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心率和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4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依据患者的入院心率将患者分为“<60次/min”、“60~90次/min”和“>90次/min”,BNP将患者分为“≥100pg/ml”和“<100pg/ml”,分析不同分组的终点事件的预后情况。结果(1)141例患者中,共有“心率<60次/min”者62例,占43.97%,“60~90次/min”者37例,占26.24%,“>90次/min”者42例,占29.79%;“BNP<100pg/ml”者64例,占45.39%,“≥100pg/ml”者77例,占54.61%;(2)不同的心率和BNP在Killip分级≥Ⅲ级的百分比、胸痛发作至入院时间、既往史和血糖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心率>90次/min”的不良预后总发生率高于“心率<60次/min”和“60~90次/min”者,且在死亡、心源性休克和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心率<60次/min”者,仅死亡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高于“60~90次/min”者;(4)“BNP≥100pg/ml”的不良预后总发生率高于“<100pg/ml”者,且在心源性休克和致死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高于“<100pg/ml”者。结论入院心率和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是影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酶(LDH)对于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速率法对156例已确诊良恶性患者的胸腔积液患者的CYFRA21-1、CEA和LDH进行检测。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中的CYFRA21-1、CEA和LDH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的CYFRA21-1、CEA和LDH含量明显高于血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CEA和LDH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酶(LDH)的联合测定对于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ICGA)及诱发电位(CMEP)联合监测在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显微手术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3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结果6例动脉瘤夹闭后CMEP出现异常变化;18例动脉瘤夹闭后,ICGA发现3例载瘤动脉狭窄,2例发现瘤颈残留,术中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之后,诱发电位恢复如初,其余异常现象均及时纠正,术后3月随访GOS评分优良18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过程中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相互弥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术者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15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注射48小时,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注射24小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的计数和聚集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死亡率和出血事件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心肌梗死后的左室射血功能,降低了血小板的集聚率,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疗效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诊治的心脏介入术患者中抽取66例作研究对象,按照其年龄不同分成少年组(n=22)、壮年组(n=22)、老年组(n=22),统计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并评估其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少年组、壮年组和老年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评分的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术后,少年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最高,且少年组、壮年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老年组,其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年龄为影响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对其实施相应护理干预,从而提升其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间应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平均52.5岁,病程平均10个月。病变累及2个功能节段者23例,累及3个功能节段者2例。其中2例患者作了2节椎体次全切,3节椎间隙减压。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3分。病变部位全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椎体骨填充入钛笼内植骨配合带锁钉板固定。结果25例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10~16周骨性愈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无成角现象,内固定无移位,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手术有效率为92%(23/25),优良率为80%(20/25),术后JOA评分平均14.5分。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植骨内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具有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并减压彻底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在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肺部手术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12例患者采取肺段切除,肺段切除数目低于3段,其余18例患者采取肺叶切除。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6个月的肺功能情况。结果手术后6个月,采取肺段切除术患者肺功能FEV1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术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在FVC和MVV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胸腔镜下进行肺部手术,进行肺段切除术对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更有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6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胸痛中心前(B组)、后(A组)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院内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A组的住院费用为(40415.32±8106.24)元,明显比B组的(46479.81±9184.63)元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院内死亡率为1.67%,明显比B组的10.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住院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明显比B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积极采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能够显著缩短救治时间,减少死亡风险,降低医疗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血尿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102例STEMI患者,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组正常组(SUA<420umol/l)和高尿酸血症组(SUA≥420umol/l),并比较患者在BNP、LVEF、CKMB等心梗严重指标以及心梗并发症的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预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BNP、LVEF、CKMB以及心梗并发症发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来说,SUA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心梗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STEMI行急诊PCI患者600例,根据长期是否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分为A组(服用组,484例)和B组(未服用组,116例)。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并对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ACE发生率A组80(16.5%)低于B组30(25.9%)(P=0.02),主要表现在再次住院71(14.5%)比27(23.2%),P=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OR0.27,P<0.01)。结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降低STEMI行急诊PCI患者1年MACE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尿激酶溶栓对于2h以内心肌梗死为ST段急性抬高型患者的医治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至2015年期间心内科诊治的114例2h以内心肌梗死为ST段急性抬高型的患者实行回顾性研究,并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选取常规医治,研究组则选取尿激酶溶栓实行医治。结果医治结束的2h以内,对照组再通率是15.79%;研究组再通率是52.63%;医治结束6h以后,对照组再次开通率为3.51%;研究组再次开通率为24.56%,可见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h以内心肌梗死为ST段急性抬高型的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实行医治,不但能将死亡率降低,将再次开通率升高,而且发生的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液基细胞检查联合HPV-DNA检测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1155例已进行细胞学检测、HPV-DNA检测,阴道镜引导下活检的患者,对范围内的病例分组为<30岁、30~50岁、≥50岁3个组别,对三组病例的三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并比较三组患者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指标。结果在<50岁的年龄段中,HPV-DNA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液基细胞学(<30岁81.14%VS66.69%,P<0.05;30~50岁77.18%VS68.01%,P<0.05)。在所有年龄段中,液基细胞学检测特异性显著高于HPV-DNA检测(<30岁67.76%VS50.3%,P<0.05;30~50岁74.83%VS62.66%,P<0.05;≥50岁64.76%VS55.74%,P<0.05)。各检测指标的阳性预测值在小于30岁的年龄段中较高(液基细胞学为54.38%,HPV-DNA检测为48.47%),阴性预测值在30~50岁的年龄段中较高(液基细胞学为86.73%,HPV-DNA检测为88.47%)。在不同年龄段中,液基细胞学和HPV-DNA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30岁92.28%,30~50岁92.17%,≥50岁92.3%)和阴性预测值(<30岁88.97%,30~50岁94.46%,≥50岁92.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方法选择中,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具体分析。HPV检测具有更高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细胞学检查方法特异相对较高,灵敏度较低。联合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可以有效的避免漏诊和误诊,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在直径小于2cm周围型肺结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与胸腔镜肺段切除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直径小于2cm的周围型肺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肺叶切除组20例和肺段切除组36例。分别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整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期间的各项指标情况,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肺功能情况、2年复发转移率。结果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1.28±18.93min,明显长于肺叶切除组的(72.09±8.11min),但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7.39±0.73d,明显少于肺叶切除组的(9.59±1.0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46.69±18.65ml,肺叶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52.87±19.06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FEV1、FCV比较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FEV1、FCV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肺段切除组患者FEV1、FCV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2年内均无患者死亡,肺段切除组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为5.56%,肺叶切除组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为4.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脑转移1例,肺叶切除组无转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2cm的早期肺癌,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肺功能,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能更适用于一些肺功能较差、耐受性较低的老年病患。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及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实施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乙组实施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甲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乙组,手术时长显著长于乙组,住院时长显著短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及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在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甲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乙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对颈脊髓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对自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以来的3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病例分别摄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颈椎标准正侧位X线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结果经过平均16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后JOA评分比较,优良率100﹪。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应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颈脊髓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强化降脂在临床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对其血清以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行10mg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行20mg瑞舒伐他汀治疗(强化降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以及炎性因子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中行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清水平,同时并降低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