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古希腊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论著《法则》阐述了数理基础上人体比例的和谐美。《法则》中的理论在其《持矛者》等作品均有体现,凸显了视觉的真实与理想的完美统一。
简介:这是波拉·彼薇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她的作品强调图像本身具有的力量,也常在数量和体积上做文章,因此开幕后的一些媒体评论里就出现了"噱头"、"浪费"这样的字眼,这种质疑虽然简单粗暴,却也反映出当下中国观众不再轻易买"大牌"账,对于当代艺术持有更加冷静独立,
简介:周一波,1953年生人,现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部长,同时兼任西安几所大学的教授。他从小酷爱艺术,天生具有艺术灵性,艺术感觉极好。凭借灵敏的天资、独特的审美视觉和丰富的生活、工作经验,他的作品细腻但不失大气,灵动但不失规矩,可谓耐人寻味。在他的作品中,人、景都是栩栩如生,美丽可爱,在展现自然之美的同时充分表达了人情人性之美,给人以心灵启发,
简介:谈论契诃夫的《三姐妹》,就一定要谈论"女人"这个话题吗?既然取了这么个题目,似乎是躲不开了的。对于她们仨,我们的共识是毫无疑问的,正如俄国戏剧家丹钦科在1940年排演此剧时说,此剧的主题是三姐妹"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但那种将她们如同精神的崇高塑像一样矗立起来的谈法,定会错过藏身于"到莫斯科去"的呼告声下面真正的困境给人带来的问题,而那个部分,或许会更接近焦菊隐在《契诃夫剧作集》译后记里所说"一个最简单的主题,本身没有兴趣。但却渗透了永久的价值。……这些剧本为一切时代所写。”
简介:泰特美术馆(TateBritain)公布了二O一一年度英国最高艺术奖项——透纳奖(TurnerPrize)的候选人名单,入选艺术家包括画家乔治·肖(GeorgeShaw)和卡尔拉·布莱克(KarlaBlack),
简介:本文通过对周立波"海派清口"表演的评述,来阐发在舞台表演中普遍存在的"双情境"理论。"双情境"是指在单人或多人的舞台表演中,在舞台上出现的两个情境,即演员与观众交流的剧场性情境以及演员根据其表演所需要的演出效果而自行设置的一个情境。演员在这两个情境之间的跳进跳出能营造出一定的喜剧效果。
简介:沿波溯源不倦求索──序丘振声《壮族图腾考》北京梁庭望(壮族)当外乡人在武鸣的壮族山村里听到goengSou(青蛙)一词的时候,惊讶不已!goengSon意为“你们的爷爷”,人为什么把青蛙尊称为自己的爷爷呢?百思不得其解。但原始社会史家却为找到这个名词...
简介:回族文化产业的开发能够传承回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同时在全球化浪潮中对保持回族文化的自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很大的产业集聚优势。纳家户回族文化产业的开发对当地农民来说,能够坚定居民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突破回族内部的沟通障碍,促进宁夏经济发展。
简介:在一个理论大于实践的年代,我们似乎更关注那些技艺精湛且具美学含量的作品;之所以称道它们,是立足于一种价值评判-拒绝美感是荒谬的。我们正是从这里出发,在美学强大、艺术实践相孱弱的严峻现实中,审读袁波水墨新作,获得了新的感受。袁波,旅日青年画家,去国十年,得以以开阔的眼光审视,认识民族文
简介:<正>马少波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又是在戏曲战线上长期担任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400多万字的作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大门类,其中不少是在各种评奖活动中荣获大奖的优秀之作。仅以戏剧而论,就有数十部之多。最近由李慧中同志编选、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
简介:西奥多·弗朗西斯·波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同时代作家,他没有卷入到上个世纪初期英国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论争之中,但他独树一帜,以鲜明的观点,犀利的词锋,探索着人类共同关心的美与丑、爱与恨、生与死等问题。他大力颂扬美德,奋力鞭挞丑恶,把人类残酷、贪婪、虚伪、淫荡和自私的一面描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充满着浓厚的乡间文化旋律。
简介:智利作家罗伯特·波拉尼奥是拉丁美洲最高文学奖的获奖者。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长篇遗作《2666》问世于2004年,笔者翻译的中文译本于2012年1月出版。《2666》以非凡的笔触,对欧美社会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社会扫描。作品揭示出:在经济与高科技迅速发展背景下人类愈来愈膨胀的邪恶本性,与人类渴望自然和谐、追求真善美的愿望,形成了水火不容的两个对垒阵营。作品本身超越了简单的意识形态思维,告别了简单的阶级分析和偏激的语言叙述,从人类意识的高度看人性的复杂和变化。全书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简介:
简介:五、庞大浩瀚的宇宙结构体系。围绕岗仁波钦,藏传佛教营造了一个十分庞大,而又完整近于缜密的宇宙结构及其神灵信仰体系。
简介:进入新时期以来,京剧的艺术创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不同的剧目,采取了不同的创新策略:有的重在内容,致力于反映现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或者以现代意识重新处理历史题材;有的重在形式创新,大量运用西方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段;有的开展跨文化探索,试图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中培育出艺术的奇葩。跨文化探索已经成为京剧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某些新编剧目已经带有“跨文化戏剧”的性质。
简介:纳·呼和(全名纳·呼格吉乐吐),蒙古族,我国著名的马头琴演奏家、教育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头琴音乐"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毕业于蒙古国文化学院艺术学专业,获文化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从教35年来,培养出百余位青年马头琴演奏家和民族音乐人才。曾创作《曙光》《特木尔布哈》等马头琴独奏曲及几十首蒙古语创作歌曲。现任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内蒙古呼和马头琴艺术专修学院院长,内蒙古潮尔协会会长等职。
简介:作为一名舞美设计师,我在国内观赏过各种类型的戏剧,却唯独没在欧洲欣赏过原汁原味的歌剧。怀揣着多年的梦想,我再一次踏入浪漫的艺术之都,2014年4月7日晚在巴黎巴士底歌剧院观看了《波希米亚人》。有关波西米亚人所谓波希米亚,是19世纪以来,放浪不羁的文人艺术家生活方式及精神气质的总称。波西米亚原来是捷克一带的地名,是吉卜赛人聚集地。这个地域的人们因艺术气质浓厚而声名远扬,
波利克里托斯《法则》数的美学
波拉·彼薇:分享,但不公平
周一波书画作品选
女人的僵局在于成为“女人”——评图米纳斯导演的契诃夫《三姐妹》
泰特美术馆公布二O一一透纳奖侯选人名单
“双情境”——试论周立波“海派清口”的表演特色
沿波溯源 不倦求索──序丘振声《壮族图腾考》
回族文化产业开发的时代意义诠释——以宁夏纳家户回族文化产业开发为例
拒绝美感是荒谬的——读旅日画家袁波的水墨新作
思想与艺术交相辉映——读《马少波戏剧代表作》
独树一帜的小说家:西奥多·弗朗西斯·波伊斯
《2666》的人性悖论与思想喻义——关于罗伯特·波拉尼奥《2666》的翻译
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戏曲导演技巧探析之二
东方精神的一个神圣巅峰——岗仁波钦人文成像扫描(下)
跨文化,还是"忘我"文化?--从京剧《中国公主杜兰朵》与谢与谢克纳版《奥瑞斯提亚》谈起
扎根传统音乐沃土 培育民族器乐精英——蒙古族著名马头琴演奏家、教育家纳·呼和的艺术人生
这一夜,我和“波西米亚人”在一起——巴黎歌剧院观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