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4 个结果
  • 简介:章汝奭江苏苏州人,一九二七年生于北京,教授、外贸专家、国际知名的广告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贯中西,精通外语,译著等身。兼擅诗词、古文、书法及鉴赏,入选香港及美国世界名人录。记得是在市政协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举办书画展的时候,我有幸结识章汝奭先生,

  • 标签: 名人录 二七 江苏苏州 论书绝句 十兄 一九
  • 简介:吴志淳为元末明初时期一位杰出的书法家,现存各类文献中对于吴志淳的籍贯、仕履、迁徙的记录存在差异,笔者结合相关史料就上述问题进行详细的考辨。吴志淳刊刻的《复古编》保存了吴氏篆书的基本风貌,本文将以此为对象,对吴氏书法风格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吴志淳 生平 《复古编》 文化成就
  • 简介:“永嘉之乱”以后,新书风的中心由洛阳转移到了江南一带。王羲之的书名开始兴起并迅速传播,到了庾翼去世,东晋书坛便彻底由王羲之独领风骚。他作为东晋书风的标志,变革“古形”,拥有着“今体”书法的基本特征。

  • 标签: 书风 包容性 帖学 王羲之 书法
  • 简介:祖籍浙江诸暨的蔡轩朝先生自十二岁便开始学习书法,并得到当时在杭州读中学时的校长、著名书画家柳村先生的启蒙指导。几十年来,蔡轩朝先生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书法依然是他惟一的爱好和最大的休闲娱乐方式。他研习二王,旁涉欧、颜,并且对米芾情有独钟。

  • 标签: 蔡轩 书法 先生 柳村 书坛
  • 简介:书法和绘画的关系一直是中国传统书论和画论的一个焦点。“书画同源”、“书画一体”的观念由来已久.古代画论和书论中不乏此论,今人也多论及此。总的看来,书画的一致性可从下列方面看出。其一,共同的起源。曹植“画者,鸟之文也”,[1]或“仓颉作,依类象形”,“卦由于画,画始生”是也。

  • 标签: 合点 书画同源 古代画论 中国传统 书画一体 一致性
  • 简介:壬午之夏,笔者为撰写斋室名之稿专门造访了名垂三峡的金石书法家蔡静安先生。在一道僻静而狭窄的老街院宅,一块由主人自题的魏体黄字扁额——“墨缘轩”斋名十分醒目逼人。这便是先生的舍室。置身其中,墨香扑鼻,奇石可人。一幅朴厚凝重的隶书斗方“卧听涛声”静挂正壁,于赏目清心之余顿感先生的气质秉性和艺术追求:那即是近于执着地抒发他的人生体悟,清雅淡泊地醉心他的藏石天地。

  • 标签: 艺术追求 清雅 体悟 执着 主人 淡泊
  • 简介:谈起高二适,人们往往会想起发生在一九六五年的那场《兰亭序》真伪之争,即所谓“兰亭论辩”。高二适批驳郭沫若的文章《〈兰亭序〉的真伪驳议》是通过章士钊先生呈送给毛泽东的。

  • 标签: 高二适 《兰亭序》 回忆 岳父 兰亭论辩 毛泽东
  • 简介:《秦邮帖》包括《秦邮帖》四卷及《秦邮续帖》上下卷,原刻置于文游台上。《高邮州志》:“宋苏轼过高邮,与寓贤王巩、郡人孙觉、秦观载酒论文于此。时郡守以群贤毕集,颜曰文游台”。

  • 标签: 秦观 高邮 苏轼 考评
  • 简介:安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逐渐懂得画画不能单凭技巧,画画不是单纯地模拟客观对象;懂得油画自西方来,要在中国这块土壤上扎根、开花、结果,必须要融进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格调,获得有别于西方美学思想的东方色彩。他在学习与研究中,注意到了现代西方油画的变化,注意到了中国许多前辈艺术家在油画民族化、本土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与贡献。他的理想和追求首先是努力用心灵作画,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与此相关的是他不断探求油画语言的民族气派和东方特色。正是由于在这两方面所做的探索,使他的油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的面貌。

  • 标签: 中国油画 油画语言 本土化 形式语言 油画民族化 西方油画
  • 简介:中国古典书论中常借用"算子"作喻研究书法,在当代,"算子"一词则渐次淡出了书法研究者的视野.那么,这一现象是一个特定的古典语境下的词语现象?抑或是中国古典艺术独特性之体现?甚或是聚集了中国先民面对书法艺术的原初境遇的本真呈现?因此,本文试图对此现象加以分析,以期揭示其中所包含的现象学问题.

