨折愈合畸形,内固定使用正确但不可靠,髋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者为一般,本组有4例(9%)。骨折愈合畸形,内固定使用不当,髋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明显者为差,其占2例(4%),本组优良率为86.6%。结论骨折分型准确,手术适应症选择得当,内固定物的合理使用及正规的手术操作是获得良好结果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CT在诊断肺气肿方面的表现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4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37例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10例,本组患者进行常规X线片、肺功能以及胸部CT扫描检查,统计并分析CT诊断结果。结果CT诊断结果显示,本组37例肺气肿患者中,11例为间隔旁型,8例为全小叶型,7例为小叶中心型,11例为瘢痕旁型。结论CT在肺气肿的诊断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帮助医师快速确定患者肺气肿类型,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因此,该种诊断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