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国外六大传播学期刊的论文为数据来源,对其2007至2016年刊发的所有论文进行逐篇检阅,从总计2112篇期刊论文中筛选出950篇属于媒介效果研究范畴的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法,尝试从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热点等层面,勾勒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这十年间媒介效果研究领域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首先,期刊论文统计数据显示,媒介效果研究依然是西方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发文数量在美国学者主编的传播学期刊中甚至可以占据近半壁江山,在欧洲学者主编的期刊中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共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样本来自《传播学理论》和《传播学期刊》。其次,在研究对象上,媒介形态的飞速变化为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从互联网到在线媒介,再到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新媒体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同时传统媒介在媒介效果研究中依旧占据一席之地。再次,根据对研究关键词的分析,效果研究呈现出两大自然聚类。一类主要从新媒介层面研究媒介效果,集中探讨身份认同、性别问题和新式新闻生产;另一类则从心理学路径入手聚焦传统媒体产生的效果,偏重于测度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两者交集于社会参与和民意研究等议题上。最后,从研究主体看,美国在媒介效果研究中的霸主地位暂时难以撼动,密歇根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普渡大学发文量显著提升,成为媒介效果研究的新高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德国的曼海姆大学、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跻身发文量前15的研究机构中;作为后起之秀的亚洲和中东也在奋起直追,试图融入媒介效果研究的主流话语中。
简介: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工意见表达具有赋权作用,但是学界对于互联网的赋权机制并未给予深入阐释。以赋权理论为视角,认为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工意见表达的赋权具有结构性,包括平台赋权、实践赋权(如信息赋权、关系赋权)、心理赋权等。基于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互联网使用调查数据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意见表达意愿主要受网络接入、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其受实践能力影响较小。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当下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虽然使新生代农民工平台接入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实践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平台接入、实践能力在提升心理层面效能感的功能仍然非常有限,意见表达状态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好转。由此,互联网要真正作用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意见表达,除了提高网络接入、网络使用能力外,更需要将其转化为心理层面的效能感获得,培育和营造良好的意见表达文化也是重要的作用路径。
简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2年至2011年十年期间《中国青年报》上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内容的39个文本进行研究,发现《中国青年报》对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革新的促进和高考加分两方面。同时,对于大赛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方面,《中国青年报》持赞扬、乐观态度;而对于大赛促使获奖者所持有的保送资格、加分资格方面,《中国青年报》又持有否定、怀疑的态度。
简介:文化产业'走出去'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提高中国话语权的重大战略。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中最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布局与发展,中国电影'走出去'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弘扬中国精、减少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但总体而言,由于在电影工业化生产能力、国际化经验、电影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不足以及文化折扣的影响,中国电影的海外竞争力和影响力依然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弱势地位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走出去'依然任重道远。本文以印度电影为参照系讨论中国电影'走出去'策略。以印度电影产业发展及国际化经验为借鉴,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研究后发现,发掘文化共通性,讲述直通人心好故事,提升本土化叙事能力,引发海外观众情感共鸣,以地缘文化为突破口,减少跨文化传播障碍,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现实路径。
简介:本文以媒介依赖理论为参照,采用随机抽样电话调查方法,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市民众的定量研究,发现他们的媒介接触和使用行为呈现出如下变化、特征和趋势: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正在从传统媒介转向新兴媒介;除电视外,受众的媒介依赖与媒介信任之间,出现一种过渡阶段的反差现象:对新兴媒介相对依赖而不太信任,对传统媒介相对信任而不太依赖;受众对新闻的需求越大,则越依赖新兴媒介;受众越依赖新兴媒介,则越信任新兴媒介;作为新兴媒介的网络和手机,已取代传统媒介中的报纸、广播、杂志,与电视一道,构成了当代受众接受新闻的三大渠道;受众对手机这一新兴媒介的发展前景普遍看好;新兴媒介的依赖度与年龄、教育程度相关,但与性别、收入无关,即:越是年轻、高学历的受众,越依赖新兴媒介。