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主要论述朱石麟"联华时期"的电影创作,认为其创作既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立场的坚持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同时艺术和传统又是他的影片吸引观众、提高票房的商业策略;这种将艺术、传统来做商业经营的电影创作正是"联华精神"的典型表现.
简介: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为解读恐怖电影带来了新的理论导向。本文重读1937年的《夜半歌声》,讨论在再现与政治的反映论之外,充满感官刺激的恐怖电影如何从无意识层面与意识形态勾连。通过分析电影的恐怖元素如何充当文本潜在的意识形态缝合节点——包括“双生”主体的替换、无源头的声音以及疯女人的凝视,试图指出《夜半歌声》在生成诡异的同时,亦将文本中的恐惧、焦虑以及欲望转化为一种关于革命的超我指令以及言说历史的责任感。
简介:2012年12月25—30日,中央电视台、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公司、吉林电视台联合出品的24集农村题材电视连续剧《我的土地我的家》,以4集连播的形式登陆央视八套晚问黄金档,收视率一路上扬,
简介:"看电视"——中国民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部好的电视剧,一个电视热门节目,可以牵动全国,媒体也会一窝蜂扑向那些借着节目一夜成名的"幸运儿",形成空前盛况。2007年,不出意外,湖南卫视借着"超级女声"强势推出的"超级男声"节目在开播前便经受了"考验",广电主管部门明令"超级男声"节目不得用这个容易产生联想的名称。受到更多播映规定束缚的"快乐男声"没有形成前两年"超级女声"那样的壮观景象。更让选秀节目制作者感觉到"寒意"的是重庆卫
简介: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国民党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下,以《电影月刊》为代表的一些亲国民政府的电影文人曾发起了一场关于建设民族主义电影理论的探讨。该理论延续了国民党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思想精神,一方面将理论重心置于对低俗投机的商业娱乐电影的批评上,另一方面由于仰赖对“他者/西方”电影的镜式想鑽来建构本土电影的民族性,忽视了本土的文艺形式与美学传统,使该理论丧失了广泛接受的现实土壤。其鼓吹大而化之的民族主义认同来掩饰激烈的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政治倾向也受到了左翼电彫理论工作者的激烈批评。
简介:文华电影公司成立于1946年8月底,在抗战时期其中大部分电影人留守上海,他们也经历了抗战但却并不是抗战的主体.与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不同,文华电影公司所崇尚的电影语言并不具有革命性,也没有激情口号的呐喊,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也纷纷摈弃宏大叙事,转而关注都市中的“庸人俗世”.
简介:2017年初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展览时长4个月。笔者去时展期已过大半,观众仍然很多。詹姆斯·特瑞尔善于使用“光与空间”作为媒介,来表现与探索人们对于感知、感官刺激、空间转换的视觉与心理反应;擅长利用光线与空间创造艺术作品,使参观者感受到人类感官的界限和奇迹。单从视觉效果上看,展览本身就很科幻、“时髦”
简介:引言精神分析学派是19世纪末由弗洛伊德创立的不同于当时其他心理学流派的异军。精神分析学与当时的其他心理学派不同的是,它不是产生于实验室而是用于治疗精神病患者,研究的范围是传统的心理学所忽略的心理变态,通过临床观察的方
简介:
简介:艺术文化质地追求和葆有,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区别于其他电影节的明显标志。目前唯一每年一度举行的国内大型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在4月至5月再一次举行,历经20年磨练,第20届大学生电影节的学术文化追求愈发坚定呈现。大学生电影节已经成为综合性电影文化盛会,本届电影节除了综合性的年度主竞赛国产电影评奖、学生原创作品评奖、
传统文化立场与现代经营意识--论朱石麟“联华时期”的电影创作
恐怖电影与意识形态:关于《夜半歌声》(1937)的精神分析式解读
强化的文化自觉意识——吉林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十年回顾
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2007年中国电视剧艺术综述
中心意识、创作批评与镜式想象--论《电影月刊》民族主义电影理论的语言建构
女性主体意识在中国电影中的觉醒——以张爱玲与文华电影公司合作电影为例
像去咖啡馆一样去美术馆——浅谈美术馆的服务创新意识
探索音乐中的“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音乐的相关性
当代夫妻的范式是什么?──对电视剧《牵手》的夫妻模式和父权-女性意识的分析
强化电影的时代文化精神与学术意识建设——关于第20届大学生电影节学术研讨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