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治疗角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眼科门诊收治的88例角膜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进行治疗,持续治疗2周。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比较,对角膜病患者采取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治疗效果更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进行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100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各50眼),将常规手术治疗应用到对照组,将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应用到观察组中,比较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相较于治疗前,眼压水平两组患者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视力、房角宽度以及中央前房深度水平两组患者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视力的同时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继发青光眼疾病中使用综合抗病毒药物、激素药物及降眼压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期间门诊收治的30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30眼),对30例患者的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处理的方法,均使用综合抗病毒药物、激素药物及降眼压药物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以及继发青光眼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均痊愈,治疗有效率为100%,效果显著,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6例患者病情复发,其中仅有2例患者复发继发青光眼,复发率较低。结论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继发青光眼疾病中应用综合抗病毒药物、激素药物及降眼压药物治疗效果突出,且治疗有效率为100%,因而在治疗该疾病中值得推荐的价值。
简介:摘要2008年至2012年临床验证《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中医系统理论,治疗口舌炎、小儿手足口病、小儿湿疹、过敏性皮疹、口部疱疹、热泻等,应用四豆饮加减治疗稳妥有效。按病情按年龄具体调整豆的用量,豆水熬水时间越长越好,当日煮当日喝,不隔夜,隔夜则豆水变性,或者每天睡前煲汤锅煲上,次日清早取浓豆汤喝一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不同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12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较为单纯的晶状体摘除术,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晶状体摘除术的同时联合使用抗青光眼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眼压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较好,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不同手术的治疗数据差异显著,采取晶状体摘除术联合使用抗青光眼手术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就医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青光眼患者112例,将这11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6例患者,将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5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5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在情绪以及满意度方面的情况。结果对照组56例患者情绪稳定率为80.4%,眼压控制良好率为85.7%,遵医行为良好率为82.1%。观察组56例患者情绪稳定率为92.9%,眼压控制良好率为94.6%,遵医行为良好率为91.1%。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率为85.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率为98.2%。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稳定率,眼压控制良好率,遵医行为良好率以及护理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情绪以及提高护理的满意度,该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应用玻璃酸钠与羟糖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将60例白内障术后患者分成了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期间,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羟糖苷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例与8例,与对照组患者73.33%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93.33%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0.12±0.08)分和干眼症评分(0.41±0.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21±0.21)分和干眼症评分(1.39±0.54)分,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玻璃酸钠运用到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利于帮助患者进一步的恢复健康,值得临床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中应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的98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案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1次成功率、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及角膜损伤发生率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1±1.4)、手术1次成功率95.9%、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及角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0.4%、22.4%、26.5%,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8.5±1.7)、手术1次成功率79.6%、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及角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9.8%、79.6%、91.8%。结论术前眼位注视训练的应用可显著降低术中患者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及角膜损伤的发生风险,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1次成功率,对手术效果及患者治疗安全性的提高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对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进行不良情绪自我调节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中接收的青光眼患者,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患者共134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等均分为A、B两组,每组6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眼科常规护理,而对A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中添加针对性心理疏导,包括不良情绪自我调节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A组患者情感正常患者所占比例为80.60%,明显高于B组的41.79%,另外A组患者眼压控制水平以及住院治疗时间上均优于B组患者,上述差异对比均显示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青光眼患者在心理护理环节中,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消除负面情绪,对改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青光眼手术前后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青光眼手术的32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32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16例患者在手术前3天开始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预处理,术后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炎症控制,对照组患者仅在术后单独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炎症控制,术后14天及30天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体征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结果术后14天对照组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30天后的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患者在手术前后都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抗炎处理,可明显减轻青光眼患者炎症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恢复,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原发性青光眼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近半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4例(118只眼)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31例(57只眼)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33例(61只眼),测量所有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面积,眼压等指标。结果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细胞密度明显高于闭角型组,平均细胞面积、最大细胞面积、最小细胞面积、细胞面积标准差等指标均明显小于闭角型青光眼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六角形细胞百分数、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角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而其细胞面积明显增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抽取50例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均分为每组25例,实验组治疗过程中运用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运用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更为理想,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术后视力低于0.1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