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方法:采用对比法,收集并分析产科护理管理案例。关注信息技术在产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包括电子病历、远程监护、智能化设备等方面。结果: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病历的应用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地查阅和记录患者的信息,减少了纸质病历带来的管理问题。远程监护和智能化设备的使用也提高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监测和护理质量,减少了人为差错。结论:未来,信息技术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将持续增加。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科护理管理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精准化,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未来的趋势是将信息技术与产科护理管理深度融合,为产科护理带来新的突破和进步。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气管插管麻醉下单孔胸腔镜联合Hook-wire针定位技术对外周型肺GGO病变(磨玻璃结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的40例外周型肺GGO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非气管插管麻醉下单孔胸腔镜联合Hook-wire针定位技术)与对照组(Hook-wire针定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快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胸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非气管插管麻醉下单孔胸腔镜联合Hook-wire针定位技术治疗,可达到治疗目标,可予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应用B超、诊断性刮宫、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技术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B超、诊断性刮宫、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85.8%、76.8%,而临床敏感率分别为100.0%、83.2%、74.5%,三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以及敏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宫腔镜检查能准确观察到患者病灶大小、生长形态、生长部位,通过对患者活性组织进行检查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快速诊断的有效方法。
简介:心房颤动是一个常见的心脏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达10名。该病可引起心力衰竭、中风等栓塞并发症,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近十年来随着对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采用消融方法能够达到根治心房颤动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皮下注射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与注射时疼痛、血糖控制情况及肌肉萎缩、局部红肿、皮下硬结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00例需强化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2800次,观察两组疼痛、血糖控制情况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50例均无肌肉萎缩,血糖控制稳定,疼痛强度、局部红肿、皮下硬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既可以减轻注射时疼痛,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不易导致血糖波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下注射抗凝剂腹部U型托盘注射定位仪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时间为2018年8月~2019年2月,涉及患者为100例,在随机分组的方式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无规律、无特定点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则利用腹部U型托盘注射定位仪进行腹部皮下抗凝剂注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同时在整个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实施皮下注射抗凝剂治疗的患者,在注射过程中,采用腹部U型托盘注射定位仪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精确注射部位、注射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位穿刺仪辅助穿刺在经皮肾通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上尿路结石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前均行俯卧位CT检查,术中使用立体定位穿刺仪辅助引导下定位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结果13例都成功建立理想的经皮肾镜通道;依靠术前螺旋CT检查的定位数据,可在立体定位穿刺架辅助引导下穿刺成功建立手术通道。结论立体定位穿刺架作为经肾镜通道建立中的辅助定位工具,有操作简易、定位精确的特点,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为了克服颅脑CT立体定向手术中软组织分辨率低的不足,而MR立体定向手术的禁忌症较多,探索在脑CT立体定向手术中辅以MR模拟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将5粒鱼肝油丸置入西瓜的不同深处,在MR机上做2mm断层扫描,在CT机上做1mm断层扫描。利用软件进行CT/MR图像配准,测量5个鱼肝油检测点的CT的坐标和MR的坐标,分析检测点CT实测坐标与MR的指示坐标的误差。结果:MR的模拟坐标和CT实际坐标误差〈2mm,利用软件配准在MR图像上进行CT立体定向的模拟可视化是可行的。结论:医学图像配准是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技术,CT/MR联合定位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CT三维定位导向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周围型肺癌进行了MSCT三维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前常规MSCT三维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获取病理学诊断,腺癌25例,鳞癌20例,腺鳞癌8例,大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2例。全部瘤体直径均<9cm,其中33个病灶直径<5cm。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术中并发少量气胸者3例,液气胸2例,大量气胸行闭式引流者1例。术后分别在3~9个月CT复查,显示60个病灶中55个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缩小,肿瘤内部均出现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3例患者病灶体积无变化,边缘有环状强化,提示肿瘤复发。结论MSCT三维定位导向下经皮穿刺RFA治疗周围型肺癌,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