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究目的:在于探究21天的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于篮球运动员的供氧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12名专业男篮球运动员,随机被分为低氧(H)组和对照(C)组,每组各6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低氧组在模拟2500m的海拔低氧环境下进行间歇性的低氧训练,而对照组则在正常氧气含量下进行训练。除此之外,两组的训练方法完全一致,并且两组的测试指标一致。结果:实验统计数据表明低氧训练会显著增加运动员跑台测试的总距离(起始速度为0,每分钟1km线性地增加,直到被测运动员心率达到180下/min以上)10%,并且,低氧组的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升高了6.5%和7.8%(p〈0.001)。结果显示,在模拟低氧条件下的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是提高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水平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简介:目的旨在通过对高水平游泳运动员间歇性低氧训练(IHT)中血液指标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探求IHT的有关机制,为游泳运动项目建立相应的IHT模型,使IHT成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有效辅助训练方法,促进运动成绩提高发挥作用。方法以陕西省游泳队男运动员为受试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实施为期3W氧浓度逐周递减的间歇性低氧训练,测试血液学指标、血乳酸、力竭时间、心率。结果(1)RBC、HB、HCT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但有个体差异;WBC、Lymph%均在正常生理含量;(2)在逐级递增负荷中,间歇性低氧训练后运动员力竭时间延长,由1606.57s提高至1689s,力竭负荷由低氧训练前267.7w提高到281.5w;(3)乳酸阈功率在七位受试者中有一人下降,两人不变,四人提高,总体平均值提高12.25%。结论(1)血液指标检查结果IHT前后均在正常生理含量,说明IHT对于游泳运动员机能影响机制有别于高原训练;(2)经过IHT后,运动时间延长,表明IHT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力素质;(3)IHT后安静心率比训练前降低,且同级负荷时训练后心率始终低于训练前,表明心脏的输出功率增大;(4)乳酸阈强度提高充分显示IHT使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运动能力增强。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初中生有氧运动能力进行测试,其目的是研究适合测试初中生有氧运动能力的方法。为今后中学生体质测试方法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撑。其研究结果:初中男、女生台阶试验与最大摄氧量(VO2max)相对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12,r=0.08,p值均大于0.05;800米跑与VO2max相对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19,r=-0.20,p值均大于0.05。两种方法均与VO2max呈微弱关系。结果表明:台阶试验、800米跑用于评定初中生有氧耐力存在一定的问题,此两种方法不能有效的反映中学生的心血管机能水平。中考中利用此方法来评定有氧耐力水平欠妥当。
简介:国外新开发的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应用于软组织成分的测量已取得成功。但现有的资料和数据都足以表明,对该技术应用于身体成分测量的可行性论证是不成熟的。
简介:运用问卷调查、实验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速度素质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目的在于检验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是否能提升散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结果显示:1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能显著提高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等速度素质测试指标的成绩;功能性力量训练强化了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神经与肌肉系统之间的连接,提高了各种力量肌群的工作能力,增强了传递力量和协调整体发力的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力量训练方法,是对传统力量训练中各关节及其连接系统完整性训练不足的有益补充,将其融入到散打运动教学和训练中具有很高的普及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