  • 标签: 现象学分析 算子 中国古典艺术 书法艺术 中国先民 研究者
  • 简介:任何一个书家都有相对固定的艺术风格,或崇尚大气壮美,或喜欢秀气柔美;有的喜作行草、有的爱作楷、隶、篆,不同的审美,不同的书体,其用印也应有所区别。印章风格与书法有相通之处,亦有苍茫大气若大草的

  • 标签: 书风 书法风格 用印 作品 不协调 印章
  • 简介:许多近当代书籍设计大师都在其作品中融入了空间思维理念,如日本衫浦康平先生,他在设计中无时无刻都渗透出“空间”的思维模式。正如他所言:“并不大,但是不应该把看成是掌中静止的物体,而应看成是在运动、排斥、流动、膨胀、充满活动的容器……小小的却在‘造型’中吞下整个宇宙,表现了造型的‘灵’的力量。”

  • 标签: 书籍设计 空间角 思维理念 思维模式 造型
  • 简介:张裕钊先生,字廉卿,号濂亭,湖北武昌人,生活在清道光和光绪年间。这正是清朝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书法史则刚刚经历了嘉道之变,尊碑抑帖之风并无减弱。张先生身处时流,以治文为事,、法独辟蹊径,“不期如此而如此”,被康南海誉为“集碑学之大成者”,且名播东邻,衍为宗派。

  • 标签: 清朝晚期 书法家 张裕钊 笔法 墨法 书法赏析
  • 简介:在人类文明表征之一纸张的发明还没有出现以前,为了能够传递信息、记载事件和思想学说,我们的祖先就在竹子和丝织的帛上把它们记录下来,使我们能获悉遥远神秘的信息,续写人类的文明史。

  • 标签: 居延汉简 简书 人类文明 传递信息 文明史
  • 简介:谈到张怀瓘的“神、妙、能”品评方法,人们谈的更多的是它对后来画论中品评体例的影响,而其自身体系的特征及其他本身的体系渊源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过,本文即着重于这方面的努力。本人认为古代传统文化中分品立说的传统是张怀瑾的品评体系形成的大文化背景;“神”、“妙”、“能”在张怀瑾以此立品品评之前运用于文艺评论中就已经有了高低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是张怀瑾品评体系的直接理论基础;认为书法非“小道”而是能达道的思想观念是张怀瓘在《断》中将能契合自然,妙造天地的书家列以神品——最高品的内在缘由。

  • 标签: 张怀瓘 品评
  • 简介:本文从南齐萧子良与永明时代竟陵八友的渊源关系入手,探讨萧子良、竟陵八友文学主张与他们书法实践的关联。指出萧子良、王融等人关于古今杂体的著述,与永明文学“涂绘古典,竞须新事”,都是当时的新鲜事物。文章认为,南朝的杂体书法不仅和参与者多为擅长古文字的书家有关,还从书法外延与绘画混合,进而成为书坛的一股新艳潮流。文章对这一历史现象展开了分析,认为“杂体既资于画,听以附乎末”是历史的必然。杂体相当于古代的美术字,虽非主流,但今天仍流传于民间,其中内含的艺术价值仍亦应得到重视。

  • 标签: 南齐萧子良 竟陵八友 新潮“杂体”书
  • 简介:[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标签: 书写内容 花瓣 花朵 第二 离开 灰烬
  • 简介: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起来的一代版画家,谭权先生堪称一位重要的代表。几十年来,他在版画创作上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坚持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坚持走弘扬优秀传统、不断进取开拓的学术正道,充分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纯粹的人生追求;他长期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为中央美院版画系的建设和全国版画教学的发展不遗余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标签: 艺术 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 前言 捐赠 版画教学
  • 简介:引言中国五千年无与伦比的璀璨文明直到今天还在用它最为独特的文字书写和记录着,这一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有独特的文字,这种文字进而又演绎产生了全世界最为独特的艺术——书法。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在不断地发展中诠释着中华文化。它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其艺术符号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 标签: 书法艺术 艺术成就 于右任 文字书写 正气 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