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物保护,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千秋事业。一个重视现代文明建设的国家和民族,必须高度重视和珍惜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历史上有着保护文物的优良传统,许多有识之士历来把文物视为“国宝”,精心收藏,潜心研究,使之世代相传。我们党和人民政府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一贯重视文物保护。在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里,党和人民政府就千方百计地兴办博物馆,举办各种各样展览会,收集和展览文物(包括生产展览品和各种矿、植物标本),同时命令人民军队所到之处要宣传群众保护文物,减少和防止战火对文物的破坏。当时的冀、察、晋在革命战争年代里的文物保护就是一个典型。为了保护文物,冀、察、晋的党和政府曾发出了文件,当时的党报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报道。发出的文件种类有:文物征集办法、启事、布告、通告、指示等。这方面的文件和报道,鲜为人知,是研究我党关于文物征集、保护史的重要资料。为了研究工作者的方便,择其要者摘编介绍,以供参考。启事我军解放张垣之际,敌伪仓皇逃窜,所遗文献、图书、仪器、标本等,一时无人看管,附近居民,恐其散失,搬取回家,代为保存,现本市秩序,业已恢复,本处负责统一清理敌伪文献。即希各区居民,将以前搬取回家之敌伪文献、图书、仪器、标本等,归还本处。为便利收受计,并
简介:“卢沟桥事变”之后,20世纪的中国进入到灾难深重的现实之中,被称为“抗战时期”的现实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美术创作造就了一个内涵无比丰富的时代主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抗日救亡”很快就成了抗战时期唯一重要的社会主旋律。在此大背景下,抗战主题美术创作内容丰富,主题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上的变化,也给传统中国画的改良带来了历史的契机。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发表,由此带来的美术创作中的新的题材和新的表现方法,使美术作品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形成了革命美术的传统,而且影响到此后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体制建设以及审美观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