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开颅术中反1/2内切圆缺口绿色方巾垫衬白色过氧化氢溶液纱布护理技术的应用对术区的预防感染作用的对比研究分析,以进一步降低开颅术后术区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总结2015年1月—2021年9月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开颅手术病例264例,进行A、B分组,其中A组为未应用此技术患者141例。B组为术中应用反1/2内切圆缺口绿色方巾垫衬白色过氧化氢溶液纱布护理技术对术区保护的患者123例。回顾分析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化验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两组感染率的高低。结果:应用此护理技术对术区保护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未应用此技术者,其中A组术后颅内感染13例,B组术后颅内感染4例。两组比较,P
简介:摘 要:目的:探索高度近视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视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厚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方法:拟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拟行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根据眼轴长分为高度近视组(眼轴≥26mm)和对照组(眼轴<26mm)。观察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视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厚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不同时间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不明显,(P>0.05);高度近视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减少较小,与对照组相比,(p<0.05)。对照组术后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且较高度近视组明显变薄(P
简介:摘 要:目的:探索高度近视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视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厚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方法:拟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拟行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根据眼轴长分为高度近视组(眼轴≥26mm)和对照组(眼轴<26mm)。观察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视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厚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不同时间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不明显,(P>0.05);高度近视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减少较小,与对照组相比,(p<0.05)。对照组术后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且较高度近视组明显变薄(P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经膀胱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在预防低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兰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8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灌注方法分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灌注90例为观察组,吉西他滨灌注97例为对照组。两组基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对照两组复发率、累积无复发生存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3月、12月和24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4.12%,11.11%vs.12.37%,18.89%vs.15.46%,P>0.05) 。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相似(P>0.05)。治疗前、治疗后1年和2年两组的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膀胱刺激征和尿道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56%vs.40.21%,6.67%vs.16.49%,P<0.05),其他如血尿、排尿困难等并发症两组相似。结论:膀胱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预防低中危NMIBC术后复发,疗效与常规药物吉西他滨相似,可能有降低肿瘤复发的作用,且并发症相对更少,耐受性可能更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OAG)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伤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0月进行治疗的POAG患者84例并分成早期PACG组、中期PACG组及晚期PACG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和对比各组血清IL-2、IL-6、TNF-α、hs-CRP水平并分析PACG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伤程度与各项指标相关性。结果:随着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伤程度加重,患者IL-2、IL-6、TNF-α水平呈下下降趋势,hs-CRP呈增高趋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